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810661A
公开(公告)日:2012-12-05
申请号:CN201210178114.6
申请日:2012-06-01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 , H01M10/0525 , H01M4/139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提供减少锂蓄电池中的机械降级的方法。阳极或阴极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多个双凹面颗粒。所述双凹面颗粒提供锂扩散的增加表面面积,而不增加颗粒的体积。当锂扩散跨过颗粒时,锂的会聚和分散扩散前锋的组合减少应力和弹性应变能量,其是电极的机械降级的原因,同时增加锂进入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810661B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210178114.6
申请日:2012-06-01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 , H01M10/0525 , H01M4/139 ,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13 , H01M4/36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减少锂蓄电池中的机械降级的方法。阳极或阴极中的一个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多个双凹面颗粒。所述双凹面颗粒提供锂扩散的增加表面面积,而不增加颗粒的体积。当锂扩散跨过颗粒时,锂的会聚和分散扩散前锋的组合减少应力和弹性应变能量,其是电极的机械降级的原因,同时增加锂进入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219490B
公开(公告)日:2016-12-28
申请号:CN201310024301.3
申请日:2013-01-23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耐衰减高容量电极。如果用更高容量的材料(如锡和硅)代替碳作为电池负电极中的锂接收受体,则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效率和体积效率。但当锡和硅被锂完全充满时,都经历高达300%的膨胀并产生明显的内应力。这些在各充放电循环中形成的内应力会导致电池容量的逐渐减小,也称为电池衰减。可通过把锡或硅纳米线部分地埋入集电器中,而显著地减小内应力的效应。如果在其埋入端用阻止锂扩散的成分涂布或掩蔽5至50%部分的纳米线长度,则可获得额外的利益。还描述了埋入和掩蔽纳米线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328322A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10815719.5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5 , B23K11/3018 , B23K35/0205 , B23K35/0261 , B23K11/3009
Abstract: 一种焊接电极包括电极保持器和电极帽,电极帽可移除地附连到所述电极保持器且具有中央纵向轴线。所述帽还包括本体,具有端部和基本平滑且没有限定在其中的任何沟槽的焊接表面,焊接表面具有大约7mm到大约10mm的第一直径、第一曲率半径和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不同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帽包括裙状部分,延伸离开所述本体,且被构造为承靠所述保持器。裙状部分具有第一面,其基本平行于所述轴线且与所述表面间隔开。所述本体具有第二面,其互连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表面,且所述本体从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焊接表面呈锥形。还披露了一种形成电阻点焊接头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037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210052599.4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 , B23K2103/02 , C22C38/00 , Y10T428/12347 , Y10T428/12965
Abstract: 一种复合产品,包括:第一钢基板;第二钢基板,布置为与所述第一钢基板接触以在它们之间限定搭接界面;以及点焊接头,在所述搭接界面处渗入所述第一钢基板和所述第二钢基板以由此结合所述第二钢基板到所述第一钢基板。第一钢基板在点焊接头附近具有带边界的热影响区,其中边界和搭接界面在它们之间限定大于约75°的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0267233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070093.6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5 , B23K11/3018 , B23K35/0205 , B23K35/0261
Abstract: 一种焊接电极包括电极保持器和电极帽,电极帽可移除地附连到所述电极保持器且具有中央纵向轴线。所述帽还包括本体,具有端部和基本平滑且没有限定在其中的任何沟槽的焊接表面,焊接表面具有大约7mm到大约10mm的第一直径、第一曲率半径和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不同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帽包括裙状部分,延伸离开所述本体,且被构造为承靠所述保持器。裙状部分具有第一面,其基本平行于所述轴线且与所述表面间隔开。所述本体具有第二面,其互连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表面,且所述本体从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焊接表面呈锥形。还披露了一种形成电阻点焊接头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653037A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1210052599.4
申请日:2012-03-02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 , B23K2103/02 , C22C38/00 , Y10T428/12347 , Y10T428/12965
Abstract: 一种复合产品,包括:第一钢基板;第二钢基板,布置为与所述第一钢基板接触以在它们之间限定搭接界面;以及点焊接头,在所述搭接界面处渗入所述第一钢基板和所述第二钢基板以由此结合所述第二钢基板到所述第一钢基板。第一钢基板在点焊接头附近具有带边界的热影响区,其中边界和搭接界面在它们之间限定大于约75°的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10532832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9
申请号:CN201510815719.5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一种焊接电极包括电极保持器和电极帽,电极帽可移除地附连到所述电极保持器且具有中央纵向轴线。所述帽还包括本体,具有端部和基本平滑且没有限定在其中的任何沟槽的焊接表面,焊接表面具有大约7mm到大约10mm的第一直径、第一曲率半径和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不同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帽包括裙状部分,延伸离开所述本体,且被构造为承靠所述保持器。裙状部分具有第一面,其基本平行于所述轴线且与所述表面间隔开。所述本体具有第二面,其互连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表面,且所述本体从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焊接表面呈锥形。还披露了一种形成电阻点焊接头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2672334B
公开(公告)日:2015-12-16
申请号:CN201210070093.6
申请日:2012-03-16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115 , B23K11/3018 , B23K35/0205 , B23K35/0261
Abstract: 一种焊接电极包括电极保持器和电极帽,电极帽可移除地附连到所述电极保持器且具有中央纵向轴线。所述帽还包括本体,具有端部和基本平滑且没有限定在其中的任何沟槽的焊接表面,焊接表面具有大约7mm到大约10mm的第一直径、第一曲率半径和与所述第一曲率半径不同的第二曲率半径。所述帽包括裙状部分,延伸离开所述本体,且被构造为承靠所述保持器。裙状部分具有第一面,其基本平行于所述轴线且与所述表面间隔开。所述本体具有第二面,其互连所述第一面和所述表面,且所述本体从所述第一面向所述焊接表面呈锥形。还披露了一种形成电阻点焊接头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3219490A
公开(公告)日:2013-07-24
申请号:CN201310024301.3
申请日:2013-01-23
Applicant: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386 , H01M4/387 , H01M4/628 , H01M10/0525 , H01M2004/021 , Y02E60/122 , Y02T10/70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耐衰减高容量电极。如果用更高容量的材料(如锡和硅)代替碳作为电池负电极中的锂接收受体,则可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重量效率和体积效率。但当锡和硅被锂完全充满时,都经历高达300%的膨胀并产生明显的内应力。这些在各充放电循环中形成的内应力会导致电池容量的逐渐减小,也称为电池衰减。可通过把锡或硅纳米线部分地埋入集电器中,而显著地减小内应力的效应。如果在其埋入端用阻止锂扩散的成分涂布或掩蔽5至50%部分的纳米线长度,则可获得额外的利益。还描述了埋入和掩蔽纳米线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