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极材料及电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092690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381905.8

    申请日:2024-09-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负极材料及电池,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和位于所述内核至少部分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硅材料和填充剂,所述填充剂分布在所述硅材料内,所述填充剂包括碳材料和金属纳米粒子,所述包覆层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分布在所述内核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第一层包括碳层和分布在所述碳层的金属纳米线;所述第二层所述分布在所述第一层的至少部分表面。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材料能够有效抑制硅的体积膨胀,同时提高负极材料的电子传输效率及离子传输效率,改善负极材料的循环保持率。

    一种负极材料、负极片及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340375A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1850893.9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负极材料、负极片及二次电池,涉及二次电池技术领域。负极材料包括内核和包覆层,包覆层位于内核的表面,内核包括天然石墨以及填充在天然石墨孔隙内的第一无定形碳,包覆层包括第二无定型碳;负极材料的拉曼光谱中具有D峰和G峰,D峰与G峰的强度比值为ID/IG;内核包括内层区域以及位于内层区域外的外层区域,外层区域紧邻包覆层;内层区域的ID/IG的均值为Ka,内层区域与外层区域的ID/IG之比的均值为K;满足:0.4≤Ka≤0.7,0.5≤K<0.9。将该负极材料应用于二次电池中,可显著提升首次库伦效率和降低膨胀率。

    负极材料及电池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15020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850109.4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负极材料及电池,负极材料包括二次颗粒,所述二次颗粒包括一次颗粒及连接所述一次颗粒的无定型碳,所述一次颗粒包括石墨;负极材料包括N元素及P元素中的至少一种;在所述负极材料中,累计体积分布百分数达到10%时对应的颗粒球形度为S10,累计体积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对应的颗粒球形度为S50,累计体积分布百分数达到90%时对应的颗粒球形度为S90,0.75≤S10≤0.85,0.85≤S50≤0.9,0.9≤S90≤1.0。本申请提供的负极材料的颗粒球形度较好,能够提高负极材料的各向同性,改善负极材料的比容量及快充倍率性能。

    负极材料及电池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865898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131888.2

    申请日:2024-08-19

    Abstract: 负极材料及电池,该负极材料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包括第一基质和第二基质,所述负极材料具有孔,所述负极材料的孔体积为M,所述负极材料在经过80Mpa压力下保压1h后测的孔体积为N,所述负极材料的颗粒空间溃缩比为P,P=(M‑N)/M,其中,0.002cm3/g≤M≤0.12cm3/g,0.05≤P≤0.85。本申请通过控制负极材料加压前后的孔体积,调变负极材料的刚性强度,从而在保证负极材料结构稳定性的同时,改善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7747802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311830608.2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其中,所述负极材料包括活性物质,所述活性物质包括Si元素、O元素及金属M元素,所述金属M包括Mg、Ca和Cu;在所述负极材料中,Mg元素的质量含量为mMg,Ca元素的质量含量mCa,Cu元素的质量含量为mCu,0<mCa/mMg<0.1,0<mCu/mMg<0.01。在本申请的负极材料中,通过在活性物质中引入Mg元素、Ca元素和Cu元素,并将Mg元素、Ca元素和Cu元素的比值限定在恰当范围内,提高了负极材料的首次库伦效率、电导率、循环性能以及嵌脱锂速率。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65898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1131889.7

    申请日:2024-08-19

    Abstract: 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电化学装置,该负极材料包括含硅材料和含碳材料,负极材料具有孔结构,该孔结构具有以下分布特征:采用BET方法测试负极材料,测得负极材料具有孔径为2nm~20nm的第一孔结构和孔径为20nm~80nm的第二孔结构,第一孔结构的孔体积为V1,第二孔结构的孔体积为V2,负极材料的比表面积为S,其中,0.1μm≥(V1+V2)/S≥0.01μm,0.8≥V1/V2≥0.01,10.0m2/g≥S≥0.1m2/g。本申请通过优化负极材料孔结构提升负极材料的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效率以及高低温条件下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