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397908B
公开(公告)日:2015-08-12
申请号:CN201310323223.7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隧道中心沟排水能力不足的缓冲系统,以中心沟的中心线方向为纵向,中心沟的边缘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溢流井,隧道外侧与溢流井对应的位置设有缓冲池,溢流井与缓冲池之间通过溢流管相通连接,缓冲池与中心沟之间通过排水管连接,缓冲池内安装有排水泵,排水泵的出水口与排水管的入水口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隧道中心沟排水能力不足的缓冲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溢流井位置的中心沟内的水高,关闭或开启溢流管上的阀门,同时开启或关闭排水泵和排水管上的阀门,使中心沟内的水量保持在中心沟的最大流量值内。本发明利用缓冲池的临时屯水功能实现中心沟内水量的分时分配,确保中心沟能顺利排水,利于隧道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3422875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296043.4
申请日:2013-07-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00
Abstract: 一种长大隧道通风系统风量的分配控制装置,它在平导或副隧道洞口的通风机通往正隧道前、后掌子面的前、后支管上设置分别设有后电磁阀;前电磁阀、后电磁阀均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所述的通风机也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前掌子面附近设置有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的前瓦斯浓度检测仪、前粉尘浓度检测仪、前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及前硫化氢浓度检测仪;后掌子面附近设置有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的后瓦斯浓度检测仪、后粉尘浓度检测仪、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及后硫化氢浓度检测仪。该装置能根据正隧道前、后掌子面的污染状况,自动调节控制送往前、后掌子面的通风量,既能同时保证两个掌子面的通风效果,通风效果好;又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3422875B
公开(公告)日:2016-02-03
申请号:CN201310296043.4
申请日:2013-07-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00
Abstract: 一种长大隧道通风系统风量的分配控制装置,它在平导或副隧道洞口的通风机通往正隧道前、后掌子面的前、后支管上设置分别设有后电磁阀;前电磁阀、后电磁阀均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所述的通风机也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前掌子面附近设置有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的前瓦斯浓度检测仪、前粉尘浓度检测仪、前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及前硫化氢浓度检测仪;后掌子面附近设置有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的后瓦斯浓度检测仪、后粉尘浓度检测仪、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及后硫化氢浓度检测仪。该装置能根据正隧道前、后掌子面的污染状况,自动调节控制送往前、后掌子面的通风量,既能同时保证两个掌子面的通风效果,通风效果好;又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3397908A
公开(公告)日:2013-11-20
申请号:CN201310323223.7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隧道中心沟排水能力不足的缓冲系统,以中心沟的中心线方向为纵向,中心沟的边缘设有多个纵向排列的溢流井,隧道外侧与溢流井对应的位置设有缓冲池,溢流井与缓冲池之间通过溢流管相通连接,缓冲池与中心沟之间通过排水管连接,缓冲池内安装有排水泵,排水泵的出水口与排水管的入水口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隧道中心沟排水能力不足的缓冲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溢流井位置的中心沟内的水高,关闭或开启溢流管上的阀门,同时开启或关闭排水泵和排水管上的阀门,使中心沟内的水量保持在中心沟的最大流量值内。本发明利用缓冲池的临时屯水功能实现中心沟内水量的分时分配,确保中心沟能顺利排水,利于隧道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203383854U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申请号:CN201320457952.7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6/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解决隧道局部突发涌水的缓冲系统,所述隧道内的积水通过中心沟排出至隧道外,所述隧道外侧的突发涌水区域设置有集水池,所述集水池外侧设有缓冲池,所述集水池与所述缓冲池之间通过泄水通道连接,所述缓冲池与所述中心沟之间通过排水管连接,所述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所述缓冲池内设有排水泵,所述排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排水管的入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缓冲池的临时屯水功能实现隧道局部突发涌水的及时收集和排放,避免涌水区域的水渗透到地面,减缓了涌水对隧道壁的冲击和挤压,起到安全泄压作用,利于隧道安全;本缓冲系统可设于隧道内任何涌水区域,建设和使用都很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203412611U
公开(公告)日:2014-01-29
申请号:CN201320428355.1
申请日:2013-07-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F1/00
Abstract: 一种长大隧道通风系统风量的分配控制系统,它在平导或副隧道洞口的通风机通往正隧道前、后掌子面的前、后支管上设置分别设有后电磁阀;前电磁阀、后电磁阀均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所述的通风机也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前掌子面附近设置有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的前瓦斯浓度检测仪、前粉尘浓度检测仪、前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及前硫化氢浓度检测仪;后掌子面附近设置有与控制处理中心电连接的后瓦斯浓度检测仪、后粉尘浓度检测仪、后一氧化碳浓度检测仪及后硫化氢浓度检测仪。该系统能根据正隧道前、后掌子面的污染状况,自动调节控制送往前、后掌子面的通风量,既能同时保证两个掌子面的通风效果,通风效果好;又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