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301561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001397.4
申请日:2018-01-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身的连接结构,它包括第一钢管柱段和第二钢管柱段,第一钢管柱段与第二钢管柱段对接,内钢管插入第二外钢管内的插槽中,第一外钢管与第二外钢管连接处设置内衬管,由V型坡口焊将第一外钢管、第二外钢管和内衬管焊接成一体,在第一外钢管和第二外钢管内的空隙区域灌注胶结材料,排气孔将空隙区域内空气排出,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板。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了连接部位的抗剪能力,使柱体达到了不低于现浇混凝土的正截面压弯承载力和抗剪能力,且安装简便,提高了生产和施工效率,还减少了粉尘和噪音污染,达到绿色建筑的环保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301561B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810001397.4
申请日:2018-01-02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钢管混凝土柱身的连接结构,它包括第一钢管柱段和第二钢管柱段,第一钢管柱段与第二钢管柱段对接,内钢管插入第二外钢管内的插槽中,第一外钢管与第二外钢管连接处设置内衬管,由V型坡口焊将第一外钢管、第二外钢管和内衬管焊接成一体,在第一外钢管和第二外钢管内的空隙区域灌注胶结材料,排气孔将空隙区域内空气排出,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通过螺栓安装连接板。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了连接部位的抗剪能力,使柱体达到了不低于现浇混凝土的正截面压弯承载力和抗剪能力,且安装简便,提高了生产和施工效率,还减少了粉尘和噪音污染,达到绿色建筑的环保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841212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810352233.6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混凝土柱的连接结构,它包括钢管柱上段、钢管柱下段和内套筒,钢管柱上段底部设有上法兰盘;钢管柱下段顶部的端面上设有上加强环板,上加强环板具有下法兰板,在上加强环板的下方钢管柱上固接有与上加强环板平行的下加强环板,上加强环板与下加强环板之间设有竖直的腹板,上加强环板、下加强环板和腹板的对称伸长段构成连接工字梁的悬臂梁;内套筒跨接置于在钢管柱上段与钢管柱下段的拼接段内部,内套筒上部与钢管柱上段用螺栓固定,内套筒下部与钢管柱下段用螺栓固定,钢管柱上段的上法兰盘与钢管柱下段的下法兰板通过螺栓连接。本发明实现了施工现场的装配连接,且装配连接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
公开(公告)号:CN105466758B
公开(公告)日:2018-05-08
申请号:CN201510795909.5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消除摩擦影响且可对柱轴力进行控制的加载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摩擦力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和柱轴力无法保持恒定的问题,使测得的结果更加准确。使得在对于梁柱组合体、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时,通过在柱顶施加低周反复荷载的方法得到柱顶水平力与水平位移(P‑Δ)关系曲线以及节点区的非线性变形的情况下,梁柱组合体、框架柱的整体和局部的变形与水平力的关系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05466758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795909.5
申请日:2015-11-18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消除摩擦影响且可对柱轴力进行控制的加载装置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摩擦力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和柱轴力无法保持恒定的问题,使测得的结果更加准确。使得在对于梁柱组合体、框架柱的抗震性能进行试验时,通过在柱顶施加低周反复荷载的方法得到柱顶水平力与水平位移(P-Δ)关系曲线以及节点区的非线性变形的情况下,梁柱组合体、框架柱的整体和局部的变形与水平力的关系更加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677B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010769005.6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初始有效预压力现场检测方法。该方法在采取对施工阶段受力状态的明确定义和控制、有限元三维模型计算分析、最佳检测控制截面和截面内最佳测点布置部位的选择以及现场检测环境的选择和有效控制等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压力(包括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应力筋分批张拉的各批次预压力)的有效现场检测方法。本发明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张拉施工阶段有效预压力检测精度差、以至无法采用的问题,为该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为其施工的可靠性提供有效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98267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769005.6
申请日:2020-08-0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发明提供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初始有效预压力现场检测方法。该方法在采取对施工阶段受力状态的明确定义和控制、有限元三维模型计算分析、最佳检测控制截面和截面内最佳测点布置部位的选择以及现场检测环境的选择和有效控制等措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压力(包括超长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中预应力筋分批张拉的各批次预压力)的有效现场检测方法。本发明目的是解决长期以来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预应力张拉施工阶段有效预压力检测精度差、以至无法采用的问题,为该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数据,为其施工的可靠性提供有效检测方法。
-
-
-
公开(公告)号:CN220070470U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22013615.0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IPC: A61M37/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中药外敷套,包括中药固定袋、第一端带、第二端带、松紧带和开口袋,其中,所述第一端带和第二端带通过松紧带连接于所述中药固定袋,所述中药固定袋上覆盖设置有防水面,所述防水面的边缘设置有魔术贴;所述开口袋的边缘采用可与所述魔术贴粘合的纤维材料,所述开口袋的内部用于放置中药。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患者使用中药外敷时的体验感,便于携带,同时保证贴敷治疗效果,在减轻患者不适感、为患者带来便利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