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8684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176240.3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B01J23/89 , A01N59/16 , A01N59/00 , A01N25/12 , A61K33/26 , A61K33/24 , A61K33/00 , A61K9/14 , A61P31/04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纳米碳负载钯铁双金属团簇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酶中,钯铁双金属以原子级分散的团簇形式存在,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同时钯铁双金属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对比钯铁单金属纳米酶具有明显提高的酶催化活性。本发明制备的钯铁双金属团簇纳米酶,其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反应过程易控,且所制备的纳米碳负载双金属钯铁团簇纳米酶,无需外加光、电等条件,在酸性条件下室温即可催化空气中的氧气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OH,从而有效杀灭细菌。钯铁双金属团簇纳米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抗菌性能,在未来的抗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058385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443844.4
申请日:2022-11-18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抑菌、纳米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具有双酶活性的钯氧化锌纳米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具有双酶活性的钯氧化锌纳米酶材料的载体为颗粒状氧化锌,活性中心为贵金属钯,通过溶液浸渍法将钯以纳米粒子的形式浸渍在氧化锌上形成钯氧化锌纳米酶材料。颗粒状氧化锌的粒径为30nm。具有双酶活性的钯氧化锌纳米酶材料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能达到95%以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也能达到95%以上,具有双酶活性的钯氧化锌纳米酶材料对杀灭革兰氏阴性菌更具优势。本发明采用的合成方法简单绿色,同时制备的纳米酶抗菌性能优异,在抗菌领域具有光明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45842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579738.9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金刚石/石墨烯负载贵金属铱团簇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纳米金刚石/石墨烯负载贵金属铱团簇纳米酶以纳米金刚石/石墨烯为载体,以金属铱团簇为活性中心,构筑的。制备方法如下:将载体ND@G分散于去离子水中,再将H2IrCl6·6H2O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加热反应,之后抽滤、洗涤、干燥得到纳米金刚石/石墨烯铱团簇纳米材料,还原反应后得到纳米金刚石/石墨烯铱团簇纳米酶。本发明制备的铱团簇纳米酶具有更高的底物亲和力和反应速率,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的抑菌效果显著。对比天然辣根过氧化物酶,铱团簇纳米酶对于温度和pH敏感性弱。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酶是一种优异的过氧化物酶模拟物,在抗菌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86843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176240.3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辽宁大学
IPC: B01J23/89 , A01N59/16 , A01N59/00 , A01N25/12 , A61K33/26 , A61K33/24 , A61K33/00 , A61K9/14 , A61P31/04 , A01P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纳米碳负载钯铁双金属团簇纳米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所述的纳米酶中,钯铁双金属以原子级分散的团簇形式存在,提高了原子利用率,同时钯铁双金属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对比钯铁单金属纳米酶具有明显提高的酶催化活性。本发明制备的钯铁双金属团簇纳米酶,其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反应过程易控,且所制备的纳米碳负载双金属钯铁团簇纳米酶,无需外加光、电等条件,在酸性条件下室温即可催化空气中的氧气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OH,从而有效杀灭细菌。钯铁双金属团簇纳米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抗菌性能,在未来的抗菌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99773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72023.4
申请日:2021-07-08
Applicant: 辽宁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酶催化抗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氧化锌负载钯纳米复合材料作为纳米酶催化抗菌的应用。所述的纳米氧化锌负载钯纳米复合材料是以颗粒状纳米氧化锌为载体,以钯纳米粒子为活性中心形成的纳米氧化锌负载钯纳米粒子的纳米酶。钯纳米粒子的负载量为0.2%或0.5%。本发明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锌负载钯纳米粒子的纳米酶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抗菌性能,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