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压裂缝初始导流能力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718745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051684.7

    申请日:2016-0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9/00 G01B11/00 G01N3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酸压裂缝初始导流能力计算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开展酸刻蚀物理模拟实验,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酸刻蚀后的每个岩板粗糙表面进行扫描,获取岩板表面的三维数据;(B)利用步骤(A)中得到的三维数据计算每个岩板表面的横向曲折比和纵向曲折比两个参数;(C)计算裂缝(两个岩板组成)的平均横向曲折比和平均纵向曲折比(D)计算裂缝初始导流能力(kfw)0。本发明操作简便,原理可靠,安全性好,能够为酸压方案设计提供有效指导。

    基于声波聚焦共振技术破裂岩石的油气田增产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661139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42059.5

    申请日:2012-05-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21B4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声波聚焦共振技术破裂岩石的油气田增产方法及装置,供电电缆连接电源模块后变换为直流电源,直流电源通过驱动供电电缆提供给驱动模块,驱动模块产生固定频率的高压脉冲信号,并且此高压脉冲信号的频率值与待破碎岩石的固有频率接近,高压脉冲信号经驱动信号电缆使声波聚焦换能器发射出声波信号,声波信号经抛物球面聚焦至焦点处,调整焦点的位置使其落在待破碎岩石上。本发明利用共振原理,通过变频和聚焦,将声波能量聚焦在所需要破碎的岩石区域,使其因共振而破裂,本发明可在井下固定位置,固定范围内产生人工裂缝,可用于污染井的增产,也可用于改变岩石应力状态,为大型增产改造措施(如水力压裂)提供有利条件。

    一种可减小钻柱所受扭矩的井下电动钻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36113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210052715.2

    申请日:2012-0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减小钻柱所受扭矩的井下电动钻具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安装在钻铤与钻头之间,由固定动力短接和旋转破岩短接两部份构成。固定动力短接上端与钻铤联接,其金属筒壁上对称安装两个电机,两个电机各自与一个圆锥齿轮联接。旋转破岩短接下端与钻头联接,其上端具有轮齿。固定动力短接下端与旋转破岩短接上端通过轴承联接,联接后,固定动力短接上的两个圆锥齿轮同时和旋转破岩短接上端的轮齿啮合,固定动力短接和旋转破岩短接可延轴线方向上相对转动。该装置和方法可大幅度减小钻井过程中钻柱所承受的扭矩,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性,增大钻柱的使用寿命,减少油气田开采费用,可适用于石油、天然气深井、超深井钻井。

    一种高温条件下粗糙裂缝面酸蚀裂缝形态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4611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680373.1

    申请日:2024-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温条件下粗糙裂缝面酸蚀裂缝形态模拟方法,包括:S1、制备岩板样品;S2、获取裂缝表面高程差分布;S3、数值重构酸液流动腔体,计算获取初始腔体内宽度分布、等效缝宽、剪切速率;S4、开展酸岩反应动力学测试,获取的实验参数;S5、设计酸刻蚀实验方案;S6、获取溶蚀高程分布;S7、利用理论模型计算裂缝腔体内的流速:S8、计算获取上、下岩板裂缝表面实验传质系数分布;S9、进行机器学习获取传质系数;S10、采用步骤S9中传质系数,开展酸刻蚀数值模拟。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实验方案获取传质系数,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拟合传质系数函数,进一步通过数值方法实现了粗糙裂缝壁面刻蚀形态的准确模拟。

    一种新型高温可视化酸刻蚀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9722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369819.6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高温可视化酸刻蚀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可视化岩板夹持器、酸液储罐Ⅰ、酸液储罐Ⅱ、加热装置、高压水泵、低压酸泵、回压阀、酸阀A、酸阀B、酸阀C、酸阀D、酸阀E、酸阀F、水阀G、水阀H、水阀I、水阀J、水阀K;所述酸液储罐Ⅰ、酸液储罐Ⅱ内均设有活塞,活塞将罐体分别独立的上下两部分。本发明能够直接观测裂缝内酸液的流动过程,精确的表征酸液在裂缝中的分布状态,方便开展酸刻蚀机理研究。本发明将酸液注入系统与水注入系统分离开,实现了只有水通过高压泵注系统,有效的解决了酸液泵注安全问题。本发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全封闭酸液系统,可保证高温高压条件下酸液不外溢,极大的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一种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数值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7184A

    公开(公告)日:2018-08-14

    申请号:CN201810483072.4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数值计算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对目标储层裂缝面进行单元离散分析,建立裂缝受力变形模型,绘制裂缝应力-位移图版;(B)利用应力-位移图版确定目标储层裂缝在已知闭合应力作用下的裂缝变形量;(C)对目标储层岩板表面进行激光扫描,计算裂缝宽度矩阵;(D)根据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计算裂缝内流体粒子微团的流动速度、密度及压力;(E)计算裂缝内流体流量Q、裂缝入口压力P1和裂缝出口压力P2;(F)使用达西公式计算裂缝导流能力。本发明原理可靠,操作简便,能够简单、准确地计算自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对水力压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种新型高温可视化酸刻蚀实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4972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1369819.6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高温可视化酸刻蚀实验装置及方法,包括可视化岩板夹持器、酸液储罐Ⅰ、酸液储罐Ⅱ、加热装置、高压水泵、低压酸泵、回压阀、酸阀A、酸阀B、酸阀C、酸阀D、酸阀E、酸阀F、水阀G、水阀H、水阀I、水阀J、水阀K;所述酸液储罐Ⅰ、酸液储罐Ⅱ内均设有活塞,活塞将罐体分别独立的上下两部分。本发明能够直接观测裂缝内酸液的流动过程,精确的表征酸液在裂缝中的分布状态,方便开展酸刻蚀机理研究。本发明将酸液注入系统与水注入系统分离开,实现了只有水通过高压泵注系统,有效的解决了酸液泵注安全问题。本发明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全封闭酸液系统,可保证高温高压条件下酸液不外溢,极大的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一种暂堵压裂时天然裂缝的开启范围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33845B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1910082232.9

    申请日:2019-01-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暂堵压裂时天然裂缝的开启范围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暂堵条件下裂缝扩展物理模型;B、建立裂缝内流体流动模型,计算裂缝整体诱导应力场;C、求解得到流体压力和裂缝宽度分布,判断岩体是否达到破坏条件;D、基于裂缝内流体流动模型和裂缝诱导应力场模型的求解思路,对暂堵条件下裂缝扩展过程的动态模拟;E、输入基础参数进行天然裂缝开启范围判断,分析各个参数对天然裂缝开启范围的影响。本发明基于暂堵前水力裂缝周围诱导应力场分布情况和变化规律,对水力裂缝内部实施暂堵分析后,在水力裂缝诱导应力场作用下天然裂缝的开启规律及开启范围。

    一种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数值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397184B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810483072.4

    申请日:2018-05-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数值计算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A)对目标储层裂缝面进行单元离散分析,建立裂缝受力变形模型,绘制裂缝应力‑位移图版;(B)利用应力‑位移图版确定目标储层裂缝在已知闭合应力作用下的裂缝变形量;(C)对目标储层岩板表面进行激光扫描,计算裂缝宽度矩阵;(D)根据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计算裂缝内流体粒子微团的流动速度、密度及压力;(E)计算裂缝内流体流量Q、裂缝入口压力P1和裂缝出口压力P2;(F)使用达西公式计算裂缝导流能力。本发明原理可靠,操作简便,能够简单、准确地计算自支撑裂缝的导流能力,对水力压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种利用实验手段获取酸刻蚀裂缝表面接触比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64976B

    公开(公告)日:2017-09-29

    申请号:CN201510433853.9

    申请日:2015-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实验手段获取酸刻蚀裂缝表面接触比的方法,包括:(A)分别裁剪和原始岩板表面形状、大小相同的白纸和复写纸;(B)在光滑钢板上依次放置白纸、复写纸、酸刻蚀后的岩板,再将刚性压头放于岩板上,对刚性压头施加预定压力并稳定1分钟;(C)卸载压力,岩板粗糙表面与钢板之间的接触面积已由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印痕;(D)将印痕部分的像素除以整个纸张的总像素即得到该压力作用下此块岩板与钢板之间的接触比;(E)将接触比乘以20.25,即得到在该压力作用下,此块岩板所对应的两个岩板表面相互接触条件下的接触比。本发明原理可靠,操作简便,能够为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研究提供准确的接触比数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