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64844B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210212645.6
申请日:2022-03-0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0 , E21B49/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预测纵向非均质气藏压裂复杂缝网水平井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运用测井、地震、室内实验手段获取产能计算参数;根据测井资料,将储层从纵向上分为若干个小层;针对任意一小层,将穿过该小层的裂缝进行离散化处理,基于实空间源汇函数理论和压降叠加原理得到该层对裂缝的总压降;根据达西定律,得到每一个裂缝微元到水平井筒的压降;将计算公式组装,得到该小层的耦合渗流方程组,运用数值迭代法求解得该小层的产量;将所有小层的产量相加得到水平井总产量。本发明操作简便、计算工作量小,对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的描述符合现场实际情况,为纵向非均质气藏的产能预测提供了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57267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211484396.2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常规油气藏经验产量递减模型优选方法,通过对研究区块生产时间超过3年的油气井计算EUR并求得标准EUR,然后根据不同生产时间数据拟合经验产量递减模型,利用适用井数判断经验产量递减模型在不同生产时间下的整体适用性,通过比较不同经验产量递减模型预测EUR与标准EUR的相对误差,寻找不同生产时间下的最优经验产量递减模型,为区块投产新井在不同生产时间下的递减分析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28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397681.3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0 , G06T11/20 , G06F16/2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下气体储存技术领域,公开了缝洞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分析方法、设备及介质,缝洞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分析方法包括:通过缝洞型储气库岩心多轮次气水相渗实验得到多周期渗吸驱替后的相对渗透率数据,用于生成缝洞型储气库的相渗滞后曲线;基于动态参数构建缝洞型储气库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计算相渗滞后曲线影响下多周期地下气体体积;评价相渗滞后对缝洞型储气库注采影响程度,调整缝洞型储气库运行方案中的单周期采气总量和各生产井配产。采用本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缝洞型储气库乃至常规储气库运行模拟过程中忽略相渗滞后导致的误差问题,从而为储气库运行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7803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72120.1
申请日:2023-12-06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井低部位排水提高裂缝型底水气藏采收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分目标裂缝型底水气藏的底水突破区,并在所述底水突破区内圈定所述目标裂缝型底水气藏的开发有利区;S2:确定所述目标裂缝型底水气藏的高含气饱和度层位和气水界面位置;S3:获取目标裂缝型底水气藏的实际生产数据,并根据所述实际生产数据确定所述目标裂缝型底水气藏已完全水淹停产的生产直井;S4:根据所述开发有利区、高含气饱和度层位以及所述气水界面位置,利用所述生产直井的井筒打水平井,以打水平井的方式进行排水,提高采收率。本发明能够提高碳酸盐岩裂缝型底水气藏开发中晚期的采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454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638313.5
申请日:2023-12-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压裂缝网的页岩气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建立考虑水力裂缝网络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物理模型;将压裂改造区划分为缝网内区和缝网外区,建立表征缝网内区渗流外边界的方程;建立考虑水力裂缝网络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分别考虑缝网外区和缝网内区渗流边界,耦合渗流方程求解得到井底压力解表达式和无因次产量计算式。本发明考虑了压裂改造内外区域边界差异对典型试井曲线的影响,避免了曲线在地层线性流动阶段之后位置过高的误差,使得考虑水力裂缝网络的试井分析方法更接近实际情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294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653539.8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nventor: 赵玉龙 , 刘香禺 , 张烈辉 , 何骁 , 吴建发 , 杨志冬 , 李杰 , 曾斌 , 郑健 , 李洪玺 , 补成中 , 潘军 , 张芮菡 , 张涛 , 田野 , 唐慧莹 , 陈伟华 , 胡浩然 , 常程 , 张德良
IPC: G06Q10/063 , G06F17/16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平井全生命周期EUR跟踪评价方法、设备及可读储存介质,涉及油气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对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水平井开展生命周期阶段划分,针对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水平井在钻井压裂阶段、排采测试阶段、快速递减阶段和低压小产阶段的生产动态特征,分别给出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对应的EUR评价步骤,建立了非常规油气藏压裂水平井从钻井到废弃整个生命周期的EUR跟踪评价流程。本发明的循环跟踪评价可不断提升整个水平井区块的EUR评价精度,避免了盲目使用EUR评价方法和一次性评价EUR对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影响。同时其操作简便,可以使得水平井在全生命周期得到有序的EUR跟踪评价,有利于非常规油气资源合理高效开发。
-
公开(公告)号:CN114626600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239959.5
申请日:2022-03-12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页岩气藏复杂人工压裂缝网水平井产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运用测井、地震、室内实验手段获取产能计算参数;计算耦合了两类孔隙表观渗透率的页岩气藏表观渗透率;根据压裂裂缝的实际发育形态,对每一条裂缝进行离散化处理;利用点汇函数和压降叠加原理得到裂缝对气藏的总压降,根据达西定律,计算出裂缝微元到水平井筒的压降,然后组装得到耦合流动方程组;运用数值迭代法求解耦合流动方程组得到水平井的产量。本发明综合考虑了页岩气在气藏中的渗流特征和压裂裂缝的实际情况,使得产能预测结果更为准确,为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的产能研究提供了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6656331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310624996.2
申请日:2023-05-30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浊改造页岩气层强化吸附气解吸的溶蚀剂及方法,所述溶蚀剂用于改造页岩气层提高页岩气采收率,所述溶蚀剂包括铁基咪唑类离子液体,所述铁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为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氯化铁离子液体溶液,浓度为0.05mol/L‑0.4mol/L。本发明采用的铁基咪唑类离子液体为化学氧化溶蚀剂,能够强化页岩气的解吸,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保证在地层温度下不会受热分解,同时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能够溶蚀页岩气层中的有机质和无机矿物形成溶蚀孔隙,扩大页岩气层中的气体流动通道,并增加通道间的连通性,从而达到强化页岩气解吸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993228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397681.3
申请日:2024-04-03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30/20 , G06T11/20 , G06F16/21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下气体储存技术领域,公开了缝洞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分析方法、设备及介质,缝洞型储气库注采相渗滞后分析方法包括:通过缝洞型储气库岩心多轮次气水相渗实验得到多周期渗吸驱替后的相对渗透率数据,用于生成缝洞型储气库的相渗滞后曲线;基于动态参数构建缝洞型储气库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模型;计算相渗滞后曲线影响下多周期地下气体体积;评价相渗滞后对缝洞型储气库注采影响程度,调整缝洞型储气库运行方案中的单周期采气总量和各生产井配产。采用本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缝洞型储气库乃至常规储气库运行模拟过程中忽略相渗滞后导致的误差问题,从而为储气库运行方案的制订提供指导。
-
公开(公告)号:CN11435842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012572.6
申请日:2022-01-07
Applicant: 西南石油大学
IPC: G06F18/27 , G06F18/22 , G06F18/2135 , G06F18/15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页岩气井最终可采储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页岩气单井的地质数据、压裂数据、测试和生产数据;S2,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特征工程,其中包括数据探索、缺失值填补、异常值的处理以及特征筛选;S3,对特征工程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划分数据集;S4,采用42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基模型对训练集进行训练和并用测试集对其进行评估;S5,筛选出评价结果较好的3种基模型,进行调参;S6,将S5中得到模型采用集成学习方法进行模型融合;S7,使用模型融合得到的新模型进行训练和预测。本发明在页岩气井新井的EUR预测中能取得较好的结果,对页岩气井的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实际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