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62483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154277.X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商务发票管理方法,解决的是目前电商商家实际申报的销售收入和电商平台显示的收入不符的问题。其中方法包括:开票方创建开票信息,开票信息包含订单号、交易项目、交易金额、交易时间等,所述开票方进行数字签名,随后自动发送至税务机关,所述税务机关借助内嵌智能系统对开票信息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税务机关则进行数字签名,保存副本后将开票信息派发给开票方,发送给受票方再由受票方提交给当地的税务机关,验证通过后分别进行数字签名,最终将携带开票方和受票方以及两地税务机关的四方数字签名的开票信息生成电子发票,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电子发票写入区块中。本发明利用区块链上的数据真实可靠,发票信息难以篡改,有效避免了电商商户的增值税的流失。
-
公开(公告)号:CN113627704A
公开(公告)日:2021-11-09
申请号:CN202010385731.8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信息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农作物信息模型由产品标识模型、环境模型、生产模型组成。一种农作物信息模型的构建方法是从培养过程,运输需要,市场需求三个方面出发,构造出了一种贯穿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模型。本发明的提出旨在实现了商品信息封装化;保证具体农作物信息不会丢失;并可以实时查询农作物的状态;避免了农作物生产出错无法追究责任人,无法分析原因,无法追溯以及无法定义适宜环境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62770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010385731.8
申请日:2020-05-09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1 , G06Q50/02 , G06N2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作物信息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农作物信息模型由产品标识模型、环境模型、生产模型组成。一种农作物信息模型的构建方法是从培养过程,运输需要,市场需求三个方面出发,构造出了一种贯穿农作物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模型。本发明的提出旨在实现了商品信息封装化;保证具体农作物信息不会丢失;并可以实时查询农作物的状态;避免了农作物生产出错无法追究责任人,无法分析原因,无法追溯以及无法定义适宜环境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04665A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010739752.5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农作物信息模型的智能农业系统,包括远程智能调节系统单元,监控报警系统单元,在线贸易系统单元,信息系统单元和客服系统单元。本发明旨在合理运用农作物信息模型,构建农业服务平台,实现对农业各个阶段的整合,提供智能调节环境、智能监控以及在线贸易功能;通过对不同的事务给出相应的应对方案,提高了自动控制的效率,智能农业系统能够自适应的接收农场产生的数据,并根据授权的请求,将相应数据发送至终端,并能够根据授权的请求,响应终端的控制参数调节和对农业执行装置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8093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01138.X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智能开关结合的照明自适应调控方法,将毫米波雷达设备与智能开关设备接入到平台中,实现平台对设备进行高效统一管理;当有目标进入可照明区域内,毫米波雷达设备将相关的数据信息,经过数据格式统一封装后推送到平台;平台对上报的数据信息进行合法性校验并存入非关系型数据库,并通过上层应用来对数据处理;上层应用通过平台对智能开关设备进行命令数据下发;智能开关设备接收到平台发送来的命令数据,通过继电器电路控制实现对照明系统的自适应调控。提高照明系统的稳定性,无噪声污染,降低设备部署的成本以及设备维护的人力损耗,并提高了照明区域的控制敏感度并大大降低了光污染影响带来的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0531442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35106.6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探测设备互补的移动目标探测系统与方法,该系统包括探测目标、探测设备、控制器,探测目标与探测设备处于同一区域内;探测设备包括探测雷达、监控设备、红外对射设备;控制器用于接收探测设备传递的信号信息,根据传递过来的信号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数量以及运动轨迹、位置信息等。通过组合多种探测设备如:探测雷达、红外对射设备和高清摄像头等对区域内移动目标数量进行交叉验证,多设备解决多场景下的需求,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对于私有场所,探测雷达、红外对射设备互补能更精确地统计移动目标数量,对于移动目标密度较高区域,探测雷达、视频监控和红外对射设备层层验证实现区域移动目标数量精准统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12780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101127.1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报警器结合的区域入侵实时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毫米波雷达设备和报警器的安装和接入,将毫米波雷达设备和报警器接入应用平台,实现平台对设备进行高效统一管理;毫米波雷达设备信息采集和上报,毫米波雷达将监控区域内的信息数据实时发送至应用平台;应用平台对毫米波雷达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有效数据存入数据库,并包装生成报警信息;发送报警信息和报警命令传送至报警器。毫米波雷达设备,可准确辨别入侵目标,识别错误率低,且不受天气、光照因素的影响,毫米波发射范围较大,可以应用于大范围区域安防,具有一定的穿透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摄像头设备和红外设备被遮挡后失效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391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102309.0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微物联开放平台的目标追踪的方法,毫米波雷达设备和带有云台的监控摄像头等设接入平台;毫米波雷达设备数据采集与存储,并进行数据解析、过滤、抽取和统一格式后推送到平台进行存储;上层应用通过平台接口请求设备上报的区域目标信息,计算云台转动角度和摄像头聚焦参数;应用通过平台下发指令到对应的监控设备。通过平台对设备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和现场实施的成本,灵敏的毫米波雷达能感知区域是否有移动目标并反馈给摄像头进行聚焦捕捉,同时结合毫米波雷达反馈也减少传统摄像头计算帧差异来决定是否更新视频画面的带来的大量计算资源的浪费,进而提高摄像头工作的效率和减少漏警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9333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1219105.5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央系统中录入毫米波雷达的sn号、绝对坐标和ip地址以及智能球机的sn号、绝对坐标、安装高度和ip地址;S2、毫米波雷达将目标的信息,相对于毫米波雷达的x、y坐标,以及毫米波雷达自身的sn号封装成json格式数据发送给中央系统;S3、中央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该球机应到达的Pan值和Tilt值,根据目标与球机的距离得到球机需要调焦的Zoom值;S4、计算得到应该旋转的PTZ值;S5、将PTZ值转化为PTZ指令传递给对应sn号的球机实现云台旋转和镜头变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对目标进行跟踪、保证目标在监控范围内不丢失、可以清晰放大、方便对目标识别、避免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093337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19105.5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央系统中录入毫米波雷达的sn号、绝对坐标和ip地址以及智能球机的sn号、绝对坐标、安装高度和ip地址;S2、毫米波雷达将目标的信息,相对于毫米波雷达的x、y坐标,以及毫米波雷达自身的sn号封装成json格式数据发送给中央系统;S3、中央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该球机应到达的Pan值和Tilt值,根据目标与球机的距离得到球机需要调焦的Zoom值;S4、计算得到应该旋转的PTZ值;S5、将PTZ值转化为PTZ指令传递给对应sn号的球机实现云台旋转和镜头变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对目标进行跟踪、保证目标在监控范围内不丢失、可以清晰放大、方便对目标识别、避免资源浪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