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794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91665.6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中国矿业大学 , 陕西延长石油榆林可可盖煤业有限公司 , 江苏科技大学 ,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区地热能井上井下循环利用系统,包括:取热循环模块、二次换热模块、监测模块、补温模块和维护模块,取热循环模块包括:驱动泵和井下换热器,井下换热器内安装有导流壁管,驱动泵上连接有井下输送管和井上回流管,井下输送管和井上回流管均插设于井下换热器内,二次换热模块包括二次换热装置,二次换热装置包括第一换热箱,第一换热箱与驱动泵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次换热输出管和一次换热输入管,补温模块包括补温装置,补温装置上安装有加热管。本发明通过相关的设计,提高对地热能的利用效果,实现取热不取水的效果,从而不会破坏地下水资源,另外还能够避免地热尾水的出现,进而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长期循环的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72848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0852501.6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IPC: E21F17/16 , E21F17/103 , E21C41/18 , H02J15/00 , F17C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空间自主延展密封的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属于矿业工程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实施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1‑0阶段;S2、实施前期废弃巷道改造,布设空间自主延展密封装置;S3、实施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1‑1阶段;S4、实施后期废弃巷道改造;S5、实施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0‑2阶段。本发明基于空间自主延展密封的煤矿生产协同CO2压缩蓄能系统,通过非传统煤炭后退式开采系统与CO2压缩蓄能系统并行工作,配合空间自主延展密封装置,可实现煤炭生产与CO2压缩蓄能的协同性运行,进而达到煤炭开采、CO2压缩蓄能在时间上的连续性与空间上的独立性,提高煤矿废弃巷道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55881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311494641.2
申请日:2023-11-10
IPC: G06T7/00 , G06T7/593 , G06T7/62 , G06T1/00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66 , G06V10/80 , G06V10/82 , E21F15/06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井下抛矸固体充填充实率动态测量方法,属于井下抛矸充填中充实率参数计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图像分割模型检测出单个矸石左右图像,计算单个矸石的面积;采用双目立体视觉获取中矸石区域的深度信息,求取单个矸石的预测体积;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修正单个矸石预测体积,计算单个矸石的质量,并确定采样区域矸石总质量;动态测量矸石充入采空区时的充实率,直到满足最小充实率的要求,夯实机停止对充填材料进行夯实。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井下抛矸固体充填充实率动态测量方法,控制充填矸石质量不低于最小充实率的矸石需求量,可实现对矸石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固体充填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137029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092455.X
申请日:2023-02-09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矸分离设备的多参量智能煤矸监测反馈方法和系统,用于提高煤矸分选设备的分选效果。反馈方法包括:通过安装在煤矸分选装置下的双目高清摄像机,采集分别下落到运煤传送带和运矸传送带过程中的煤和矸石图像,搭建可见光图像分割模型,确定煤中含矸率和矸中含煤率是否达标;通过红外摄像仪和声信号采集装置监测煤和矸石掉落在传送带上的温度、声波数据,确定煤中含矸率和矸中含煤率是否达标。煤中含矸率和矸中含煤率若不达标则自适应调节煤矸分离设备参数。反馈系统配套应用于煤矸分离设备的多参量智能煤矸监测反馈方法。本发明通过双重监测、反馈对固体充填开采下的分选设备参数进行智能调节,对固体充填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060032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14958.4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急倾斜特厚煤层留设保护煤柱的开采方法,开采方法包括:步骤S1,基于煤层赋存特征确定首采工作面位置,并根据首采工作面将煤层划分为多个水平分段;步骤S2,每个水平分段布置两个开采工作面,在同一水平分段的两个开采工作面之间预留有煤柱,通过煤柱对开采工作面的顶板和底板进行支撑;步骤S3,采用后退式的回采顺序对同一水平分段的两个开采工作面同时进行回采,开采工作面每推进一段距离,对下一水平分段的顶板所对应的预留煤柱进行注浆加固;步骤S4,重复步骤S2‑S3,依次对多个水平分段进行开采。该方法能有效控制煤层顶板岩层的移动,对于安全高效开采资源的同时减少地表沉陷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65631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210864899.6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膏体硬化过程超声和自收缩特性同步监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弹簧端部固定部分、弹簧、可承压数显应力传感器、底盖、带活塞外侧板、带活塞内侧板、侧盖、充填料浆内部腔体、弹簧支撑侧板、上盖、数据采集系统、可承压超声波探头、圆形钢片、卡槽、螺钉、活塞钢片插销和数据采集引线。该发明的技术效果为不但能够独立完成充填膏体硬化过程超声波特性过程试验,而且能够完成凝结过程中监测其自收缩特性的试验,同时在试验过程中满足考虑不同的环境温度条件来模拟不同的岩温条件,且能够方便携带,为研究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必要手段。
-
公开(公告)号:CN117455881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494641.2
申请日:2023-11-10
IPC: G06T7/00 , G06T7/593 , G06T7/62 , G06T1/00 , G06V20/70 , G06V10/26 , G06V10/766 , G06V10/80 , G06V10/82 , E21F15/06 ,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井下抛矸固体充填充实率动态测量方法,属于井下抛矸充填中充实率参数计算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利用图像分割模型检测出单个矸石左右图像,计算单个矸石的面积;采用双目立体视觉获取中矸石区域的深度信息,求取单个矸石的预测体积;建立非线性回归模型修正单个矸石预测体积,计算单个矸石的质量,并确定采样区域矸石总质量;动态测量矸石充入采空区时的充实率,直到满足最小充实率的要求,夯实机停止对充填材料进行夯实。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基于双目视觉的井下抛矸固体充填充实率动态测量方法,控制充填矸石质量不低于最小充实率的矸石需求量,可实现对矸石资源的合理分配,对固体充填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987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095027.2
申请日:2023-02-09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E21F15/0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资源水量‑水质综合保护下充实率及粒径级配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矿区固体充填开采工作面采高M,上覆岩层载荷σ,矸石破碎后最大粒径D,上隔离保护层厚度h1和下隔离保护层厚度h2;测试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渗透系数、孔隙率以及不同充实率下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得到不同充实率下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及重金属离子扩散距离;确定基于矿区水资源“水量”保护下充实率θ1的阈值与基于矿区水资源“水质”保护下充实率θ2的阈值;建立最优充实率判别式,确定最优充实率θ优;并计算获取不同矸石粒径级配,确定最优矸石粒径级配c。本发明方法实现了矿区水资源“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的有效兼顾。
-
公开(公告)号:CN1163589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07391.0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西安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硬岩硐室压缩空气储能模拟试验装置和试验方法。该试验装置中,储气模拟硐室设置有多个不同的监测设备;加压系统与储能模拟硐室通过管道连接;发电系统与储能模拟硐室管道连接;换热系统与充气管道、放气管道连接;储气模拟硐室埋设于硬岩岩体或相似模拟材料中,沿径向由内向外依次包括:密封层、分块式混凝土层、回填混凝土层和灌浆层,分块式混凝土层的内侧铺设有气密性密封材料,灌浆层设有灌浆环;灌浆环铺设于硬岩岩体内壁,为规则衬砌结构;储气模拟硐室内沿径向设置灌浆孔,灌浆孔贯通灌浆环的外侧壁,灌浆混凝土经过灌浆孔进入灌浆层,压密回填混凝土层与灌浆环之间、以及压密灌浆环与硬岩岩体之间的裂隙。
-
公开(公告)号:CN1161509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095027.2
申请日:2023-02-09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E21F15/00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资源水量‑水质综合保护下充实率及粒径级配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矿区固体充填开采工作面采高M,上覆岩层载荷σ,矸石破碎后最大粒径D,上隔离保护层厚度h1和下隔离保护层厚度h2;测试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渗透系数、孔隙率以及不同充实率下重金属离子浸出浓度;得到不同充实率下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以及重金属离子扩散距离;确定基于矿区水资源“水量”保护下充实率θ1的阈值与基于矿区水资源“水质”保护下充实率θ2的阈值;建立最优充实率判别式,确定最优充实率θ优;并计算获取不同矸石粒径级配,确定最优矸石粒径级配c。本发明方法实现了矿区水资源“水量”保护与“水质”保护的有效兼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