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拟矿井通风巷道热湿蒸发的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576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0677037.8

    申请日:2021-06-18

    Abstract: 一种模拟矿井通风巷道热湿蒸发的实验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实验巷道、斜流式风机、淋湿组件、传感器组件、数据采集组件及数据存储组件;斜流式风机位于实验巷道进风口;淋湿组件位于实验巷道内部;传感器组件位于实验巷道进风口及出风口内部,传感器组件与数据采集组件、数据采集组件与数据存储组件进行电连接;淋湿组件包括四根水雾喷管和四条无纺布。方法为:启动斜流式风机,四条无纺布保持干燥使淋湿面积率为0,调节风速使其由低到高变化,采集风速、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淋湿不同条数的无纺布,使淋湿面积率依次为0.2、0.4、0.6和0.8,淋湿温度保持一致,沿用淋湿面积率为0时风速变化规律完成数据采集和保存,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内进行处理。

    一种小尺寸全面模拟步梯楼火灾烟气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258961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070367.2

    申请日:2020-10-09

    Abstract: 一种小尺寸全面模拟步梯楼火灾烟气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包括实验主体,燃烧装置,通风面积可调节的门和窗户,监测系统及消防系统。实验主体由涂有耐高温深色漆的木板和耐高温玻璃构成,楼梯道通往各个楼层并连接房室和竖井;通风面积可调节的门和窗户,包括滑轮与耐高温硬板;燃烧装置,包括惰性材质的盆和燃料;监测系统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及温度传感器;消防系统,为装有水的气球。技术效果是本实验装置是老式步梯建筑结构的简化模型,是首个全面模拟步梯楼火灾烟气运移规律的实验装置,能够灵活控制火灾的火源大小、火源位置和门与窗户的通风口大小,能够合理评估老式步梯建筑火灾风险,制定安全预案和安全疏散路线。

    矿井火灾时期巷道通风热阻力测定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79674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69653.4

    申请日:2019-11-05

    Abstract: 矿井火灾时期巷道通风热阻力测定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通风机、第一钢管、燃烧炉、电加热管、保温炉、入口风速传感器、入口压力传感器、入口温湿度传感器、第二钢管、出口风速传感器、出口温湿度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压力采集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风速采集模块、数据储存模块、升温控制模块;矿井火灾时期巷道通风热阻力测定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步骤2,检查实验装置连接是否正常,同时检查密封性;步骤3,点燃可燃物,记录数据;步骤4,通过电加热管加热,记录数据;步骤5,整理实验数据;步骤6,绘制曲线。本发明对矿井制定井下灾害预防措施和灾变时期通风决策与避灾路线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便携式高分辨率CCD光干涉型瓦斯检测器

    公开(公告)号:CN106596470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096601.2

    申请日:2016-12-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便携式高分辨率CCD光干涉型瓦斯检测器,包括:多功能控制模块、光干涉瓦斯浓度检测模块、充电锂电池、外壳;光干涉瓦斯浓度检测模块,包括:光学镜头、高分辨率线阵CCD、隔膜式循环气泵、测微玻璃、发光源、聚光镜、反射棱镜、平面镜、气室、物镜、折光棱镜和毛细管;多功能控制模块设置于外壳外部,包括:控制主板、液晶显示屏、蜂鸣器和存储卡槽;控制主板的输入端连接高分辨率线阵CCD的输出端,控制主板的输出端连接液晶显示屏的输入端、蜂鸣器的输入端,存储卡槽连接控制主板的输出端;该装置具有测量范围宽,无易损传感元件,维修工作量小的优点。

    一种煤矿采空区火灾监测束管布置结构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0254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110676921.X

    申请日:2021-06-18

    Inventor: 张明乾 李宗翔

    Abstract: 一种煤矿采空区火灾监测束管布置结构及方法,结构包括注氮气主管路、注氮气支管路、主采气束管、支采气束管、测温探头、数据传输线、埋管器、防护网及电磁止逆阀。方法为:布设注氮气主管路,将穿装有数据传输线的主采气束管穿入注氮气主管路内;将测温探头安装到穿装有数据传输线的支采气束管上;在注氮气支管路末端安装埋管器和防护网;连接支采气束管与主采气束管内的数据传输线;连接主采气束管与支采气束管;通过电磁止逆阀连接注氮气主管路和注氮气支管路;电磁止逆阀得电,使注氮气支管路导通,通过注氮气支管路完成注氮气工作;电磁止逆阀失电,注氮气支管路封闭,通过测温探头监测采空区温度,通过采气束管采集输送气体样品。

    一种改进的倾斜压差计阻力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05762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0005684.X

    申请日:2020-0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倾斜压差计阻力测定方法。首先选择出需要布设胶管的巷道,然后将胶管布设在巷道壁上,测定前先检查布设胶管的连通性和完好性,替换掉异常段,最后利用改进倾斜压差计法进行矿井阻力测定,本发明通过将测阻胶管预先布置在巷道壁上,取消了倾斜压差计法测量风阻过程中的铺管步骤,增加了单次可测长度,降低了测量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测量数据误差,有利于提高矿井通风检测效率。

    一种改进的倾斜压差计阻力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05762A

    公开(公告)日:2020-04-14

    申请号:CN202010005684.X

    申请日:2020-01-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倾斜压差计阻力测定方法。首先选择出需要布设胶管的巷道,然后将胶管布设在巷道壁上,测定前先检查布设胶管的连通性和完好性,替换掉异常段,最后利用改进倾斜压差计法进行矿井阻力测定,本发明通过将测阻胶管预先布置在巷道壁上,取消了倾斜压差计法测量风阻过程中的铺管步骤,增加了单次可测长度,降低了测量过程中的时间成本、人工成本和测量数据误差,有利于提高矿井通风检测效率。

    一种矿用多级雾化双相流细水雾化发生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1324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367606.2

    申请日:2017-05-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F11/00 E21F17/00

    Abstract: 一种矿用多级雾化双相流细水雾化发生装置,包括整流筒及多级雾化筒,整流筒内设有两条导气通道和一条导液通道,导液通道的后端设有多孔喷嘴,多孔喷嘴进入撞击雾化室内,撞击雾化室后端设有文丘里混合通道,液体由导液通道进入多孔喷嘴产生初级雾化射流在撞击雾化室内形成负压,将导气通道的部分气体吸入撞击雾化室,气体与初级雾化射流发生碰撞,实现二次雾化,二次雾化的细水雾在射流口处与气体侧通道内的气体混合,在文丘里混合通道内再次雾化,在灭火时通过氮气与水的多级雾化,实现快速灭火降温,灭火后矿井启封前,导气通道内自动切换为空气,通过空气与水的多级雾化,实现快速换热降温,可避免氮气的不必要浪费,且雾化程度高,经济实用。

    矿井火灾时期巷道通风热阻力测定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79674B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1911069653.4

    申请日:2019-11-05

    Abstract: 矿井火灾时期巷道通风热阻力测定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通风机、第一钢管、燃烧炉、电加热管、保温炉、入口风速传感器、入口压力传感器、入口温湿度传感器、第二钢管、出口风速传感器、出口温湿度传感器、出口压力传感器、压力采集模块、温湿度采集模块、风速采集模块、数据储存模块、升温控制模块;矿井火灾时期巷道通风热阻力测定的实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步骤2,检查实验装置连接是否正常,同时检查密封性;步骤3,点燃可燃物,记录数据;步骤4,通过电加热管加热,记录数据;步骤5,整理实验数据;步骤6,绘制曲线。本发明对矿井制定井下灾害预防措施和灾变时期通风决策与避灾路线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一种井下采煤工作面热害治理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45218A

    公开(公告)日:2020-12-29

    申请号:CN202011054294.8

    申请日:2020-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井下采煤工作面热害治理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包括:隔温层、制冷管路体系、可变频制冷设备、集水设施、移动设备。本发明通过隔温层隔绝围岩向巷道内传热,制冷管路体系依靠原有注氮管道通过可变频制冷设备降低井下温度,改善工作环境,另外集水设施将因空气冷凝作用产生的水珠收集,不仅可以用于井下防尘,还可用于避险用水,移动设备可随工作面推移改变制冷地点。本发明提供的热害治理系统及方法,资金投入少、结构简单,可按实际情况更改降温地点,便于维护管理,可从多角度对高温区域进行降温,降温效果明显,并可将产生的水进行利用,变废为宝。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