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449407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811275243.0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应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Fe7S8@C纳米棒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水热法制备Fe7S8前驱体;2)采用热处理获得高纯Fe7S8纳米棒;3)采用溶液法对所制备Fe7S8进行有机物层涂覆即制备Fe7S8@PDA纳米棒;4)对所制备的Fe7S8@PDA纳米棒进行热处理即使有机物碳化获得Fe7S8@C纳米棒,最后将获得的Fe7S8@C纳米棒制作成纽扣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测试。本发明配方简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产物高纯;原材料丰富,环境友好型;材料结构规则,稳定性良好;作为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良好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987718B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1810818735.3
申请日:2018-07-24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负极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即核壳结构FeS2@C纳米环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采用水热法制备α‑Fe2O3纳米环颗粒;2)采用溶液法对所制备α‑Fe2O3进行有机物层涂覆即制备α‑Fe2O3@RF纳米环颗粒;3)对所制备的α‑Fe2O3@RF纳米环颗粒进行热处理即使有机物碳化获得Fe3O4@C纳米环;4)将所获得的Fe3O4@C进行硫化处理,最终获得FeS2@C纳米环颗粒;5)将获得的FeS2@C纳米环颗粒制作成纽扣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本发明配方简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产物高纯;原材料丰富,环境友好型;材料结构规则,稳定性良好;作为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
-
公开(公告)号:CN107501598B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710812091.2
申请日:2017-09-11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性魔芋葡甘聚糖‑氧化石墨烯海绵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魔芋葡甘聚糖加入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中,搅拌,超声,得到魔芋葡甘聚糖‑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将混合溶液预冷,然后放入冰模定向冷冻装置中冷冻,直到魔芋葡甘聚糖‑氧化石墨烯混合溶液凝固成冷冻体,再进行冷冻干燥,制成魔芋葡甘聚糖‑氧化石墨烯海绵干燥体;将魔芋葡甘聚糖‑氧化石墨烯海绵干燥体置于碱溶液中,采用水热法进行反应,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冷冻干燥,即制得弹性魔芋葡甘聚糖/氧化石墨烯海绵。本发明制备的魔芋葡甘聚糖‑石墨烯海绵具有压缩回弹性良好,天然可降解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液体过滤、净化分离、吸声减震、化妆品、外包装材料等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07487956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710905852.9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Fenton法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方法,包括:将放射性废水调节pH后输入Fenton氧化室;向放射性废水喷洒Fenton试剂;放射性废水沿多个倾斜的溢流导流板向下流动实现降解处理;溢流导流板上固定设置有容纳固相催化助剂的筛网袋;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流入微波处理室,向微波处理室内加入混凝剂和臭氧;开启微波发生器,对放射性废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输入固液分离室;液相通过液相排出口输入内设有过滤膜的过滤桶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在过滤桶内设置有紫外线灯管,在进行过滤处理的过程中,打开紫外线灯管;完成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746459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710905865.6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21F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V耦合Fenton法氧化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方法,包括:将放射性废水调节pH后输入Fenton氧化反应室,依次流入Fenton氧化反应室的三个氧化腔内,在三个氧化腔内加入固相催化助剂,并将第一紫外线灯管打开,对放射性废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输入混凝沉淀池,投加混凝剂进行固液分离,将出水输入内设有过滤膜的过滤桶进行过滤处理,同时打开在过滤桶内的第二紫外线灯管,完成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本发明采用UV耦合Fenton法对放射性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并加入固相催化助剂,提高了Fenton法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和效果,最后通过过滤膜和紫外光源的再次降解和过滤吸附作用,去除放射性有机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及剩余有机物,将放射性有机废水处理完全。
-
公开(公告)号:CN109449407A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811275243.0
申请日:2018-10-30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25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纳米负极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可应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Fe7S8@C纳米棒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水热法制备Fe7S8前驱体;2)采用热处理获得高纯Fe7S8纳米棒;3)采用溶液法对所制备Fe7S8进行有机物层涂覆即制备Fe7S8@PDA纳米棒;4)对所制备的Fe7S8@PDA纳米棒进行热处理即使有机物碳化获得Fe7S8@C纳米棒,最后将获得的Fe7S8@C纳米棒制作成纽扣电池,并进行电化学测试。本发明配方简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产物高纯;原材料丰富,环境友好型;材料结构规则,稳定性良好;作为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良好倍率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6694899B
公开(公告)日:2018-07-03
申请号:CN201611021491.3
申请日:2016-11-15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尺寸可控银纳米线管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仅以银为晶种,以小分子杂环化合物为诱导剂,将可溶性银盐水溶液加入到小分子杂环化合物水溶液中,控制反应物配比,于低温下反应得到长径比可控的银纳米线管,方法操作简便,产物纯度高,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制备得到的材料具有高长径比,尺寸可控等优点,可用于化学及电化学催化、化学传感器、生物分子传感器、光学信息存储、印刷电子、电磁屏蔽、太阳能电池、触控屏幕等领域,此外本发明配方简单,不使用污染的有机溶剂及表面活性剂,绿色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07464595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905865.6
申请日:2017-09-29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G21F9/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V耦合Fenton法氧化处理放射性废水的方法,包括:将放射性废水调节pH后输入Fenton氧化反应室,依次流入Fenton氧化反应室的三个氧化腔内,在三个氧化腔内加入固相催化助剂,并将第一紫外线灯管打开,对放射性废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放射性废水输入混凝沉淀池,投加混凝剂进行固液分离,将出水输入内设有过滤膜的过滤桶进行过滤处理,同时打开在过滤桶内的第二紫外线灯管,完成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本发明采用UV耦合Fenton法对放射性有机废水进行处理,并加入固相催化助剂,提高了Fenton法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和效果,最后通过过滤膜和紫外光源的再次降解和过滤吸附作用,去除放射性有机废水中的放射性元素及剩余有机物,将放射性有机废水处理完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381612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813702.5
申请日:2017-09-11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C01F1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1F11/187 , C01P2004/61 , C01P2006/8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玻璃基板的碳酸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除杂后的氯化锶溶液和碳酸氢铵溶液加入具有多区进料和多分区反应的结晶反应釜中,加入晶型控制剂,反应;将反应物料分离,淋洗固体,将淋洗后的固体加入滚筒式多温区焙烧炉中焙烧,得到用于生产玻璃基板的碳酸锶,本发明中在反应中加入晶型控制剂,能够解决结晶体的团聚问题,可以实现生成物由棒状至球形晶型结构的转变,改善了产物粒度的均匀性。采用具有多区进料和多分区反应的结晶反应釜中,实现多区进料,同时将反应釜内设置为多区反应区,充分降低了反应过程中基体过饱和度,改善了反应结晶性能,得到了晶型优化的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801246B
公开(公告)日:2017-03-01
申请号:CN201510164953.6
申请日:2015-04-09
Applicant: 西南科技大学
IPC: B01J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结构菌丝纳米复合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配制液体培养基;在一个容器内的灭菌后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纳米颗粒A水溶液,混匀,接入真菌菌种,在温度15~35℃、80~200转/分钟旋转振荡下培养48~72小时,形成菌丝/纳米颗粒A复合球;将复合球放入纳米颗粒B液体培养基中旋转振荡培养24~48时,形成具有核壳结构菌丝纳米复合球;将复合球用氢氧化钠水溶液浸泡12小时后再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真空冷冻干燥,即制得核壳结构菌丝纳米复合球;本发明复合球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吸附性、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催化,放射性核素、重金属离子及染料的吸附富集分离回收、以及水处理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