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3361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40372.5
申请日:2025-01-07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片和二次电池,负极材料含有氮元素,包括碳基体和活性物质,碳基体设有孔,至少部分活性物质设于碳基体的孔内,定义距离负极材料的外表面的深度为200nm的区域为第一区域,距离负极材料的外表面的深度为1000nm的区域为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的氮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α,位于第二区域的氮元素的原子百分含量为β,α
-
公开(公告)号:CN119695129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311231152.8
申请日:2023-09-22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惠州市鼎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硅基活性物质及位于硅基活性物质至少部分表面的碳材料,所述硅基活性物质包括硅单质及锂硅酸盐;本申请的负极材料通过控制材料中锂硅酸盐的种类和结晶程度,能够改善负极浆料的存储稳定性、延长负极材料的循环寿命、增加负极材料与集流体的粘结能力、改善电芯的高温存储性能,从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09269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381905.8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583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和位于所述内核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硅材料和填充剂,所述填充剂分布在所述硅材料内,所述填充剂包括碳材料和金属纳米粒子,所述包覆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分布在所述内核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第一层包括碳层和分布在所述碳层的金属纳米线;所述第二层所述分布在所述第一层的至少部分表面。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材料能够有效抑制硅的体积膨胀,同时提高负极材料的电子传输效率及离子传输效率,改善负极材料的循环保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81449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310924386.4
申请日:2023-07-26
Applicant: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4/38 , B82Y30/00 , H01M4/13 , H01M50/45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复合层,所述锂复合层包括靠近集流体侧依次设置亲锂涂层、多孔树脂层、金属锂层,所述金属锂层部分嵌入多孔树脂层中。本发明获得的锂复合负极可以直接兼容现有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工艺,亲锂纳米复合材料与多孔树脂材料均可通过涂布工艺实现,金属锂层可通过辊压工艺实现复合,锂复合负极整体可以实现卷对卷生产,一致性良好,且可以实现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34037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50893.9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4/133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极材料、负极片及二次电池,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层,包覆层位于内核的表面,内核包括天然石墨以及填充在天然石墨孔隙内的第一无定形碳,包覆层包括第二无定型碳;负极材料的拉曼光谱中具有D峰和G峰,D峰与G峰的强度比值为ID/IG;内核包括内层区域以及位于内层区域外的外层区域,外层区域紧邻包覆层;内层区域的ID/IG的均值为Ka,内层区域与外层区域的ID/IG之比的均值为K;满足:0.4≤Ka≤0.7,0.5≤K<0.9。将该负极材料应用于二次电池中,可显著提升首次库伦效率和降低膨胀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15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50109.4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4/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负极材料及电池,负极材料包括二次颗粒,所述二次颗粒包括一次颗粒及连接所述一次颗粒的无定型碳,所述一次颗粒包括石墨;负极材料包括N元素及P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负极材料中,累计体积分布百分数达到10%时对应的颗粒球形度为S10,累计体积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对应的颗粒球形度为S50,累计体积分布百分数达到90%时对应的颗粒球形度为S90,0.75≤S10≤0.85,0.85≤S50≤0.9,0.9≤S90≤1.0。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材料的颗粒球形度较好,能够提高负极材料的各向同性,改善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及快充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98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131888.2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4/02
Abstract: 负极材料及电池,该负极材料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包括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所述负极材料具有孔,所述负极材料的孔体积为M,所述负极材料在经过80Mpa压力下保压1h后测的孔体积为N,所述负极材料的颗粒空间溃缩比为P,P=(M‑N)/M,其中,0.002cm3/g≤M≤0.12cm3/g,0.05≤P≤0.85。本申请通过控制负极材料加压前后的孔体积,调变负极材料的刚性强度,从而在保证负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改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74780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1830608.2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负极材料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包括Si元素、O元素及金属M元素,所述金属M包括Mg、Ca和Cu;在所述负极材料中,Mg元素的质量含量为mMg,Ca元素的质量含量mCa,Cu元素的质量含量为mCu,0<mCa/mMg<0.1,0<mCu/mMg<0.01。在本申请的负极材料中,通过在活性物质中引入Mg元素、Ca元素和Cu元素,并将Mg元素、Ca元素和Cu元素的比值限定在恰当范围内,提高了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电导率、循环性能以及嵌脱锂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89943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382589.6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583 , H01M10/0525 , C01B32/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负极材料,同时还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负极材料采用该负极材料颗粒满足以下条件:粉体颗粒中约85±5%的纵横差为0‑4μm,其具有压实密度较高,容量高,且吸油值降低,有效提升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使电池获得更高的容量性能、首效和快充性能,更好在快充性能优势下满足高容、高压实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658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1889.7
申请日:2024-08-19
Applicant: 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装置,该负极材料包括含硅材料和含碳材料,负极材料具有孔结构,该孔结构具有以下分布特征:采用BET方法测试负极材料,测得负极材料具有孔径为2nm~20nm的第一孔结构和孔径为20nm~80nm的第二孔结构,第一孔结构的孔体积为V1,第二孔结构的孔体积为V2,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S,其中,0.1μm≥(V1+V2)/S≥0.01μm,0.8≥V1/V2≥0.01,10.0m2/g≥S≥0.1m2/g。本申请通过优化负极材料孔结构提升负极材料的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效率以及高低温条件下的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