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634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36208.8
申请日:2024-07-1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能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主机,包括主机本体,还包括固定在所述主机本体上的压缩空气源,所述压缩空气源的出口端连接有固定于所述主机本体上的涡流管,所述涡流管的冷气出口端与所述主机本体内部连通。本发明中先利用缸体将空气过滤后形成干净的空气储存在储气罐中形成干净的压缩空气,当主机需要降温的时候,先利用缸体将主机本体内部的热气抽出,然后使压缩空气经涡流管转换后形成冷气排至主机本体内部用于主机的冷却降温,本发明能避免散热用的空气携带的灰尘进入主机中,且先抽真空再排入冷气,能实现主机的快速冷却,能延长主机本体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8333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29379.1
申请日:2024-04-10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20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日常巡视计划制定方法,包括根据架空输电线路的健康度和重要度评价结果,按照架空输电线路的风险矩阵确定架空输电线路的管控级别;根据架空输电线路杆塔所处的位置、是否安装有智能终端对架空输电线路杆塔进行分类;根据架空输电线路的管控级别以及架空输电线路分类,制定相应的日常巡视计划,分为人工日常巡视计划、无人机日常巡视计划及智能终端日常巡视计划;解决了现有技术针对输电线路日常巡视存在的计划制定过程复杂、耗时较长,无法及时响应线路运行状况的变化,以及巡视资源分配不合理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7477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22811.4
申请日:2024-04-0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4B7/185 , H04L41/0631 , H04L41/0681 , H04L41/12 , H04L6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的能源时空服务系统及实现方法,包括北斗终端管理模块,分别与北斗终端以及北斗数据处理模块连接,负责接收来自北斗终端的原始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北斗数据处理模块;北斗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解析和处理,得到北斗终端的实时位置和状态信息,且分别与告警模块和数据管理模块通信连接;告警模块用于将数据处理结果绘制为图形,并将异常状态生成为告警信息进行展示,与数据管理模块进行通信连接;数据管理模块用于存储和管理北斗终端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当前能源领域北斗终端数量繁杂,应用类型多样,终端管理较为混乱,终端数据分析利用率低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99446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805047.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设备虚拟安全围栏绘制方法,包含:采集电气设备和周围环境的三维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构建三维模型,并对关键特征进行标识;明确定义电气设备的安全工作要求;使用三维模型和安全要求数据,分析电气设备周围的区域,确定需要绘制安全围栏的位置;运用路径规划算法,确定围栏的轮廓;运用绘制工具和绘制材料对围栏进行绘制;实时监测围栏的状态,分析监控数据,自动检测安全问题,并提供实时通知或警报;收集实际使用中的数据,基于反馈数据,自动进行围栏调整;本发明通过实时监测围栏的状态并分析监控数据,可以快速检测到任何潜在的安全问题,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770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807606.1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头盔及安全系统,北斗系统,用于获取作业人员的操作信息;摄像系统,用于记录作业人员的工作步骤;智能学习系统,用于构建人工智能模型,以学习作业人员的操作信息和工作步骤之间的关系;语音提醒系统,连接智能学习系统,用于将作业人员的操作信息输入构建的人工智能模型,输出作业人员的工作步骤,同时用语音提醒作业人员当前的工作步骤;智能监督系统,连接智能学习系统,用于将作业人员的操作信息输入构建的人工智能模型,输出作业人员的工作步骤,并与上个输出的工作步骤作比较,判断是否有遗漏或重复的工作步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人工智能模型由于数据噪声而导致的精度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76157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05049.X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北斗的接地线挂接状态分析及异常预警方法,所述方便包含以下步骤:基于北斗卫星和传感器网络收集接地线挂接点的实时参数;对接收到的实时参数进行处理和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算法建立接地线的基准模型;设定阈值和预警规则,比较实时数据与基准模型的差异;持续监控接地线的状态和参数变化;监测到接地线挂接状态异常或超过设定的阈值,触发预警规则,通过北斗卫星通信进行交互,向相关人员发送警报通知,并采取紧急措施;对触发的预警事件和应急响应进行记录,并生成分析报告;可以提高安全性,减少潜在风险,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668090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651397.X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健 , 强爽 , 杨泽伟 , 蔡云 , 周青媛 , 黄隆 , 余江顺 , 邹江 , 犹珀玉 , 陈雨然 , 王迪 , 董鹏 , 余容 , 刘丹丹 , 刘汉婕 , 杨建华 , 吕明 , 邓杰文 , 张国和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Q10/20 , G06Q50/06 , G01R31/08 , G01S19/42 , G01S17/86 , G01S17/88 , G01B15/06 , G01L1/24 , G06F111/10 , G06F113/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电网设施的多源动态监测与预警方法,包括建立基于时间排序的历史电网设施的动态受力特征参数库;建立基于时间排序的历史电网设施的动态形变特征参数库;基于时间排序并联合同一时间排序下的受力特征参数与形变特征参数以构建动态受力形变模型;通过获取当前时刻下的目标电网设施的受力特征参数,并根据动态受力形变模型判断当前时刻下的受力特征参数对应的目标输电设备的形变特征参数以提供对电网设施微损情况下进行相应的加固措施的评判依据。本发明通过选取研究灾地质本体及电网设施现场的力学相关的这一基础数据变化特征,使得预警综合囊括了各种地质灾害,最终获得智能预警模型更加精确而及时。
-
公开(公告)号:CN111987412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1008740.1
申请日:2020-09-23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塔自动化监测GPS快速安装支架结构,包括:夹持机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部连接在夹持机构上,连接杆的第二端部设有与蘑菇头GPS天线下部螺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夹板连接连接杆的第一端部,第一夹板设有螺孔,螺孔中轴线与第一夹板靠近第二夹板的表面垂直;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上设有插孔,插孔直径大于螺杆小于限位杆;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前段为与螺孔相匹配的螺杆,固定杆的后段为限位杆。以解决现有技术安装蘑菇头GPS天线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89797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10846339.1
申请日:2018-07-2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土工格室挡墙形变的分析方法,从内部分析了不同性状的土工格室的不同加筋效果,观察不同加速度、不同工况下土工格室挡墙整体的变形形状、加筋格室的变形特性和挡墙的破坏过程及形态,从而为其理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为整个加筋挡墙领域的研究加砖添瓦。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06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58881.0
申请日:2016-06-23
Applicant: 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
IPC: G01N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劈裂和压缩综合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包括万能试验机、计算机、劈裂实验模具和压缩试验模具,压缩试验模具包括上模块和下模块,上模块的下端固定有岩石上压部,下模块的上端固定有岩石下压部,岩石下压部上沿其圆周方向分布设置有横向位移传感器和纵向位移传感器,横向位移传感器通过支撑座固定于岩石下压部上,传感器均与计算机相连。以解决现有研究岩体强度和变形模量的设备体积较大,一般均为一体式结构,设备部件不易维修和替换,且移动和运输不便,测量的变量都较为单一,不能对多个变量进行测定,造成试验室仪器繁多不便管理,增加初期投入以及后期的运行和维护费用的问题。本发明属于固体材料研究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