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0608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765333.2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尾调室开挖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该方法针对待开挖尾调室进行爆破设计,选定爆破设计数据;根据所述爆破设计数据,得到所述待开挖尾调室内不同位置的开挖数据;基于所述开挖数据,对所述待开挖尾调室进行开挖,并在开挖过程中,对所述开挖数据进行复测,调整所述开挖数据,得到精准开挖参数;基于所述精准开挖参数,对所述待开挖尾调室进行开挖。通过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尾水调压室工程洞室开挖工程量大、强度高、成型难度大、尾水系统洞室群开挖安全控制要求高、尾调室与相邻洞室间开挖支护施工协调较难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14593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379865.7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玄武岩纤维增强开挖料作骨料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成分及成分配合比如下:水泥100份,粗骨料300份,细骨料226.4份,水40份,减水剂1份,及短切玄武岩纤维;其中,所述粗骨料和细骨料均选用片麻岩进行破碎加工,过筛获得5‑10mm粒径作为第一粗骨料,10‑20mm粒径作为第二粗骨料,0.37~0.52mm粒径作为细骨料;所述粗骨料中,所述第一粗骨料和所述第二粗骨料成分配合比例为1:1;其中,所述短切玄武岩纤维的体积率为0‑0.5%,最优体积率为0.2%。通过本发明,能够确定适用于工程现场衬砌结构的最优纤维配比。
-
公开(公告)号:CN11702794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911683.5
申请日:2023-07-24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天津华能杨柳青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隧洞施工质量环境一体化闭环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隧洞开挖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五体集成单元,用于对隧洞开挖支护系统进行信号采集和数据信息存储;五机把握单元,用于确定施工时机;一体生产单元,用于实现施工相关的各个工序的一体化协同生产;质量监测单元,采用固定式断面与移动式监测结合的方式,实现衬砌施工质量的实时智能化监测、分析及结果反馈。本申请提出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隧洞开挖及支护过程中各个工序在不同环节的所有信息进行存储及展示,该信息系统具有自主分析能力,可实时分析施工效果,指导施工实践从而能够能更好地控制隧洞围岩变形,保证衬砌施工安全,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2858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29569.6
申请日:2024-03-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清华大学
IPC: G06Q10/063 , G01C21/00 , G01C21/16 , G01S19/45 , G01S19/47 , G06Q10/0639 , G06Q10/20 , G06N3/0464 , H04N13/344 , G06T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穿戴工程质量智能双向校验单兵验评装备及方法,该装备包括前端智能化头戴设备和后端随身穿戴的微型处理系统,所述的前端智能化头戴设备包括摄像头、显示屏、传感器模块、定位模块、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所述的摄像头、显示屏、传感器模块和定位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下述后端随身穿戴的微型处理系统的微型电脑通信。本发明所公开的装备及方法,基于数字孪生和5G、物联网、北斗等技术,利用智能化头戴设备配合轻量微型电脑,解决工程数字模型与现实场景间构建映射、目标追踪、双向校验、信息感知等现场智能检测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10539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380012.5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清华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4815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字孪生和深度估计算法的工程测量与校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BIM模型构件树;步骤2,BIM模型与实际场景的地理坐标、三维空间对象的对齐、叠加;步骤3,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实际场景测量;步骤4,AR虚实双向校验;步骤5,生成检验报告。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通过轻量化使用BIM模型、BIM模型与实景的AR技术叠加,使得重合度和差异度更加明显;通过AR系统扫描实景,自动识别物体,自动识别无图轮廓,同时可以进行智能测量,准确性高,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114860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92819.9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华能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海拔区水电施工区域碳排放测算方法、设备和介质。其中,方法包括:确定高海拔区水电施工区域的碳排放测算范围和多个碳排放要素;通过实地监测,确定各碳排放要素的碳排放高海拔调整系数,其中,各碳排放要素包括原材料和机械设备;整合各碳排放要素的数目、碳排放系数和碳排放高海拔调整系数,形成所述施工区域的碳排放清单;根据所述碳排放清单,测算所述施工区域的动态碳排放和静态碳排放,共同构成总的碳排放。本实施例根据高海拔区水电施工区域的特点,进行碳排放测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0345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74714.4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中国三峡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9/02 , G06F113/26 , G06F111/10 , G06F1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岩溶斜井置换加固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尺寸信息;根据所述尺寸信息进行挖掘操作,得到挖掘数据;根据所述挖掘数据进行回填,得到处理结果;将所述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对于岩体与混凝土界面处的力学特性以及其破坏机理进行试验或者数值分析,没有关注混凝土与岩体材料性质对界面特性的影响,而正是由于材料的非连续、非均质才造成了界面处力学性质具有较大差异,进而导致应力集中现象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463699B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110717771.2
申请日:2021-06-2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振冲碎石桩加密性测试装置及振冲器确定方法,装置包括:容器本体,容器本体为上部开口的圆柱形容器;立体监测网络,立体监测网络为圆环形立体监测网络,以振冲器的几何中心为球心,进行立体监测网络的监测点的布置;可拆卸引孔护筒和振冲器,竖向放置在容器本体的中心,振冲器放置在可拆卸引孔护筒的孔径内,通过引孔护筒进入拟振冲地层;固定支架,设置于容器本体的正上方,用于振冲器的上下提拉控制;拟振冲地层场地土,用于填充在容器本体内,其中,经振冲后地层可划分为土体加密区、土体欠加密区和土体未加密区;多个组合传感器,在每个监测点处,均布置一套组合传感器,用于监测振冲作业全过程,采集土体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883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203572.4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振冲桩体积置换率测定方法、装置及施工优化方法,装置包括:作动器、多个碎石样品和拟振冲地层取芯土样;作动器,向碎石样品施加水平激振力,以使碎石样品进入拟振冲地层取芯土样;碎石样品,初始位置距离所述拟振冲地层取芯土样为L2,其直径d根据拟振冲地层区域地勘报告设计级配碎石配比计算求得;拟振冲地层取芯土样,采用钻探方法对拟振冲地层的土体进行取芯获得,拟振冲地层取芯土样为圆柱体,其直径和高度根据碎石样品的直径确定;作动器的出力点、碎石样品的球心和拟振冲地层取芯土样高度方向的中心对称轴处于同一水平线上。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科学、准确、可靠的确定了振冲桩体积置换率,进而优化振冲设计与施工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3110337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0426949.8
申请日:2021-04-20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 清华大学 , 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和方法,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包括漏斗机构、滑轨机构、检测机构、上料机构和控制机构,漏斗机构对应设置在振冲桩的桩孔的外侧,用于向桩孔内送入填料,滑轨机构与漏斗机构配合,用于调节漏斗机构的填料参数,检测机构用于采集漏斗机构内的填料的当前数据,上料机构用于对漏斗机构补充填料,控制机构分别与漏斗机构、滑轨机构、检测机构和上料机构通信连接。通过上述振冲碎石桩智能上料装置,从而实现了振冲施工的自动上料,实现了无人参与或少人值守,另外,检测机构可实时精准掌握填料的质量等施工参数,以及实现对填料品质的动态分析操作,进而提升了施工的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