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结充填剂和胶结充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405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0816938.4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结充填剂和胶结充填方法,涉及生物矿化技术领域。该胶结充填剂包括植酸酶解液、氨水和MgCl2溶液;该植酸酶解液是利用植酸酶对植酸进行催化水解后得到。本发明利用植酸酶催化有机磷底物水解,快速释放无机磷酸根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铵根离子和氯化镁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在此过程中,磷酸铵镁的生成需要弱碱性环境,因此,采用适量氨水以维持弱碱性环境,同时也可提供铵根离子以生成磷酸铵镁。与传统水泥基胶结充填材料相比,利用该方法形成的胶结充填材料,避免了高耗能、高排放和高碱性环境,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同时与MICP和EICP技术相比,避免了生物安全性以及胶结充填材料稳定性差等问题,符合矿山充填要求。

    一种胶结充填剂和胶结充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4056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816938.4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结充填剂和胶结充填方法,涉及生物矿化技术领域。该胶结充填剂包括植酸酶解液、氨水和MgCl2溶液;该植酸酶解液是利用植酸酶对植酸进行催化水解后得到。本发明利用植酸酶催化有机磷底物水解,快速释放无机磷酸根离子,在碱性条件下与铵根离子和氯化镁生成磷酸铵镁沉淀。在此过程中,磷酸铵镁的生成需要弱碱性环境,因此,采用适量氨水以维持弱碱性环境,同时也可提供铵根离子以生成磷酸铵镁。与传统水泥基胶结充填材料相比,利用该方法形成的胶结充填材料,避免了高耗能、高排放和高碱性环境,符合低碳、环保要求;同时与MICP和EICP技术相比,避免了生物安全性以及胶结充填材料稳定性差等问题,符合矿山充填要求。

    一种便于清除污垢的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5882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011010391.7

    申请日:2020-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清除污垢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截面呈圆状的处理腔,所述装置本体上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正下方设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下方铰接有同轴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下方设有除污杆,所述除污杆的侧面和底面均设有多个刷条,所述多个刷条与对应的处理腔侧壁和腔底贴合;所述横梁的正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杆连接;所述横梁的下方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设有转轮;所述第二转杆上固定套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圆弧面与所述转轮的圆弧面对应配合。本发明在不影响污水池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便捷清理池底与池壁上的污垢,减少工人劳动力度,提高池子使用率。

    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86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0478666.7

    申请日:2023-04-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露天煤矿绿色回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露天煤矿全固废膏体与大宗固废分层绿色回填方法,在采用竖向分层回填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在底层填充4~6m厚的膏体材料作为第一层;其次在两侧边坡填充2~4m厚膏体材料,竖向填充高度在2m以内,随后在中间将煤矸石、废石、粉煤灰和建筑垃圾分多次填入,每次填入后压实铺平,保持膏体与散体充填到同高,高度为8~10m;上向第三层采用膏体充填2~4m。全固废膏体的固体组成为页岩渣、造纸污泥灰、碱渣、绿泥岩和矿坑抽排水。本发明有效利用多种矿区及周边固废,膏体制备过程没有使用任何外加剂,底层和边坡采用膏体回填有效防止了滑坡和污染地下水现象的发生,为露天煤矿绿色开采提供指导。

    一种矿山地下水污染的多场耦合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9960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23629.X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矿山地下水污染的多场耦合模拟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恒温水浴箱,所述恒温水浴箱的一侧连通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的外侧设有控制机构,所述恒温水浴箱的顶部设有应力加载机构,所述应力加载机构包括活动连接在所述恒温水浴箱顶部的覆压钢板,所述恒温水浴箱内分别设有温度控制机构和监测机构,所述恒温水浴箱内还设有水位控制机构,所述应力加载机构、所述温度控制机构、所述监测机构和所述水位控制机构分别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实现了应力场、化学场、渗流场和温度场的四场耦合,使污染物运移过程所处的模拟环境更加接近真实的自然条件,科学、精准的模拟实现了矿山地下水污染物在多场耦合作用下运移过程。

    一种利用钙源浓度控制方解石与球霰石相互转变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6060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1910411312.4

    申请日:2019-05-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钙源浓度控制方解石与球霰石相互转变的方法,包括步骤:将巴氏芽孢八叠球菌(S.pasteurii)接种于培养基上;配置尿素和一水乙酸钙的营养盐溶液;配置脲酶溶液,将脲酶溶液加入营养盐溶液中;将菌液加入到脲酶和营养盐混合溶液中;在20~40℃下超声波处理30min~1h,获得悬浮液;将悬浮液倒入离心管中,4000rpm离心后,倒掉上层清液,加入去离子水水洗;清洗掉未反应的一水乙酸钙;将离心后的白色颗粒沉淀物置于烘干箱内烘干,得到不同组成和形貌的碳酸钙。本发明只改变钙源的浓度,实现了碳酸钙由方解石结构向球霰石结构连续转变,在钙源浓度一定范围内,方解石和球霰石共存,本发明对环境条件要求低,所用其它试剂对环境友好,实验结果可重复性高。

    一种碱性煤矸石中重金属垂向下移速度的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92320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59123.4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矿区污染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性煤矸石中重金属垂向下移速度的测定方法。本发明方法首先测定静态浸泡条件下碱性煤矸石中重金属污染物最大释放量,然后组建实验装置对煤矸石进行动态淋滤实验,淋滤一定周期后,再次测定淋滤柱中不同层位煤矸石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含量,依据测定结果计算重金属污染物等浓度线下移速度、预测重金属污染物释放最短潜伏期。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经济和与自然环境条件联系紧密等优点,因而能广泛用于煤矸石山重金属污染物释放规律和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收集净化树池

    公开(公告)号:CN108643332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810469557.8

    申请日:2018-05-16

    Inventor: 李喜林 李军 刘玲

    Abstract: 一种干旱半干旱地区雨水收集净化树池,包括内壁与外壁,所述内壁与外壁形成蓄水区,所述内壁底部与蓄水区之间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内壁顶部设置有溢流口,所述内壁内设置有净水区,所述净水区顶部设置有滤水区,且滤水区外表面与内壁贴合,所述滤水区中部设置有分水盘,且分水盘底部延伸至净水区,所述滤水区内设置有暗槽,且暗槽与分水盘之间形成高度差,所述蓄水区顶部设置有汇水通路,所述汇水通路顶部设置有格栅,本发明净水区和蓄水区的结合,可以实现在雨水间歇期对绿植的自动补水;本发明通过设置多级滤水设施、实现对雨水的充分过滤存储,同时设计多重储水单元,实现雨水的分级储存,优化植物供水。

    一种便于清除污垢的污水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05882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1

    申请号:CN202011010391.7

    申请日:2020-09-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清除污垢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内设有截面呈圆状的处理腔,所述装置本体上方设有横梁,所述横梁的正下方设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的下方铰接有同轴的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下方设有除污杆,所述除污杆的侧面和底面均设有多个刷条,所述多个刷条与对应的处理腔侧壁和腔底贴合;所述横梁的正上方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转杆连接;所述横梁的下方设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上设有转轮;所述第二转杆上固定套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圆弧面与所述转轮的圆弧面对应配合。本发明在不影响污水池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能够便捷清理池底与池壁上的污垢,减少工人劳动力度,提高池子使用率。

    一种铁路沿线下伏煤矿采空区注浆处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240234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711499954.1

    申请日:2017-12-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沿线下伏煤矿采空区注浆处治方法,通过钻孔布置、钻孔施工方法、注浆方式、注浆参数、注浆孔止浆、注浆施工顺序以及注浆质量检测的合理设计,通过采空区注浆工程,减少深部地层采空对浅部地基土强度产生的影响,减少不均匀沉降量,提高地基岩土体整体性能。通过治理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少采空区地质灾害隐患,确保铁路安全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