-
公开(公告)号:CN102936911B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申请号:CN201210489913.5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B3/02 , C02F1/281 , C02F3/327 , C02F9/00 , C02F2103/001 , C02F2203/002 , C02F2307/00 , E03B2001/047 , E04D11/002 , Y02A20/108 , Y02A30/254 , Y02B8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裙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有雨水立管(1)、缓冲渠(2)、滤渠(3)和折流式绿色屋顶(5),雨水立管(1)接入缓冲渠(2)入口,缓冲渠(2)连接滤渠(3),滤渠(3)通过管渠(4)连接折流式绿色屋顶(5),折流式绿色屋顶(5)具有弯折水渠(6)和植被区(7),弯折水渠(6)未端设有泄流的出水口(8),植被区(7)位于弯折水渠(6)之外的空地。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1、能提高雨水出流水质,减小屋面雨水污染物负荷;2、延缓屋面雨水出流时间,减小暴雨产生城市内涝的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452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210489868.3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2 , C02F1/004 , C02F3/046 , C02F2103/001 , C02F2301/043 , C02F2303/24 , E03F5/14 , E03F2201/10 , Y02A10/33 , Y02A20/156 , Y02A20/408 ,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雨水离线控制系统。它包括有道路边缘顺序排列的分流装置(4)、滤渠(5)、植草沟(6)和贮水池(7),分流装置(4)的一个出口通过第一引流管渠(2)与滤渠(5)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第二引流管渠(3)与植草沟(6)连通,第二引流管渠(3)紧靠滤渠(5)一侧且与滤渠(5)并排,滤渠(5)的出水端连接植草沟(6),植草沟(6)的另一端与贮水池(7)相连接。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1、能够有效地降低初期暴雨径流的污染负荷,提高雨水径流出流水质;2、增大雨水下渗的水量,节省道路浇洒用水。
-
公开(公告)号:CN102936911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89913.5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B3/02 , C02F1/281 , C02F3/327 , C02F9/00 , C02F2103/001 , C02F2203/002 , C02F2307/00 , E03B2001/047 , E04D11/002 , Y02A20/108 , Y02A30/254 , Y02B80/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裙楼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有雨水立管(1)、缓冲渠(2)、滤渠(3)和折流式绿色屋顶(5),雨水立管(1)接入缓冲渠(2)入口,缓冲渠(2)连接滤渠(3),滤渠(3)通过管渠(4)连接折流式绿色屋顶(5),折流式绿色屋顶(5)具有弯折水渠(6)和植被区(7),弯折水渠(6)未端设有泄流的出水口(8),植被区(7)位于弯折水渠(6)之外的空地。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1.能提高雨水出流水质,减小屋面雨水污染物负荷;2、延缓屋面雨水出流时间,减小暴雨产生城市内涝的频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926452A
公开(公告)日:2013-02-13
申请号:CN201210489868.3
申请日:2012-11-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3F1/002 , C02F1/004 , C02F3/046 , C02F2103/001 , C02F2301/043 , C02F2303/24 , E03F5/14 , E03F2201/10 , Y02A10/33 , Y02A20/156 , Y02A20/408 ,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雨水离线控制系统。它包括有道路边缘顺序排列的分流装置(4)、滤渠(5)、植草沟(6)和贮水池(7),分流装置(4)的一个出口通过第一引流管渠(2)与滤渠(5)连通,另一个出口通过第二引流管渠(3)与植草沟(6)连通,第二引流管渠(3)紧靠滤渠(5)一侧且与滤渠(5)并排,滤渠(5)的出水端连接植草沟(6),植草沟(6)的另一端与贮水池(7)相连接。本发明具有如下的优点:1、能够有效地降低初期暴雨径流的污染负荷,提高雨水径流出流水质;2、增大雨水下渗的水量,节省道路浇洒用水。
-
公开(公告)号:CN102359145A
公开(公告)日:2012-02-22
申请号:CN201110360525.2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处理城市居民小区收集雨水的折流式持水花园系统,包括设在低势绿地内的折流式持水区,该折流式持水区的一边与低势绿地的一边齐平并设有溢流出水渠;一环形集水槽围绕在所述折流式持水区的左边、下边和右边;在环形集水槽靠近低势绿地边缘的外壁设有多个进水豁口,在环形集水槽靠近折流式持水区下边左部的内壁设有一持水区进水口;在所述折流式持水区的上面设有覆盖折流式持水区的植物种植区。本发明由于设置了导流墙、碎石阻隔带,对整个折流式持水区进行了网格化,雨水从每格子持水区向下一格漫流跌水,延长了雨水流行时间,促进了持水区内雨水持流和下渗,同时减小了雨水径流对植被带的冲刷。
-
公开(公告)号:CN202324061U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20450431.X
申请日:2011-11-1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20/10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处理城市居民小区收集雨水的折流式持水花园系统,包括设在低势绿地内的折流式持水区,该折流式持水区的一边与低势绿地的一边齐平并设有溢流出水渠;一环形集水槽围绕在所述折流式持水区的左边、下边和右边;在环形集水槽靠近低势绿地边缘的外壁设有多个进水豁口,在环形集水槽靠近折流式持水区下边左部的内壁设有一持水区进水口;在所述折流式持水区的上面设有覆盖折流式持水区的植物种植区。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了导流墙、碎石阻隔带,对整个折流式持水区进行了网格化,雨水从每格子持水区向下一格漫流跌水,延长了雨水流行时间,促进了持水区内雨水持流和下渗,同时减小了雨水径流对植被带的冲刷。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