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38479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1193878.7
申请日:2016-12-21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充气式码头护舷,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包含第一充气囊,所述第一充气囊内安装有防冲板,防冲板与活塞杆连接,在第一充气囊内设有若干组第一弹簧,第一充气囊外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通气筒的一端连接,通气筒内安装有活塞,活塞与第二弹簧连接,第二弹簧与第二气囊连接,通气筒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连接,第二气囊与通气筒连接口处设有单向阀,在第二气囊设有气阀。本发明利用船体对护舷的冲击力将空气压缩到充气气囊,达到自动充气缓冲吸能的目的;同时利用浮力作用以带动杆件移动产生对护舷远离船体方向的拉力,进而大大减小反力,使本发明相比于传统护舷优势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6638479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1193878.7
申请日:2016-12-21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充气式码头护舷,包括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所述第一气囊包含第一充气囊,所述第一充气囊内安装有防冲板,防冲板与活塞杆连接,在第一充气囊内设有若干组第一弹簧,第一充气囊外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与通气筒的一端连接,通气筒内安装有活塞,活塞与第二弹簧连接,第二弹簧与第二气囊连接,通气筒的另一端与第二气囊连接,第二气囊与通气筒连接口处设有单向阀,在第二气囊设有气阀。本发明利用船体对护舷的冲击力将空气压缩到充气气囊,达到自动充气缓冲吸能的目的;同时利用浮力作用以带动杆件移动产生对护舷远离船体方向的拉力,进而大大减小反力,使本发明相比于传统护舷优势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6436651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1115321.1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转动的多层吸能码头护舷,包括护舷体,所述护舷体与防冲板连接,防冲板与一对弹簧连接,弹簧分别与旋转臂固定连接,两个旋转臂分别安装在枢轴的两端,枢轴下方连接有两个上连接柱,上连接柱通过橡胶弹簧与下连接柱连接,下连接柱通过基座与码头连接。本发明通过聚氨酯护舷体、防冲板、弹簧层以及连接柱间的橡胶弹簧在不占用多余空间情况下达到了多层吸能、减小反力的目的,大大提升了吸能能力和抗冲击力;本结构形式通过转动系统将护舷与码头相连,在船体靠泊护舷表面具有一定水平速度时,护舷体可以沿船体速度方向沿垂直枢轴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从而降低了与船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水平载荷,以及对船体的摩擦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6836135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77390.6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形码头护舷,包括均固定在码头壁上的磁铁、一对遮挡板和护舷本体,两个遮挡板之间安装有弧形滑道,磁铁位于弧形滑道的中部,所述护舷本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金属块,金属块为弧形,金属块沿弧形滑道滑动,护舷本体通过弹簧与磁铁连接,在码头壁上安装有一对护舷托架,护舷托架通过护舷绳索与护舷本体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拱形码头护舷,实现多重吸能,同时利用磁铁对特定金属的吸附作用,使拱形护舷产生形状上的改变,突破传统拱形护舷的受压形变程度的限制,大大提升了护舷的吸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75909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07326.8
申请日:2017-02-2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式闸门泄洪防波堤,包括平台底座和上部结构,上部结构为箱状结构,上部结构包含箱体,在箱体内设有过水通道,过水通道的一端位于箱体侧壁上,另一端位于箱体的底部,在箱体内还设有泄洪通道,泄洪通道的一端位于箱体的顶部,另一端位于箱体的底部,上部结构与平台底座之间还设有消波通道,在消波通道的端部铰接有半开式门闸,在平台底座上设有若干个导流孔,在消波通道上安装有过滤网,在消波通道另一端安装有消波滚筒,消波滚筒将消波通道内的水带到箱体内,通过泄洪通道将水排入导流孔中。本发明的浮式闸门泄洪防波堤,可以对波浪进行6次消波,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具有良好的消波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6836135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710077390.6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拱形码头护舷,包括均固定在码头壁上的磁铁、一对遮挡板和护舷本体,两个遮挡板之间安装有弧形滑道,磁铁位于弧形滑道的中部,所述护舷本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金属块,金属块为弧形,金属块沿弧形滑道滑动,护舷本体通过弹簧与磁铁连接,在码头壁上安装有一对护舷托架,护舷托架通过护舷绳索与护舷本体连接。本发明的一种拱形码头护舷,实现多重吸能,同时利用磁铁对特定金属的吸附作用,使拱形护舷产生形状上的改变,突破传统拱形护舷的受压形变程度的限制,大大提升了护舷的吸能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6436651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115321.1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转动的多层吸能码头护舷,包括护舷体,所述护舷体与防冲板连接,防冲板与一对弹簧连接,弹簧分别与旋转臂固定连接,两个旋转臂分别安装在枢轴的两端,枢轴下方连接有两个上连接柱,上连接柱通过橡胶弹簧与下连接柱连接,下连接柱通过基座与码头连接。本发明通过聚氨酯护舷体、防冲板、弹簧层以及连接柱间的橡胶弹簧在不占用多余空间情况下达到了多层吸能、减小反力的目的,大大提升了吸能能力和抗冲击力;本结构形式通过转动系统将护舷与码头相连,在船体靠泊护舷表面具有一定水平速度时,护舷体可以沿船体速度方向沿垂直枢轴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从而降低了与船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水平载荷,以及对船体的摩擦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06428428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611063960.8
申请日:2016-11-28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抓力型深海锚,包含锚链、旋转环和锚柄,所述锚链的一端为锚端链,锚端链通过螺栓与旋转环连接,旋转环通过锚卸扣与锚柄连接,所述旋转环末端为圆柱形,在末端上设有外螺纹,在锚卸扣上安装有螺母,旋转环旋进螺母中,所述锚柄通过小轴与锚头连接,锚头与锚爪通过横销连接。本发明的一种大抓力型深海锚,通过降低锚的重心,锚柄设置为平板结构,锚爪臂上设有螺柱及锚叶等结构而增大锚的啮入深度,提高锚的极限承载力,平衡系泊缆索传递的动载荷,保证深海锚在各种土质下有较高的抓重比,充分发挥大抓力深海锚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206616521U
公开(公告)日:2017-11-07
申请号:CN201720129973.4
申请日:2017-02-14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码头橡胶护舷,包括均固定在码头壁上的磁铁、一对遮挡板和护舷本体,两个遮挡板之间安装有弧形滑道,磁铁位于弧形滑道的中部,所述护舷本体的两端均安装有金属块,金属块为弧形,金属块沿弧形滑道滑动,护舷本体通过弹簧与磁铁连接,在码头壁上安装有一对护舷托架,护舷托架通过护舷绳索与护舷本体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码头橡胶护舷,实现多重吸能,同时利用磁铁对特定金属的吸附作用,使拱形护舷产生形状上的改变,突破传统拱形护舷的受压形变程度的限制,大大提升了护舷的吸能能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06233191U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621335178.2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重庆交通大学
IPC: E02B3/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转动的防撞护舷,包括护舷体,所述护舷体与防冲板连接,防冲板与一对弹簧连接,弹簧分别与旋转臂固定连接,两个旋转臂分别安装在枢轴的两端,枢轴下方连接有两个上连接柱,上连接柱通过橡胶弹簧与下连接柱连接,下连接柱通过基座与码头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聚氨酯护舷体、防冲板、弹簧层以及连接柱间的橡胶弹簧在不占用多余空间情况下达到了多层吸能、减小反力的目的,大大提升了吸能能力和抗冲击力;本结构形式通过转动系统将护舷与码头相连,在船体靠泊护舷表面具有一定水平速度时,护舷体可以沿船体速度方向沿垂直枢轴方向转动一定角度,从而降低了与船体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水平载荷,以及对船体的摩擦损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