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86282B
公开(公告)日:2020-07-03
申请号:CN201911302785.7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02D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激发型微生物固土护壁装置,包括注浆筒、中心轴,四个隔板将所述注浆筒内部分隔成两个储液室、两个储粒室,在注浆筒外壁上设有四列基管,其中两个列基管分别与储液室连通,剩余两列基管与储粒室连通,在每一个储粒室的内壁设有多个挡板,在每一个挡板端部上设有侧板,多个固化颗粒槽的水平长度由上至下依次递增;在每一个基管内部设有伸缩管。本发明能原位激发土层中天然存在的巴氏芽孢杆菌,利用特有的培养液使巴氏芽孢杆菌优势生长,从而有效避免从外界引入微生物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能有效提高微生物的固土范围,从根本上解决注浆口前期的固化产物阻碍后续溶液的运移、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1111915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1911364567.6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韩弘驰 , 李婧铷 , 彭颐祈 , 刘太鹏 , 裴春 , 陈秋雨 , 冯千珂 , 王保权 , 廖明伟 , 李佳艺 , 陈中卫 , 张延文 , 张军伟 , 张艺潇 , 吕茂淋 , 朱姣 , 郭豪 , 向莹 , 张巧 , 王银帅
IPC: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广域软土固化装置,包括支架,在支架内设有两端封闭的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内套筒,每一个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均设有驱动块,在腔室Ⅰ内设有振动管,振动管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振动管的上端通过弹簧与驱动块下表面连接,振动管的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伸缩管上端与腔室Ⅱ的驱动块下表面连接,伸缩管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且在伸缩管的延伸段上设有搅拌器。本发明以移动式的承载平台为基础,利用振动与旋转搅拌来减小固化装置的移动阻力,且同时向软土区域注浆,进而实现广域软土地基开展高效加固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0886282A
公开(公告)日:2020-03-17
申请号:CN201911302785.7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02D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颗粒激发型微生物固土护壁装置,包括注浆筒、中心轴,四个隔板将所述注浆筒内部分隔成两个储液室、两个储粒室,在注浆筒外壁上设有四列基管,其中两个列基管分别与储液室连通,剩余两列基管与储粒室连通,在每一个储粒室的内壁设有多个挡板,在每一个挡板端部上设有侧板,多个固化颗粒槽的水平长度由上至下依次递增;在每一个基管内部设有伸缩管。本发明能原位激发土层中天然存在的巴氏芽孢杆菌,利用特有的培养液使巴氏芽孢杆菌优势生长,从而有效避免从外界引入微生物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能有效提高微生物的固土范围,从根本上解决注浆口前期的固化产物阻碍后续溶液的运移、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11205838A
公开(公告)日:2020-05-29
申请号:CN202010121508.2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王保权 , 张延文 , 陈中卫 , 廖明伟 , 陈秋雨 , 刘太鹏 , 李婧铷 , 冯千珂 , 韩弘驰 , 彭颐祈 , 王银帅 , 李佳艺 , 郭豪 , 吕茂淋 , 张艺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复合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胶囊内膜,且在胶囊内膜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生物保护膜以及聚乙烯醇膜,在聚乙烯醇膜内部填充有氯化钙,在微生物保护膜与聚乙烯醇膜之间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在胶囊内膜与微生物保护膜之间填充有脱脂剂,且在胶囊内膜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疏油涂层。本发明中复合微胶囊为多层结构,当胶囊内膜快速水解后,脱脂剂与配套使用的助推油反应,使得助推油溶解以避免裂隙堵塞;微生物保护膜分解后,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种在水中激活活性,待微生物发育繁殖数天后,聚乙烯醇膜分解完成,氯化钙粉剂溢出后与微生物发生固化作用,产生碳酸钙沉淀,从而达到微裂隙防渗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880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010121517.1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王保权 , 张延文 , 陈中卫 , 廖明伟 , 陈秋雨 , 刘太鹏 , 李婧铷 , 冯千珂 , 韩弘驰 , 彭颐祈 , 王银帅 , 李佳艺 , 郭豪 , 吕茂淋 , 张艺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囊传控型微生物固化防渗装置,包括料仓,料仓内部分隔成混合腔与储油腔,在料仓上设有进料管、注油管,在混合腔内转动设置有中心轴,在中心轴上设有搅拌组件,在混合腔底部设有输送管,在储油腔底部设有与输送管连通的导油管,在导油管与输送管的连接处设有喷射管,在输送管上设有调节组件。本发明利用微生物胶囊的逐层分解,在微生物胶囊到达裂隙后,细菌、营养液、固化液逐级释放,然后通过微生物诱导产生碳酸钙来实现对裂隙的固化防渗,根据微生物胶囊逐层分解所需时间,采用低压推进,在确保微生物细菌顺利进入至裂隙中的前提下,防止在注浆口形成固化产物,避免固化产物阻碍后续浆液的运移、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11305880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2010121517.1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王保权 , 张延文 , 陈中卫 , 廖明伟 , 陈秋雨 , 刘太鹏 , 李婧铷 , 冯千珂 , 韩弘驰 , 彭颐祈 , 王银帅 , 李佳艺 , 郭豪 , 吕茂淋 , 张艺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胶囊传控型微生物固化防渗装置,包括料仓,料仓内部分隔成混合腔与储油腔,在料仓上设有进料管、注油管,在混合腔内转动设置有中心轴,在中心轴上设有搅拌组件,在混合腔底部设有输送管,在储油腔底部设有与输送管连通的导油管,在导油管与输送管的连接处设有喷射管,在输送管上设有调节组件。本发明利用微生物胶囊的逐层分解,在微生物胶囊到达裂隙后,细菌、营养液、固化液逐级释放,然后通过微生物诱导产生碳酸钙来实现对裂隙的固化防渗,根据微生物胶囊逐层分解所需时间,采用低压推进,在确保微生物细菌顺利进入至裂隙中的前提下,防止在注浆口形成固化产物,避免固化产物阻碍后续浆液的运移、扩散。
-
公开(公告)号:CN111119157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911364567.6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韩弘驰 , 李婧铷 , 彭颐祈 , 刘太鹏 , 裴春 , 陈秋雨 , 冯千珂 , 王保权 , 廖明伟 , 李佳艺 , 陈中卫 , 张延文 , 张军伟 , 张艺潇 , 吕茂淋 , 朱姣 , 郭豪 , 向莹 , 张巧 , 王银帅
IPC: E02D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式广域软土固化装置,包括支架,在支架内设有两端封闭的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内套筒,每一个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均设有驱动块,在腔室Ⅰ内设有振动管,振动管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振动管的上端通过弹簧与驱动块下表面连接,振动管的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伸缩管上端与腔室Ⅱ的驱动块下表面连接,伸缩管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且在伸缩管的延伸段上设有搅拌器。本发明以移动式的承载平台为基础,利用振动与旋转搅拌来减小固化装置的移动阻力,且同时向软土区域注浆,进而实现广域软土地基开展高效加固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211596740U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22375064.0
申请日:2019-1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李婧铷 , 彭颐祈 , 韩弘驰 , 廖明伟 , 陈中卫 , 裴春 , 张延文 , 陈秋雨 , 刘太鹏 , 冯千珂 , 王保权 , 李佳艺 , 张艺潇 , 张军伟 , 朱姣 , 吕茂淋 , 郭豪 , 张巧 , 向莹 , 王银帅
IPC: E02D3/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范围软土固化用移动作业装置,包括支架,在支架内设有两端封闭的外套筒,外套筒内设有内套筒,每一个液压缸的输出端上均设有驱动块,在腔室Ⅰ内设有振动管,振动管上端开放且下端封闭,振动管的上端通过弹簧与驱动块下表面连接,振动管的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伸缩管上端与腔室Ⅱ的驱动块下表面连接,伸缩管下端依次活动贯穿内套筒、外套筒后向下延伸,且在伸缩管的延伸段上设有搅拌器。本实用新型以移动式的承载平台为基础,利用振动与旋转搅拌来减小固化装置的移动阻力,且同时向软土区域注浆,进而实现广域软土地基开展高效加固处理。(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896780U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20216354.0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张延文 , 陈中卫 , 王保权 , 刘太鹏 , 陈秋雨 , 廖明伟 , 冯千珂 , 彭颐祈 , 韩弘驰 , 李婧铷 , 王银帅 , 吕茂淋 , 郭豪 , 张艺潇 , 李佳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裂隙岩体防渗用生物微胶囊,包括胶囊内膜,且在胶囊内膜内部由外向内依次设有微生物保护膜以及聚乙烯醇膜,在聚乙烯醇膜内部填充有氯化钙,在微生物保护膜与聚乙烯醇膜之间填充有微生物培养基,在胶囊内膜与微生物保护膜之间填充有脱脂剂,且在胶囊内膜外壁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疏油涂层。本实用新型中复合微胶囊为多层结构,当胶囊内膜快速水解后,脱脂剂与配套使用的助推油反应,使得助推油溶解以避免裂隙堵塞;微生物保护膜分解后,微生物培养基中的菌种在水中激活活性,待微生物发育繁殖数天后,聚乙烯醇膜分解完成,氯化钙粉剂溢出后与微生物发生固化作用,产生碳酸钙沉淀,从而达到微裂隙防渗的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1573547U
公开(公告)日:2020-09-25
申请号:CN202020216330.5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郭亮 , 张延文 , 陈中卫 , 王保权 , 刘太鹏 , 陈秋雨 , 廖明伟 , 冯千珂 , 彭颐祈 , 韩弘驰 , 李婧铷 , 王银帅 , 吕茂淋 , 郭豪 , 张艺潇 , 李佳艺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裂隙岩体固化防渗的微生物胶囊注入装置,包括料仓,料仓内部分隔成混合腔与储油腔,在料仓上设有进料管、注油管,在混合腔内转动设置有中心轴,在中心轴上设有搅拌组件,在混合腔底部设有输送管,在储油腔底部设有与输送管连通的导油管,在导油管与输送管的连接处设有喷射管,在输送管上设有调节组件。本实用新型利用微生物胶囊的逐层分解,在微生物胶囊到达裂隙后,细菌、营养液、固化液逐级释放,然后通过微生物诱导产生碳酸钙来实现对裂隙的固化防渗,根据微生物胶囊逐层分解所需时间,采用低压推进,在确保微生物细菌顺利进入至裂隙中的前提下,防止在注浆口形成固化产物,避免固化产物阻碍后续浆液的运移、扩散。(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