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联合分布的风速与温度重现期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23253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661420.4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境参数分析方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联合分布的风速与温度重现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现场实测系统获取风速温度数据并进行定周期温度极值及对应风速筛选;基于回归分析的拟合优度指标确定风速温度单维分布模型;基于秩相关系数使用阿基米德Copula理论获取风速温度联合分布模型。该基于联合分布的风速与温度重现期计算方法,通过提供一种准确反应极值温度及对应风速分布特征的方法以对当地环境参数进行准确估计,使用两者联合分布厘清环境参数中最关键因素联合分布特征并提供多种可用于不同目标的重现期计算结果,其目的是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准确识别及分布特征的描述指导广泛开展的工程结构生产生活活动。

    一种平均风和脉动风分开模拟的主动控制风洞

    公开(公告)号:CN119935481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64030.4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平均风和脉动风分开模拟的主动控制风洞,属于风洞实验研究技术领域,该风洞为单实验段直流非定常风洞,风洞的前段设置动力段A,动力段A包括位于风洞最前端的用于产生脉动风的阵列风扇和位于脉动风气流流向上的用于产生平均风的风机A,阵列风扇和风机A产生的气流经过实验段,最后由风洞末端的出风口排出;所述实验段内设置有降雨装置,风洞通过两个独立的主动控制模块控制,即风机A控制系统和阵列风扇控制系统;阵列风扇和风机A能单独使用,也能组合使用实现复杂风场变化的模拟。在非定常风洞下层还可以设置定常风洞,两层风洞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实现模拟自然现象等特定功能。

    一种多功能风浪流耦合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9437626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510047158.2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风浪流耦合实验平台,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该实验平台包括风动力系统和水动力系统,风动力系统为两层结构,上层为非定常风洞,下层为定常风洞;水动力系统位于定常风洞的下方;定常风洞为密封的环形结构,其内部设置风机、第一实验段和第二实验段;非定常风洞设置在第二实验段的上方,非定常风洞与定常风洞之间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交互窗口A;水动力系统位于第二实验段的下方,并且与定常风洞之间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交互窗口B;通过两个交互窗口实现非定常风洞、定常风洞及水动力系统三者相互贯通。本发明的实验平台能够模拟不同的风、浪、流的耦合作用环境,用于各类海洋工程结构和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

    一种多功能风浪流耦合实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943762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510047158.2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风浪流耦合实验平台,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该实验平台包括风动力系统和水动力系统,风动力系统为两层结构,上层为非定常风洞,下层为定常风洞;水动力系统位于定常风洞的下方;定常风洞为密封的环形结构,其内部设置风机、第一实验段和第二实验段;非定常风洞设置在第二实验段的上方,非定常风洞与定常风洞之间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交互窗口A;水动力系统位于第二实验段的下方,并且与定常风洞之间开设有相互连通的交互窗口B;通过两个交互窗口实现非定常风洞、定常风洞及水动力系统三者相互贯通。本发明的实验平台能够模拟不同的风、浪、流的耦合作用环境,用于各类海洋工程结构和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测试。

    短切秸秆纤维轻质混凝土墙板

    公开(公告)号:CN209538514U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822090315.6

    申请日:2018-12-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短切秸秆纤维轻质混凝土墙板,包括秸秆层,将秸秆层从六个面包围的混凝土层,以及加强框架结构;加强框架结构包括左钢板、右钢板、下钢板、两层钢筋网,左钢板位于左混凝土层中,且两端分别插入上混凝土层和下混凝土层;右钢板位于右混凝土层中,且两端分别插入上混凝土层和下混凝土层;下钢板位于下混凝土层,且两端分别与左钢板和右钢板固定连接;钢筋网一层位于前混凝土层中,另一层位于后混凝土层中,钢筋网包括竖钢筋和横钢筋,竖钢筋的底端与下钢板固定连接,横钢筋的两端分别与左钢板、右钢板固定连接,竖钢筋与横钢筋的接触点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强度高、抗震性好、保温效果好、重量相对较轻。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