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33372B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1911219105.5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央系统中录入毫米波雷达的sn号、绝对坐标和ip地址以及智能球机的sn号、绝对坐标、安装高度和ip地址;S2、毫米波雷达将目标的信息,相对于毫米波雷达的x、y坐标,以及毫米波雷达自身的sn号封装成json格式数据发送给中央系统;S3、中央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该球机应到达的Pan值和Tilt值,根据目标与球机的距离得到球机需要调焦的Zoom值;S4、计算得到应该旋转的PTZ值;S5、将PTZ值转化为PTZ指令传递给对应sn号的球机实现云台旋转和镜头变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对目标进行跟踪、保证目标在监控范围内不丢失、可以清晰放大、方便对目标识别、避免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0933372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19105.5
申请日:2019-12-03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TZ目标跟踪型监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中央系统中录入毫米波雷达的sn号、绝对坐标和ip地址以及智能球机的sn号、绝对坐标、安装高度和ip地址;S2、毫米波雷达将目标的信息,相对于毫米波雷达的x、y坐标,以及毫米波雷达自身的sn号封装成json格式数据发送给中央系统;S3、中央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得到该球机应到达的Pan值和Tilt值,根据目标与球机的距离得到球机需要调焦的Zoom值;S4、计算得到应该旋转的PTZ值;S5、将PTZ值转化为PTZ指令传递给对应sn号的球机实现云台旋转和镜头变倍。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对目标进行跟踪、保证目标在监控范围内不丢失、可以清晰放大、方便对目标识别、避免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0809350A
公开(公告)日:2020-02-18
申请号:CN201911101138.X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智能开关结合的照明自适应调控方法,将毫米波雷达设备与智能开关设备接入到平台中,实现平台对设备进行高效统一管理;当有目标进入可照明区域内,毫米波雷达设备将相关的数据信息,经过数据格式统一封装后推送到平台;平台对上报的数据信息进行合法性校验并存入非关系型数据库,并通过上层应用来对数据处理;上层应用通过平台对智能开关设备进行命令数据下发;智能开关设备接收到平台发送来的命令数据,通过继电器电路控制实现对照明系统的自适应调控。提高照明系统的稳定性,无噪声污染,降低设备部署的成本以及设备维护的人力损耗,并提高了照明区域的控制敏感度并大大降低了光污染影响带来的资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0531442A
公开(公告)日:2019-12-03
申请号:CN201910835106.6
申请日:2019-09-05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探测设备互补的移动目标探测系统与方法,该系统包括探测目标、探测设备、控制器,探测目标与探测设备处于同一区域内;探测设备包括探测雷达、监控设备、红外对射设备;控制器用于接收探测设备传递的信号信息,根据传递过来的信号信息确定探测目标的数量以及运动轨迹、位置信息等。通过组合多种探测设备如:探测雷达、红外对射设备和高清摄像头等对区域内移动目标数量进行交叉验证,多设备解决多场景下的需求,具有较好的普适性,对于私有场所,探测雷达、红外对射设备互补能更精确地统计移动目标数量,对于移动目标密度较高区域,探测雷达、视频监控和红外对射设备层层验证实现区域移动目标数量精准统计。
-
公开(公告)号:CN111127800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101127.1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毫米波雷达与报警器结合的区域入侵实时报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毫米波雷达设备和报警器的安装和接入,将毫米波雷达设备和报警器接入应用平台,实现平台对设备进行高效统一管理;毫米波雷达设备信息采集和上报,毫米波雷达将监控区域内的信息数据实时发送至应用平台;应用平台对毫米波雷达上传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有效数据存入数据库,并包装生成报警信息;发送报警信息和报警命令传送至报警器。毫米波雷达设备,可准确辨别入侵目标,识别错误率低,且不受天气、光照因素的影响,毫米波发射范围较大,可以应用于大范围区域安防,具有一定的穿透作用,可以有效解决摄像头设备和红外设备被遮挡后失效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83913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911102309.0
申请日:2019-11-12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微物联开放平台的目标追踪的方法,毫米波雷达设备和带有云台的监控摄像头等设接入平台;毫米波雷达设备数据采集与存储,并进行数据解析、过滤、抽取和统一格式后推送到平台进行存储;上层应用通过平台接口请求设备上报的区域目标信息,计算云台转动角度和摄像头聚焦参数;应用通过平台下发指令到对应的监控设备。通过平台对设备生命周期的统一管理,大大降低了设备维护和现场实施的成本,灵敏的毫米波雷达能感知区域是否有移动目标并反馈给摄像头进行聚焦捕捉,同时结合毫米波雷达反馈也减少传统摄像头计算帧差异来决定是否更新视频画面的带来的大量计算资源的浪费,进而提高摄像头工作的效率和减少漏警的概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863501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154355.6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西电科大(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和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算法,该算法包括步骤:(1)使用360度感知的调频连续波雷达传感器对测试人员体型轮廓信息,主要关注额头,脸型,五官,肩距,分别进行多组采集;(2)根据雷达传感器传递回来的人员不同部位的轮廓信息去掉最大最小值,计算出该部位的平均值作为该人员该部位的标准值存储到数据库中,构建包含人员轮廓信息以及身份信息的数据结构;(3)根据步骤2里的数据结构为每个入库的人员建立三维空间模型;(4)将实时人员轮廓信息送入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与已有库中的人员三维模型进行对比,输出该人员的身份鉴定结果。本发明成本低廉,且雷达不受光线明暗影响,提高了识别准确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