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浅海的新型吸力筒式组合结构风电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09914460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47506.8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浅海的新型吸力筒式组合结构风电基础,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体系包括中央桩、吸力筒,筒壁、顶盖、分仓板、钢加劲肋、塔筒连接段和栓钉。所述的吸力筒由筒壁和顶盖围合而成,并在筒内设置三块分仓板形成吸力筒空腔。筒壁、顶盖和分仓板均采用双层钢板混凝土,钢板与混凝土接触一侧焊接栓钉以加强连接。中央桩采用实心钢管混凝土或空钢管,桩顶、桩侧分别与顶盖、分仓板连接牢靠。顶盖上部设置塔筒连接段,并沿环向布置钢加劲肋,钢加劲肋与顶盖和塔筒连接段紧密连接。该体系充分发挥了组合结构的优势,受力合理,稳定性好,抗倾覆能力强,相比传统钢结构吸力筒基础用钢量更低,施工方便,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斜拉索-钢梁自平衡体系的风电塔筒

    公开(公告)号:CN109372701A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811297101.4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斜拉索-钢梁自平衡体系的风电塔筒,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体系包含风机、塔筒、斜拉索、联系梁、拉索减振阻尼器、质量阻尼器、基础。所述的斜拉索两端分别锚固在塔筒与联系梁上;所述的联系梁与塔筒连接,端部与基础连接;所述的塔筒顶部布置一台风机,并布置质量阻尼器;所述的斜拉索上安装拉索减振阻尼器。该塔筒通过布置斜拉索来减小塔身的弯矩,使塔筒主要承受竖向轴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减小塔筒截面尺寸。该塔筒构造简单、竖向和整体稳定性好,是一种全新的风电塔筒结构形式。

    一种风电塔筒整体架设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07403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910107707.5

    申请日:2019-01-3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塔筒整体架设施工方法,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施工过程由六个步骤组成:步骤一,将塔筒水平放置于地面枕木上,在塔筒内部安装胎架与万向铰支座,将塔筒与两组牵引滑轮组(或卷扬机)和平衡滑轮组(或卷扬机)连接;步骤二,通过卷扬机的拉力和辅助扒杆的转向,用第一组牵引滑轮组(或卷扬机)将塔筒牵引至与水平面约成45°的位置;步骤三,换用第二组牵引滑轮组(或卷扬机)继续牵引塔筒至竖直位置,过程中采用平衡滑轮组(或卷扬机)保持稳定;步骤四,在胎架下设置竖向千斤顶将塔筒整体顶起;步骤五,降低千斤顶的顶面标高将塔筒放置于基础顶面;步骤六,将塔筒内法兰与基础进行连接,完成塔筒安装。本发明工序简单、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且无需大型吊装设备,经济效益可观。

    一种具备加劲-承载双重机制的风电纯钢结构塔筒

    公开(公告)号:CN109441731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910032365.5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加劲-承载双重机制的风电纯钢结构塔筒,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体系上部为普通钢塔筒,下部为高强钢塔筒。所述的高强钢塔筒由筒壁和加劲肋构成。筒壁和加劲肋采用屈服强度不小于420MPa的高强度钢材制成。加劲肋焊接在筒壁内侧,沿环向均匀布置,加劲肋的上、下端分别与各塔筒段的上法兰板、下法兰板焊接。加劲肋的截面形式可采用带卷边钢板、U形钢或T形钢。当底部截面尺寸较大时,高强钢塔筒可由2~4片高强钢壳体拼装而成。各高强钢壳体的端部焊接带卷边钢板并通过螺栓连接。该体系可同时提高塔筒的强度和稳定性,充分发挥高强度钢材的作用,可减小筒壁厚度、节约造价,施工和运输方便,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一种梁内设置摩擦耗能自复位装置的钢框架

    公开(公告)号:CN111608457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402829.X

    申请日:2020-05-13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梁内设置摩擦耗能自复位装置的钢框架,包括至少一个结构单元,结构单元包括框架柱、工字钢梁、通长钢板、上垫板、下垫板、高强螺栓和蝶形垫片,所述工字钢梁的两端通过翼缘板与框架柱连接,所述通长钢板的两端与框架柱分别焊接,所述上垫板焊接在工字钢梁外侧,所述下垫板位于通长钢板下侧,所述高强螺栓用于将工字钢梁、通长钢板、和上垫板、下垫板连接为一体,连接面两侧均设置坡度,所述蝶形垫片套在高强螺栓上。将本发明应用到钢框架后可以使结构在强震下同时实现复位耗能能力,有效降低震后产生的经济损失。

    一种适用于深海的新型吸力筒式组合结构风电塔筒基础

    公开(公告)号:CN110093943A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910146802.6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海的新型吸力筒式组合结构风电塔筒基础,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体系包括中央吸力筒、边缘吸力筒、连接板、塔筒连接段、栓钉和连接套筒。所述的中央吸力筒通过连接板和连接套筒与三个边缘吸力筒相连,中央吸力筒和边缘吸力筒采用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或空钢管,连接板采用双层钢板混凝土,钢材与混凝土接触一侧均焊接栓钉以加强连接。塔筒连接段设置于中央吸力筒顶部。该体系充分发挥了组合结构的优势,受力合理,适用于深海复杂荷载环境,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抗倾覆能力强,相比传统钢结构吸力筒基础用钢量更低,施工方便,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一种基于斜拉索-钢梁自平衡体系的风电塔筒

    公开(公告)号:CN209398539U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821795905.2

    申请日:2018-11-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斜拉索-钢梁自平衡体系的风电塔筒,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体系包含风机、塔筒、斜拉索、联系梁、拉索减振阻尼器、质量阻尼器、基础。所述的斜拉索两端分别锚固在塔筒与联系梁上;所述的联系梁与塔筒连接,端部与基础连接;所述的塔筒顶部布置一台风机,并布置质量阻尼器;所述的斜拉索上安装拉索减振阻尼器。该塔筒通过布置斜拉索来减小塔身的弯矩,使塔筒主要承受竖向轴压力,从而能充分利用材料的强度,减小塔筒截面尺寸。该塔筒构造简单、竖向和整体稳定性好,是一种全新的风电塔筒结构形式。(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具备加劲-承载双重机制的风电纯钢结构塔筒

    公开(公告)号:CN209671142U

    公开(公告)日:2019-11-22

    申请号:CN201920057817.0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加劲-承载双重机制的风电纯钢结构塔筒,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体系上部为普通钢塔筒,下部为高强钢塔筒。所述的高强钢塔筒由筒壁和加劲肋构成。筒壁和加劲肋采用屈服强度不小于420MPa的高强度钢材制成。加劲肋焊接在筒壁内侧,沿环向均匀布置,加劲肋的上、下端分别与各塔筒段的上法兰板、下法兰板焊接。加劲肋的截面形式可采用带卷边钢板、U形钢或T形钢。当底部截面尺寸较大时,高强钢塔筒可由2~4片高强钢壳体拼装而成。各高强钢壳体的端部焊接带卷边钢板并通过螺栓连接。该体系可同时提高塔筒的强度和稳定性,充分发挥高强度钢材的作用,可减小筒壁厚度、节约造价,施工和运输方便,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适用于深海的新型吸力筒式组合结构风电基础

    公开(公告)号:CN211312579U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20249872.X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深海的新型吸力筒式组合结构风电基础,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体系包括中央吸力筒、边缘吸力筒、连接板、塔筒连接段、栓钉和连接套筒。所述的中央吸力筒通过连接板和连接套筒与三个边缘吸力筒相连,中央吸力筒和边缘吸力筒采用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或空钢管,连接板采用双层钢板混凝土,钢材与混凝土接触一侧均焊接栓钉以加强连接。塔筒连接段设置于中央吸力筒顶部。该体系充分发挥了组合结构的优势,受力合理,适用于深海复杂荷载环境,承载力高,稳定性好,抗倾覆能力强,相比传统钢结构吸力筒基础用钢量更低,施工方便,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适用于浅海的新型吸力筒式组合结构风电基础

    公开(公告)号:CN211312578U

    公开(公告)日:2020-08-21

    申请号:CN201920249843.3

    申请日:2019-02-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浅海的新型吸力筒式组合结构风电基础,涉及风力发电技术领域。该体系包括中央桩、吸力筒,筒壁、顶盖、分仓板、钢加劲肋、塔筒连接段和栓钉。所述的吸力筒由筒壁和顶盖围合而成,并在筒内设置三块分仓板形成吸力筒空腔。筒壁、顶盖和分仓板均采用双层钢板混凝土,钢板与混凝土接触一侧焊接栓钉以加强连接。中央桩采用实心钢管混凝土或空钢管,桩顶、桩侧分别与顶盖、分仓板连接牢靠。顶盖上部设置塔筒连接段,并沿环向布置钢加劲肋,钢加劲肋与顶盖和塔筒连接段紧密连接。该体系充分发挥了组合结构的优势,受力合理,稳定性好,抗倾覆能力强,相比传统钢结构吸力筒基础用钢量更低,施工方便,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