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37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211656297.8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温条件下混合气体连续采集测量系统,涉及高温混合气体测量技术领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凝装置、液体收集装置、换向装置和存储罐体组,冷凝装置的气体出口与液体收集装置的气体入口连接,液体收集装置的气体出口与换向装置的入口连接,换向装置包括一个入口和多个出口,存储罐体组包括多个存储罐体,存储罐体与换向装置的出口一一对应,每个出口与一个存储罐体的气体入口连接;存储罐体外接测压装置和测温装置。本发明通过上述装置能够对混合气体的浓度、流量等数据进行同步瞬时测量,测量结果精确,测量快速,有效解决了瞬态测量的技术困难。
-
公开(公告)号:CN115639093A
公开(公告)日:2023-01-24
申请号:CN202211157276.1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切向‑冲击耦合模式微动磨蚀模拟装置,涉及微动磨蚀模拟装置技术领域。包括相互连接的熔融罐体和实验罐体,其内部分别形成熔融腔和实验腔;所述实验罐体位于所述熔融罐体的上方,并分别通过输送管路和连接管路将熔融腔和实验腔连通,且所述连接管路设置有控制器通断的阀门;所述实验罐体内设样件夹具组件,所述熔融腔内还填充有实验工质,并向熔融罐体中通入高压气体时,能够将实验工质由输送管路导入实验罐体内;其能够开展冲击‑切向耦合微动磨蚀实验研究,模拟液态铅铋合金腐蚀情况下的冲击‑切向耦合微动磨损,获得可信的冲击‑切向耦合微动磨蚀结果,有效地预测铅铋冷却快堆中冲击‑切向耦合微动磨蚀造成的材料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4018974A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2111310483.1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流动沸腾传热实验研究的排气装置,涉及热交换器用管性能测试领域,其包括:加热元件、气体入口端、第一出口法兰、第一密封绝缘垫、导电盘、排气连接端和第二出口法兰,气体入口端的上方设置排气连接端,气体入口端和排气连接段之间设置导电盘,导电盘上设置加热元件,排气连接段与第二出口法兰连通,气体入口端一侧设置第一出口法兰,本发明解决开展流动沸腾传热实验中,出口端存在局部死区,汽相聚集,传热恶化,引发局部熔融,导致装置失效问题。通过该出口端排气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局部聚集汽相的有效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4002262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11295956.5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四面可视的带压流动沸腾实验装置,涉及流动沸腾传热实验装置领域。一种四面可视的带压流动沸腾实验装置,包括加热组件,以及设置于加热组件上的加热元件和固定部件;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均为透明结构,第二导流板设置于第一导流板上,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之间限定形成流动沸腾通道,加热元件设置于第二导流板上。该四面可视的带压流动沸腾实验装置,其能够极大的提升沸腾腔室的密封性能,极大的提升对流动沸腾通道室内汽泡行为特征观察角度的维度,极大的提升加热元件的安全性。
-
-
公开(公告)号:CN11732020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086125.6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5B3/03 , G21C17/022 , H05B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芯失水事故下再淹没试验验证和探索所用本体加热电极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温棒束加热电极的密封绝缘装置;包括电极冷却腔室,所述电极冷却腔室的上下端分别连接有外部电源和加热棒束,所述电极冷却腔室的顶部设有第一密封绝缘结构,所述电极冷却腔室的内部设有电极连接段,所述电极连接段包括用于连接外部电源的铜辫子和导电铜盘,所述加热棒束的上端穿设电极冷却腔室且伸入至电极连接段内,所述电极冷却腔室的底部设有第二密封绝缘结构。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绝缘结构和第二密封绝缘结构,能够实现试验体在加热过程中整体密封、绝缘,避免了试验冷却剂漏流以及由于变化热应力导致的机械密封失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54491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28024.3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液态铅铋合金环境下切向微动磨蚀预测方法,涉及核能工业技术领域,通过CFD分析,子通道程序分析或者实验测量获得燃料棒束结构内的流动分布,然后转换成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力函数作为输入,进行流固耦合计算;通过流固耦合得到流致振动的振动响应,提取参数,将振动响应参数带入工作率计算公式,得到微动磨蚀工作率;根据实验结果得到微动磨蚀系数;基于建立的微动磨蚀计算方法得到微动磨蚀体积率,并根据磨蚀深度计算方法,得到磨蚀深度;通过最大磨蚀深度预测燃料棒包壳是否满足机械完整性要求。本发明建立了液态铅铋合金环境下切向微动磨蚀预测模型,为燃料组件安全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1562025A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2010432587.9
申请日:2020-05-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适用于窄板的热电偶绝缘密封结构,涉及窄板检测领域。本发明包括窄板,上述窄板的外侧设有第一绝缘层,上述窄板上设有测量孔,上述测量孔的开口端贯穿上述第一绝缘层,上述测量孔内相接设有密封管,上述密封管内设有带绝缘层的热电偶,上述热电偶的两侧分别贯穿密封管的两侧,上述热电偶的测量端与上述测量孔的底部相接,上述热电偶外侧设有第二绝缘层,上述密封管内设有与热电偶相接的第三绝缘层,上述热电偶远离测量孔的一端设有与密封管可拆卸连接的密封盖。本发明提高了热电偶安装在窄板内的绝缘性能和密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2180549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10076844.0
申请日:2011-03-2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C02F9/02 , C02F10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脱硫废水零排放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经脱硫塔脱硫后的脱硫废水排入预沉池,在预沉池中经过初步分离,将分离出的上部清液经浆液泵输运至缓冲池中;2)将缓冲池中的脱硫废水依次通过雾化装置和静电除尘器;3)将预沉池下部含固量较大的废水经污泥泵输运至污泥缓冲池,污泥缓冲池中的含固量较大的废水经另一污泥泵输运至压滤机;4)将过滤后的废水经浆液泵送回预沉池中;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系统,通过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非常方便的脱硫废水进行零排放处理,且工艺简单,节约人力;本发明的系统结构紧凑,方法实施简单,节约能源,改善除尘器入口烟气的品质,且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具有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65972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1246258.0
申请日:2022-10-1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T17/2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发明提供带螺旋复杂结构的网格划分法。带螺旋复杂结构的网格划分法,带螺旋绕丝棒束组件内部排布多根燃料棒,相邻燃料棒之间由按照一定螺距缠绕的绕丝固定。带螺旋复杂结构的网格划分法采用台阶接触替换线接触,减少了窄缝几何区域,有效提高该区域网格质量。采用二维网格旋转拉伸成三维网格的方法,有效避免了三维螺旋几何模型难以直接生成高质量网格的困难。采用结构化网格+非结构化网格的方法,对局部复杂区域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网格质量和数量得到保证。对其他简单的区域进行非结构化网格划分,使得网格划分过程更加简洁。固液接触区域、螺旋与棒接触区域等复杂区域,使用结构化网格划分,可以有效控制各个方向上的网格数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