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8227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411503317.7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核动力平台供能的电能补给系统及区域协同补给控制方法,涉及海洋电能补给的技术领域,该电能补给系统包括移动核动力平台母体,移动核动力平台母体承载了核动力发电装置、锂电池、推进电机、UUV回收装置、水下自主充电航行该器UUV以及电能补给系统管理中心EMC,核动力平台能够与水下目标区域内的多个用电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同时还能够实时监测各个水下自主充电航行器的电量状态,根据不同的电量状态控制水下自主充电航行器为多个水下用电设备进行充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根据水下区域内各个用电设备的位置和充电需求快速调度自主充电航行器进行充电,缩短了自主充电航行器在不同用电设备之间的换充时间,提高了充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160882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0208364.8
申请日:2023-03-0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B60L53/122 , B60L53/126 , B60L53/38 , B60L53/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带有无源线圈及其补偿电容的EV‑DWPT系统,通过在地面发射线圈之间放置无源线圈和其补偿电容,并通过配置补偿电容实现相邻发射线圈切换时的稳定输出功率。当拾取线圈行驶至相邻发射线圈切换处时,车载拾取端的感应电压矢量由地面发射线圈提供的感应电压矢量和无源线圈提供的感应电压矢量两部分组成。本系统通过配置无源线圈的补偿电容来调节由它提供的感应电压矢量的幅值和相角,与发射线圈提供的感应电压进行矢量合成,可以调整车载拾取端感应电压矢量的幅值,实现稳定的输出功率。该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功率控制环节,更适用于快速的EV‑DWPT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965193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498068.7
申请日:2024-10-25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柳州供电局 ,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四极板耦合全双工通信的WPT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系统中设置有四组耦合极板,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耦合极板作为能量传输通道的耦合结构,第一组和第三组耦合极板作为数据正向传输耦合接口,第二组和第四组耦合极板作为数据反向传输耦合接口,在数据正向传输耦合接口的两个原边极板之间设置原边信号源和原边LC阻波网络,在数据正向传输耦合接口的两个副边极板之间设置副边补偿电感和副边采样电阻;在数据反向传输耦合接口的两个原边极板之间设置原边补偿电感和原边采样电阻,在数据反向传输耦合接口的两个副边极板之间设置副边信号源和副边LC阻波网络。其效果是:可以使用更少的器件实现信号的全双工模式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1621591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310185045.X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极发射线圈的圆台型无人机无线充电装置,属于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以解决圆台型无人机无线充时,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系数不高,影响无人机无线充电效率的问题,包括射线圈包括两个大小不同且缠绕方向相反的梯形线圈,两个梯形线圈沿着圆周卷曲使得两条斜边相互靠拢并呈圆台状,且沿着圆台形斜面呈上下两段靠拢分布,接收线圈为螺旋管式线圈,且接收线圈的管心线与发射线圈沿着的圆台形斜面母线相平行,通过这种方式使发射线圈与发射线圈耦合时,有利于提供更高的耦合系数,磁场缺失对互感影响更小,减小无人机旋转偏移时的互感波动率,提高无人机的无线充电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7165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285347.5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抗偏移的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的横向和旋转偏移导致充电效率低的技术问题。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其特征在于,发射端包括发射线圈,发射线圈包括同轴设置的内侧发射子线圈和外侧发射子线圈,内侧发射子线圈设置在外侧发射子线圈内侧;接收端包括接收线圈和副边补偿电路,副边补偿电路包括副边补偿线圈,副边补偿线圈贴设在接收线圈的一侧端面上。本申请将磁耦合机构与LCC‑LCC补偿网络集成在一起,通过发射线圈的匝间距与匝数的参数设计增强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的错位容忍度和可靠性。通过接收线圈与副边补偿线圈的参数设计以获得零电压开关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83169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211267283.7
申请日:2022-10-1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场耦合式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参数设计方法,该系统采用双边LC谐振补偿,以一种分段式导轨作为电能发射端,对行驶中的电动汽车进行无线充电。该参数设计方法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对耦合机构的尺寸和补偿网络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以满足系统的输出功率需求以及具备一定的抗偏移能力,并结合有限元仿真计算出系统的理论输出功率,之后对汽车运行在导轨之间动态过程中系统输出功率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此为依据设计相邻两段导轨之间间距。最后通过MATLAB仿真软件验证所提系统的可行性及参数设计的合理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40093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0599378.2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正交辅助线圈的电动汽车充电位置对准方法及系统,其在拾取线圈上正交缠绕辅助线圈X、Y,通过测量辅助线圈X、Y的电压幅值,并对该电压幅值进行分析确定拾取线圈的X、Y轴偏移量,以及通过测量辅助线圈X、Y和拾取线圈的相位,并进行处理和分析,确定拾取线圈所处象限,从而根据拾取线圈的X、Y轴偏移量和所处象限唯一确定拾取线圈与发射线圈的相对位置关系,以便调整电车汽车的位置,保证较高的传输效率。本发明通过相位、电压有效值确定车辆位置,从根本上抑制了非线性因素对系统精准度的影响,提高了定位精度,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系统的充电效率,且整体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381207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87844.7
申请日:2024-04-2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耦合无线电能传输(MC‑WPT)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采用伞形绝缘子的多中继MC‑WPT系统及其线圈参数确定方法,将多中继耦合机构设置成采用大小交替的伞形绝缘子,并等间隔d顺序嵌设发射线圈、中继线圈和接收线圈,发射线圈、第偶数个中继线圈、接收线圈采用线圈外半径为R、线径为ra、匝数为NR、匝间距为da的大平面圆形螺旋线圈,第奇数个中继线圈采用外半径为r、线径为ra、匝数为Nr、匝间距为da的小平面圆形螺旋线圈。并且,为了获得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对R、NR、r、Nr进行参数设计。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本发明的多中继MC‑WPT系统相比普通等大小线圈结构形式,系统传输效率和输出功率均有大幅度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8234033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319399.3
申请日:2024-03-20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H04W72/0453 , H04W72/1263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频率控制的双边LCL‑WPT系统及其动态抗偏移方法。解决现有WPT系统动态抗抗偏移过程存在电路结构复杂、控制稳定性差的问题,动态抗偏移方法的步骤为:S1构建系统输出电压公式,以电压增益为常数作为限制条件设置系统初始参数;S2构建系统输出频率f与耦合系数kM的数学关系作为频率控制模型;S3构建系统发射端输入电流Iv与系统输出频率f以及耦合系数kM的数学关系作为参数辨识模型;S4采集t时刻的发射端输入电流Iv(adc)对t时刻的耦合系数kM进行辨识,并匹配工作频率为fs;S5调整系统工作频率,对系统进行抗偏移控制。本申请动态抗偏移控制方法仅需要在耦合机构偏移时对系统发射端电流进行采集,无需系统原副边通信,电路结构简单,控制参数少,输出稳定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246330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0862619.8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重庆大学
IPC: B60L53/12 , B60L53/126 , B60L53/62 , B60L53/66 , H02J50/1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原边拓扑自适应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tep1:维持初始态,通过电流检测是否有电动进入充电区域;Step2:切换至LCC拓扑态,通过电流检测判定接收端的拓扑结构,如果接收端是P型结构,则切换为S拓扑态,按第一计价标准按时计费;如果接收端是LCC型结构,则维持LCC拓扑态,按第二计价标准按时计费;如果接收端是S型结构,则维持LCC拓扑态,按第三计价标准按时计费;Step3:检测电动汽车是否脱离充电状态,如果脱离,则充电结束;其效果是:既可用于静态无线充电,又可用于动态无线充电,能够适应不同副边拓扑结构的电动汽车,通过改变原边拓扑结构和计价方式,使得系统的兼容性和合理性更强。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