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30118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474079.2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按需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四面体单元对材料进行离散化,开发了一种能自动划分纤维和基体单元的切割程序,结合Nurbs曲线对纤维路径进行描述,建立了复杂编织方式下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参数化建模;针对参数化建模产生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模量进行预测;采用主动学习方法,在贝叶斯优化框架下,将复合材料参数化建模中的控制参数作为设计变量,模量预测计算结果作为目标函数,用户需求作为约束条件,选出材料模量最大对应的建模参数,实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按需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77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310419876.9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杂定制产品用多域多层次协同仿真及寿命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定制产品有限元模型;S2、导入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用于后续进行模型评价;S3、导入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得模态结果相关文件;S4、将模态结果导入动力学部分,建立定制产品的刚柔耦合模型并分析,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得出定制产品模型的性能评价以及后续寿命预测采用的时间‑载荷历程;S5、导入模型并建立流体区域进行流场分析;S6、获取流体分析结果并结合定制产品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流体压力作为定制产品在流固耦合中其表面的边界条件;S7、加载流固耦合边界条件导入LiToSim进行流固耦合分析;S8、导入模态分析文件进行声学仿真。
-
公开(公告)号:CN1188959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0997829.7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四川省通川工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预制仰拱铺架平台及施工方法,涉及公路隧道仰拱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尺寸预制仰拱在隧道内不便转动安装的问题。包括平台架,所述平台架设置有吊装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前腿伸缩支座、中腿轮和后腿轮伸缩支座,两个所述后腿轮伸缩支座相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架的后端,两个所述前腿伸缩支座相对固定设置在所述平台架的前端,所述中腿轮移动设置在所述前腿伸缩支座和后腿轮伸缩支座之间,所述平台架上设置有用于锁定中腿轮的中腿轮锁止机构。本申请的一种公路隧道预制仰拱铺架平台用于隧道预制仰拱施工,便于大尺寸预制仰拱在隧道内转动安装,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公路隧道预制仰拱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230118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1474079.2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学习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按需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四面体单元对材料进行离散化,开发了一种能自动划分纤维和基体单元的切割程序,结合Nurbs曲线对纤维路径进行描述,建立了复杂编织方式下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参数化建模;针对参数化建模产生的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模量进行预测;采用主动学习方法,在贝叶斯优化框架下,将复合材料参数化建模中的控制参数作为设计变量,模量预测计算结果作为目标函数,用户需求作为约束条件,选出材料模量最大对应的建模参数,实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按需设计。
-
公开(公告)号:CN116842774A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310419876.9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杂定制产品用多域多层次协同仿真及寿命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建立定制产品有限元模型;S2、导入模型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用于后续进行模型评价;S3、导入模型进行模态分析,获得模态结果相关文件;S4、将模态结果导入动力学部分,建立定制产品的刚柔耦合模型并分析,结合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得出定制产品模型的性能评价以及后续寿命预测采用的时间‑载荷历程;S5、导入模型并建立流体区域进行流场分析;S6、获取流体分析结果并结合定制产品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流体压力作为定制产品在流固耦合中其表面的边界条件;S7、加载流固耦合边界条件导入LiToSim进行流固耦合分析;S8、导入模态分析文件进行声学仿真。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