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78979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010967040.9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G01N27/413 , G01B7/34 , G01B7/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磨具表面磨粒尖锐程度的装置及方法,包括电极探头、运算放大器、显示器;电极探头包括用于接收和传输检测电信号的正负极连接装置、正极、负极;正极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金属片、位于中层的电解液和位于下层的阴离子交换膜;负极包括第二金属片;使用该装置检测磨具表面磨粒尖锐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得被测砂轮表面的电动势;测得标准件表面的电动势;通过标准件的电动势与标准件的粒径构建函数曲线,通过曲线求被测件的粒径;通过电化学原理将磨具表面磨粒尖端凸起的曲率半径与电池电动势直接联系起来,定量地检测任意复杂形状的表面锐度,可便携式检测,可以检测任意自由表面,不受表面形状尺寸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4918023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99593.2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纳米孪晶金刚石磨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以解决目前传统金刚石砂轮磨削中存在的保形性差和纳米孪晶金刚石难以破碎的技术问题。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机械撞击破碎法将纳米孪晶金刚石合成柱分成若干块无规则形状碎料;将纳米孪晶金刚石碎料放入设计的三维压制模具内,进行重复的三维压制自破碎;至纳米孪晶金刚石磨粒尺寸达到要求,随后对纳米孪晶金刚石磨粒分级,得到尺寸复合要求的纳米孪晶金刚石磨粒。本发明还公布了一种纳米孪晶金刚石磨粒及在砂轮中的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纳米孪晶金刚石颗粒尖角多,锋利且耐磨,制备成的砂轮耐磨性强、保形性好,加工的复杂形面工件一致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88362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63097.X
申请日:2024-07-18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刚石粉末热扩散测量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选取金刚石粉末与具有一定塑韧性的导热性成型添加剂充分混合,压制成型,对压制成型后的试样正反两面喷涂石墨涂层;使用激光导热仪对试样进行热扩散测试。使用超声共振混合仪对其进行充分均匀混合,之后使用高控制精度的冷压机进行压制,压制压力与压制时间保持恒定,金属粉末也可以用树脂粉末或者与金刚石具有较高润湿性的液体代替,不同试样采用不同热扩散测量方式,制样完成后对试样表面喷涂石墨层,使用激光导热仪对试样进行热扩散测试,同种粉末制样后整体热扩散稳定,离散系数低于3%。本方法可以有效的对不同粒径批次的金刚石热扩散系数进行间接表征,从而筛选具有较高热扩散的金刚石粉末,为金刚石复合材料中金刚石粉末热扩散指标提供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921677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593944.9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C22C1/05 , C22C1/10 , B22F1/103 , B22F1/107 , B22F3/20 , B22F3/18 , B22F3/14 , B22F5/00 , C22C26/00 , C22C30/02 , C22C3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自锐强散热的高熵合金‑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用以解决目前高熵合金/金刚石磨具使用过程中自锐性差、易发热等缺陷。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无机颗粒、高熵合金粉和金刚石磨粒加入有机粘结剂中制得半固态生料;将半固态生料挤压入模具或通过辊压分切工艺成型,得到复合材料生坯;将复合材料生坯放入烧结设备中进行烧结,制得内部多孔的高熵合金‑金刚石超硬复合材料。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材料在磨料磨具领域的应用。本发明在充分发挥高熵合金低磨损优势基础上提高高熵合金结合剂磨具对自锐性和散热性,满足半导体和新型行业复杂结构部件高刚度、高速度、高保型、长寿命、高自锐等极端磨削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76960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26896.4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B22F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添加超细晶种异质形核制备合金粉末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合金设计:根据所需合金粉末或单质粉末成分来选择待熔炼的原料;2)选择要添加的纳米晶核;3)熔炼获得合金熔体,并添加异质晶核;4)雾化制粉。该方法通过添加超细晶种后雾化金属液来制备成分均匀、所需过冷度小的合金粉末,其为开发和制备低能耗、成分均匀、晶粒细小的高性能合金粉体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公开(公告)号:CN115876845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643753.5
申请日:2022-12-20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G01N27/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检测金属磨具组织均匀性和批次稳定性的方法,属于机械制造与加工的技术领域,用以解决难以对金属磨具的组织均匀性实现无损、快速检测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测试金属磨具不同位置或不同批次的的电学参数,并计算电学参数的变异系数,通过变异系数表征金属磨具组织的均匀性或批次稳定性。本发明基于电阻法表征金属磨具组织缺陷和稳定性,利用电阻率对材料中电子的散射以及电子与声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映射关系,解决了目前金属磨具组织均匀性和批次均匀性检测难、量化指标难的问题。本发明可用于金属磨具质量的过程管控及制备的各个工序,可以检测金属磨具生坯样品、烧结样品,还可用于机械冷加工后的样品。
-
公开(公告)号:CN113843414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42287.8
申请日:2021-09-28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激光对金属复合粉体快速熔合造粒的装置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调整粉体缸内粉末与工作仓底部基板处于同一高度,设置扫描激光参数,利用数控模块控制保护气体模块向工作仓内通入保护气体;还包括扫描激光按设定的参数在粉体缸内粉末原料表面扫描,达到一个扫描时间后,粉末原料上表层粉末发生熔合后得到一层熔合后的造粒颗粒,数控模块控制升降台按设置的每次上升的高度上升,刮刀动作将造粒颗粒刮入造粒缸存放;与传统的添加有机化学试剂雾化造粒的工艺相比,本发明不添加任何有机黏结剂即可造粒,得到的颗粒纯净无污染,后续烧结不需要脱脂,绿色环保;此外烧结得到的颗粒无黏结剂残留,组织致密性能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237897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0967040.9
申请日:2020-09-15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G01N27/413 , G01B7/34 , G01B7/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检测磨具表面磨粒尖锐程度的装置及方法,包括电极探头、运算放大器、显示器;电极探头包括用于接收和传输检测电信号的正负极连接装置、正极、负极;正极包括位于上层的第一金属片、位于中层的电解液和位于下层的阴离子交换膜;负极包括第二金属片;使用该装置检测磨具表面磨粒尖锐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测得被测砂轮表面的电动势;测得标准件表面的电动势;通过标准件的电动势与标准件的粒径构建函数曲线,通过曲线求被测件的粒径;通过电化学原理将磨具表面磨粒尖端凸起的曲率半径与电池电动势直接联系起来,定量地检测任意复杂形状的表面锐度,可便携式检测,可以检测任意自由表面,不受表面形状尺寸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4949889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322860.1
申请日:2015-06-12
Applicant: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G01N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薄砂轮整体抗折测试方法及装置,待测砂轮水平放置,沿待测砂轮轴向渐进施加压力,进行环形抗折力测试,检测砂轮发生折断时的压力和位移。本发明对超薄砂轮整体环形抗折测试,能够反映超薄砂轮的整体抗折性能。并且,待测砂轮受力采用环形平面支座支撑结构,更接近于超薄砂轮在使用中出现的环形脱落情况,有利于模拟评价超薄砂轮的整体抗折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55955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825206.1
申请日:2024-06-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中山超精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大长径比高陡度复杂表面的超精密磨削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磨削工具包括砂轮,砂轮为半球形结构,所述砂轮的侧面设有沿其中心轴周向分布的若干微结构沟槽,微结构沟槽由中心向周边呈发散状延伸,同时相邻沟槽之间的间距按规律逐渐变化。本发明一方面通过改变微槽排布间距以适应不同曲率的磨削区域,另一方面通过细化切屑厚度以实现广泛的塑性域去除,显著降低磨削表面粗糙度和波纹度;此外,在使用方法中在保持材料去除率不变的情况下,还能不降低磨削过程的加工效率。本发明可推广至玻璃、晶体、陶瓷等各类光学元件复杂表面的超精密加工。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