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89522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50447.8
申请日:2024-03-05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IPC: F22B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锅炉水循环系统及其调控方法,锅炉水循环系统包括锅炉和再循环单元,所述锅炉上设有汽包、水冷壁入口集箱和省煤器,所述汽包的下降管出口与所述水冷壁入口集箱相连;所述再循环单元包括再循环加热水箱,所述再循环加热水箱的进水口通过再循环旁路与所述汽包的下降管出口相连,所述再循环加热水箱的出水口与所述省煤器的进水口相连;经所述再循环加热水箱加热处理后的工质流入所述省煤器内能减少尾部烟气在所述省煤器内的换热量。本发明提供的锅炉水循环系统及其调控方法可以在机组低负荷运行状态下提高进入脱硝装置内的烟气温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294740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402170.1
申请日:2023-04-14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适用于大容量储热水罐的稳压装置及稳压方法,通过控制储热本体上部蒸汽密度来调整压力,能有效消除高、低温水产生流量偏差时导致的压力波动,减少了人工干预工作量,使储热本体内压力安全平稳,还具有热损失小、运行成本低、运行部件少的优势,可以广泛应用在大容量储热本体中。
-
公开(公告)号:CN11624186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206824.3
申请日:2023-03-06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蒸汽发生系统及运行方法,包括:混合式蒸发器、蒸汽循环系统、工质循环系统和测量控制组件;其中本申请中的蒸汽发生系统包含混合式蒸发器,通过测量控制组件对蒸汽发生系统中间接信号的测量和转化,将液态工质和汽态工质在混合式蒸发器中混合产生的蒸汽进行测量分配,使得分别进入蒸汽循环系统和工质循环系统的蒸汽质量流量分别与混合前液态工质和汽态工质的质量流量相等。因此本申请中的蒸汽发生系统相较于相关技术中的间壁式换热器能够显著降低成本并实现混合后流量的准确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579022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75493.5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浮动盘的梯台形储热水箱,包括储热本体,浮动盘组件和传感气动组件;储热本体上设置有通水管道用于向储热本体内输入或输出水介质;浮动盘组件包括浮动盘;其中浮动盘设置在储热本体内;传感气动组件包括多个温度传感器和气动控制组件;多个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通水管道上以及浮动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用于将检测到的温度传输至气动控制组件;气动控制组件驱动浮动盘在储热本体的高度方向上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储热本体内部设有浮动盘,浮动盘可以根据储热本体的工作模式改变位置优化了储热本体内的斜温层分布,提高了梯台形储热水箱的储热和放热性能,解决现有储热水箱储热和放热能量耗散较大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04963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410231084.3
申请日:2024-02-29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峰用水冷壁中间集箱系统及亚临界自然循环锅炉,调峰用水冷壁中间集箱系统包括出口集箱、进口集箱和混合集箱,其中,所述出口集箱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的所述出口集箱与下炉膛的工质出口相连,相邻的所述出口集箱通过压力平衡管相连通;所述进口集箱的数量为多个且所有的所述进口集箱与上炉膛的工质进口相连;所述混合集箱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混合集箱连接所述出口集箱和所述进口集箱;任意一个所述混合集箱与至少两个所述出口集箱和至少两个进口集箱相连。本发明提供的调峰用水冷壁中间集箱系统具有降低水冷壁出口汽温偏差、提高水动力稳定性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82440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061837.2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复合储热系统及运行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储热模块,其设置在所述储热罐体内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储热组件;多个所述储热组件将所述储热罐体分为多个储热区且各所述储热区之间相互连通;所述储热组件包括相变材料层和设置在所述相变材料层下方的存板组件;进入任一所述储热区的换热流穿过所述相变材料层并与其换热后落入所述存板组件上,换热流在所述存板组件上的液位达到设定值时进入下游所述储热区内。本申请利用换热流和相变材料共同作为储热介质,同时设计了能实现两种材料混合储热的储热罐体以及运行方法,本申请的复合储热系具有储能密度高、换热效果好充放热功率高、调控灵活的优点,且能有效降低储能系统占地面积。
-
公开(公告)号:CN11703457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96560.9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评价热电联产机组能耗特性的方法,包括将汽轮机组和锅炉调整到待测定热耗的工况A,高压给水的流量为q1s1,发电机组功率为Ps1,抽汽处的对外抽汽量为q5s1,乏汽的出口压力为p6s1,冷凝液的温度为t7s1计算锅炉内水侧吸热量Qs1;工况B中保持q5s1,p6s1,t7s1调整高压给水的流量为q1s1+Δq,发电机组功率为Ps1+ΔP,锅炉内水侧吸热量为Qs2,发电机组热耗Ls2;工况C中保持q5s1,p6s1,t7s1调整高压给水的流量为q1s1‑Δq,发电机组功率为Ps1‑ΔP,锅炉内水侧吸热量为Qs3,发电机组热耗Ls3;工况A下热电联产机组热耗为L=(Ls2+Ls3)/2。
-
公开(公告)号:CN116449891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071939.6
申请日:2023-01-29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5D23/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场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煤场智能控温装置、系统及方法,包括金属板和控制装置;金属板一侧设置若干测温探针,另一侧上设置若干承重柱;金属板内部开设空腔,空腔内填充水,金属板上开设与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上设置用于连接蓄水装置的水泵;使用状态时,金属板嵌入煤场开设的安装凹槽内,金属板设置若干承重柱的一侧与安装凹槽之间形成风道,风道的两端分别设置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内均设置风扇;水泵、风扇与测温探针均与控制装置连接,控制装置接收若干测温探针的实时测温数据,根据若干测温探针的实时测温数据以及预设的温度阈值,控制水泵和风扇的开启和关闭,有效降低煤场内煤堆的控温成本和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012373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174790.4
申请日:2023-02-27
Applicant: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T7/00 , G06T7/13 , G06N3/08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火电厂领域,公开了一种皮带输煤煤量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图像采集装置、振动数据采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以及若干等间距设置在皮带上的导条;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皮带的预设目标区域上方,用于采集并将输煤图像和输煤图像的采集时间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振动数据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并将输煤振动数据和输煤振动数据的采集时间发送至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用于得到输煤图像中两个导条通过振动检测点的时间段作为目标时间段,并获取目标时间段内的输煤振动数据,并结合输煤图像和煤量检测模型,得到输煤图像中两个导条之间的煤量。摆脱了传统电子皮带秤依靠机械构件实现测量的技术路径,结构简单且稳定,并且具有较好的检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9799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33705.2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丹东电厂
Inventor: 马晨曦 , 陈建平 , 王朋辉 , 李崇晟 , 吴智群 , 褚贵宏 , 单正涛 , 杨永军 , 曹旭 , 杨成典 , 伊福龙 , 堵根旺 , 马玉华 , 张联奎 , 王振 , 马宏宇 , 汤辉 , 张宁
IPC: G01N21/3563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监测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双光谱的煤堆温度智能监测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根据煤场各采集视角下的可见光图像和红外图像,通过预设的煤堆识别语义分割模型,得到煤场各采集视角下的煤堆区域识别结果;根据煤场的分区信息以及各采集视角下的煤堆区域识别结果和红外图像,得到煤场各采集视角下的各分区煤堆表面温度;根据煤场的环境数据和各采集视角下的各分区煤堆表面温度,通过预设的煤堆内外部温度关系拟合函数,得到煤场各采集视角下的各分区煤堆内部温度并整合,得到煤场的各分区煤堆内部温度。采用可见光图像与红外图像实现对煤堆区域的精准提取,提高监测精度,做到对危险情况的及时发现,降低误报情况的发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