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926975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487652.1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G23/0218 , E04H9/021 , E04H9/025 , E04H9/0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石窟立柱岩体文物的抗震补强装置,属于露天石质大型文物保护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柱体补强系统和抗震吸能系统,所述的柱体补强系统套于被保护柱体文物外侧,所述的抗震吸能系统包括第一抗震吸能柱和第二抗震吸能柱,分别设置于被保护柱体文物的两侧;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内部灌注的水泥砂浆在大幅度提高立柱岩体强度的同时,添补柱体中的大裂隙,增强立柱岩体与上部窟体间稳定性;本发明彻底隔绝雨水、大气与立柱岩体文物的直接接触,从根本上消除风化的形成条件,防止立柱岩体文物的二次风化;本发明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立柱岩体文物因地震引发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事故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7991193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711203175.2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一种预测火灾后建筑材料变形破坏的方法,属于材料安全性能领域。该方法包括:按国家标准制备测试试件,进行高温实验,对高温后建筑材料变形破坏进行测试,测试分为(1)预制无序分布的散斑点;(2)进行准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得到试件整体应力-应变曲线;同时,利用DSCM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处理,得到试件加载过程中的侧面横向应变云图;(3)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侧面横向应变云图应变标准差;(4)分析侧面横向应变场Vx变化曲线的转折点与试件整体应力-应变曲线中峰值应力的关系。该方法建立了一个材料变形破坏的前兆指标,即侧面横向应变云图应变标准差,通过Vx转折点和峰值应力的关系,提出了预测高温后建筑材料变形破坏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7991193B
公开(公告)日:2020-08-25
申请号:CN201711203175.2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一种预测火灾后建筑材料变形破坏的方法,属于材料安全性能领域。该方法包括:按国家标准制备测试试件,进行高温实验,对高温后建筑材料变形破坏进行测试,测试分为(1)预制无序分布的散斑点;(2)进行准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得到试件整体应力‑应变曲线;同时,利用DSCM测试数据分析系统处理,得到试件加载过程中的侧面横向应变云图;(3)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侧面横向应变云图应变标准差;(4)分析侧面横向应变场Vx变化曲线的转折点与试件整体应力‑应变曲线中峰值应力的关系。该方法建立了一个材料变形破坏的前兆指标,即侧面横向应变云图应变标准差,通过Vx转折点和峰值应力的关系,提出了预测高温后建筑材料变形破坏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926975B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610487652.1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石窟立柱岩体文物的抗震补强装置,属于露天石质大型文物保护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柱体补强系统和抗震吸能系统,所述的柱体补强系统套于被保护柱体文物外侧,所述的抗震吸能系统包括第一抗震吸能柱和第二抗震吸能柱,分别设置于被保护柱体文物的两侧;本发明整体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内部灌注的水泥砂浆在大幅度提高立柱岩体强度的同时,添补柱体中的大裂隙,增强立柱岩体与上部窟体间稳定性;本发明彻底隔绝雨水、大气与立柱岩体文物的直接接触,从根本上消除风化的形成条件,防止立柱岩体文物的二次风化;本发明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立柱岩体文物因地震引发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事故发生。
-
公开(公告)号:CN105606482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28726.5
申请日:2016-01-11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氮对含水煤样裂隙结构累积损伤作用的试验方法,其包括制作煤样;不同饱和度煤样的单周期液氮浸泡,多周期液氮循环浸泡煤样;称量每次饱和后煤样增重,并算出煤样内部裂隙容积变化量;利用显微镜观察煤样液氮浸泡试验前后表面的裂隙扩展情况,测量出裂隙增长量;对比液氮浸泡试验前后声波在煤样中的传播速度,计算出声波传播衰减速率,以表征煤样整体裂隙情况;煤样单轴抗压强度测量对不同饱和含水率煤样液氮浸泡效果和周期循环液氮浸泡煤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本发明操作流程简单,适用性强,能够有效反映液氮浸泡对含水煤样的裂隙扩展的规律,对煤层增透、煤层气开采以及提高煤层气抽采率具有较高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205805017U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20660704.6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石窟立柱岩体文物的抗震补强装置,属于露天石质大型文物保护设备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柱体补强系统和抗震吸能系统,所述的柱体补强系统套于被保护柱体文物外侧,所述的抗震吸能系统包括第一抗震吸能柱和第二抗震吸能柱,分别设置于被保护柱体文物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内部灌注的水泥砂浆在大幅度提高立柱岩体强度的同时,添补柱体中的大裂隙,增强立柱岩体与上部窟体间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彻底隔绝雨水、大气与立柱岩体文物的直接接触,从根本上消除风化的形成条件,防止立柱岩体文物的二次风化;本实用新型从最大程度上避免立柱岩体文物因地震引发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事故发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