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具有增强可模制性的复合材料的前驱体形成过程中对连续碳纤维的改性

    公开(公告)号:CN109423703B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1810945528.4

    申请日:2018-08-17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生产用于具有增强可模制性的复合材料的连续碳纤维的方法。形成具有护套和芯的连续前体纤维。护套包括第一聚合物材料。芯包括第二聚合物材料和分布在第二聚合物材料内的多个离散区域。离散区域包括第三聚合物材料。在连续前体纤维被加热以进行碳化和石墨化之后,连续前体纤维形成连续碳纤维,连续碳纤维具有与芯中的多个离散区域相对应的多个离散弱区域。还提供了由这种改进的连续碳纤维制成的具有增强可模制性的碳纤维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组件和用于复合材料组件的多区纤维预制件

    公开(公告)号:CN11901774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311408628.0

    申请日:2023-1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复合板的方法,其包括将多个第一连续增强纤维缝合在预制件的背衬基底的N个第一区域和M个第二区域中。N个第一区域布置在复合板的C个角部附近,其中C为整数。N个第一区域中的多个第一连续增强纤维相对于C个角部呈径向布置。以下中的至少一者:N个第一区域中的多个第一连续增强纤维的纤维密度小于M个第二区域中的多个第一连续增强纤维的纤维密度,和N个第一区域中的多个第一连续增强纤维的线迹密度小于M个第二区域中的多个第一连续增强纤维的线迹密度。

    使用成角度闪光热成像检测电池袋式单元中的缺陷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218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1259209.0

    申请日:2022-10-14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池单元的缺陷检测系统包括:闪光热成像设备,所述闪光热成像设备被配置成向所述电池单元的表面上的目标区域施加闪光;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被配置成在所述闪光施加到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表面之后捕获所述目标区域的图像;以及缺陷检测控制模块,所述缺陷检测控制模块被配置成接收由所述成像设备捕获的所述图像,分析所述图像以确定在所述电池单元中是否存在缺陷,以及基于对所述图像的所述分析选择性地生成和输出是否存在所述缺陷的指示。

    含有可模塑碳纤维的A级部件

    公开(公告)号:CN112918565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011403710.0

    申请日:2020-12-04

    Inventor: S·X·赵 黄晓松

    Abstract: A级部件(CAC)包含:第一和第二皮层,其各自具有聚合物基体和包埋在所述聚合物基体中的纤维增强材料;第三层,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皮层之间并包含第三聚合物基体和散布在第三聚合物基体内的填充材料;以及A级罩面层,其施加在第二皮层上。所述纤维增强材料包含多个基本上排列整齐的碳纤维和在碳纤维中交错排列的多个低强度区域。所述CAC可与刚性车辆框架集成。所述CAC可以是结构部件。所述CAC可以是门、车顶面板或引擎盖。所述CAC可包含在所述A级罩面层和所述第二皮层之间的织造纤维层,并且所述织造纤维的一部分可以是穿过所述A级表面层可见的。

    锥齿轮组及其制造方法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166011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10120727.7

    申请日:2017-03-02

    Inventor: S·X·赵 B·普瑞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锥齿轮组及其制造方法。锥齿轮组可以包括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可以是螺线锥齿轮或准双曲面螺线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可以各自具有齿轮齿表面,齿轮齿表面上面形成多个齿,使得第一锥齿轮的齿和第二锥齿轮的齿配置成以啮合接合。这些齿经由端面铣削工艺加工至相应的齿轮齿表面之上。每个齿包括齿顶、多个啮合表面和至少一个倒角。可以在紧接着继齿的加工后经由涂刷工艺在设置于齿顶与相应的啮合表面之间的邻接边缘处形成倒角。

    具有轮轴转矩矢量的差速器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07461476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322426.2

    申请日:2017-05-09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差速器组件包括差速器;传动轴,其配置成将差速器驱动地耦接至原动力源;第一半轴,其配置成将差速器驱动地耦接至第一负重轮;以及第二半轴,其配置成将差速器驱动地耦接至第二负重轮。该差速器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其具有第一输出轴;第二电机,其具有第二输出轴。该差速器组件另外包括第一齿轮传动组件,其配置成选择性地在第一半轴与第一输出轴之间施加受控速比;第二齿轮传动组件,其配置成选择性地在第二半轴与第二输出轴之间地施加受控速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