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692370B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210183167.7
申请日:2012-06-0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涂层原位压力渗透测试方法和装置,由一可与涂层贴合的加压腔和为其提供所需气压的空气压缩系统所组成;所述加压腔为刚性筒体,其一端开口构成涂层贴合端;所述涂层贴合端附近设置有进出水阀门;加压腔上设置有供观察腔内液面的液面刻度标尺。本发明涂层原位压力渗透测试装置可在不破坏结构涂层的基础上对涂层的防水性能进行非破损防水原位测试,更直接的反应涂层防水性能的实际情况,尤其适合在涂层施工后或使用一定时间后进行原位测试,并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61271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02554.8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4 , C04B2111/00146 , G06F17/5004 , C04B2103/302 , C04B18/08 , C04B18/025 , C04B14/048 , C04B14/28 , C04B20/007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本发明从最优等效细粒体体积的角度出发,公开了一种新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配制方法。基于本发明配制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无论原材料品种、等级、生产厂家如何变化,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均可以配制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避免了工程上一旦原材料变化而导致配合比反复试验反复验证的实际问题,弥补了现有配制方法的不足,创造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稳定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配制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2718443B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89915.2
申请日:2012-06-1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高温岩面陶粒双掺喷射混凝土,混凝土按每立方米计胶凝材料总量为485~500kg,胶凝材料分别含水泥65~75%、粉煤灰15~20%、矿渣粉10~15%;陶粒450~465kg;聚丙烯纤维0.9kg;混凝土配制时速凝剂按胶凝材料重量的3~5%加入;水胶比不大于0.5。本发明喷射混凝土在一定配量比物料协同作用下,具有比普通喷射混凝土低65~70%的导热系数,比相近抗压强度普通喷射混凝土低32~40%的弹性模量。另外,陶粒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聚丙烯纤维后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增强增韧的同时,有效防止轻骨料上浮,增加陶粒混凝土的粘度,减小混凝土的分层离析,使混凝土材料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改善了陶粒混凝土的稳定性,尤其适合用于热害隧道施工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5260578B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510811403.9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本发明从最优等效细粒体体积的角度出发,公开了一种新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方法。基于本发明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无论原材料品种、等级、生产厂家如何变化,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均可以配制出工作性、自密实性能、抗裂性及耐久性等综合性能优良的自密实混凝土,避免了工程上一旦原材料变化而导致配合比反复试验反复验证的实际困扰,弥补了现有配制方法的不足,创造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稳定的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7857530A
公开(公告)日:2018-03-30
申请号:CN201710953010.0
申请日:2017-10-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C04B28/04 , E01D19/02 , C04B111/26 , C04B111/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4B28/04 , C04B2111/2038 , C04B2111/26 , C04B2201/50 , C04B2201/52 , E01D19/02 , C04B14/06 , C04B14/106 , C04B16/0633 , C04B18/146 , C04B22/06 , C04B22/066 , C04B2103/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桥梁墩台耐冲刷、耐蚀的混凝土材料及制备方法,按重量份包括以下各组分:硅酸盐水泥100份、水20~23份、硅灰10~25份、偏高岭土5~25份、骨料110~130份、纤维0.4~1.2份、硅溶胶1.7~2.3份、减水剂1.8~2.3份、膨胀剂4份;本发明密实度高、整体性好,适应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以及水流冲刷耦合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3235112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50455.7
申请日:2013-04-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定抑制材料对碱-骨料反应抑制有效性的试验方法,试件采用80℃的蒸汽养护,在保证试件养护温度和湿度的前提下,没有外部碱进入内部,与绝大多数实际工程环境条件相似。该方法得到的抑制材料对碱-骨料反应抑制有效性评价更准确、可靠,且试验操作简单、方便,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的危害。
-
公开(公告)号:CN102692370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83167.7
申请日:2012-06-0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涂层原位压力渗透测试方法和装置,由一可与涂层贴合的加压腔和为其提供所需气压的空气压缩系统所组成;所述加压腔为刚性筒体,其一端开口构成涂层贴合端;所述涂层贴合端附近设置有进出水阀门;加压腔上设置有供观察腔内液面的液面刻度标尺。本发明涂层原位压力渗透测试装置可在不破坏结构涂层的基础上对涂层的防水性能进行非破损防水原位测试,更直接的反应涂层防水性能的实际情况,尤其适合在涂层施工后或使用一定时间后进行原位测试,并具有操作方便、检测快速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461271B
公开(公告)日:2017-07-11
申请号:CN201510802554.8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本发明从最优等效细粒体体积的角度出发,公开了一种新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配制方法。基于本发明配制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无论原材料品种、等级、生产厂家如何变化,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均可以配制出综合性能优良的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避免了工程上一旦原材料变化而导致配合比反复试验反复验证的实际问题,弥补了现有配制方法的不足,创造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稳定的铁路工程机制砂泵送混凝土配制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5260578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811403.9
申请日:2015-11-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组分配制方法。本发明从最优等效细粒体体积的角度出发,公开了一种新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方法。基于本发明配制的自密实混凝土,无论原材料品种、等级、生产厂家如何变化,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均可以配制出工作性、自密实性能、抗裂性及耐久性等综合性能优良的自密实混凝土,避免了工程上一旦原材料变化而导致配合比反复试验反复验证的实际困扰,弥补了现有配制方法的不足,创造了一种更科学、合理、稳定的铁路工程自密实混凝土配制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2718443A
公开(公告)日:2012-10-10
申请号:CN201210189915.2
申请日:2012-06-1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高温岩面陶粒双掺喷射混凝土,混凝土按每立方米计胶凝材料总量为485~500kg,胶凝材料分别含水泥65~75%、粉煤灰15~20%、矿渣粉10~15%;陶粒450~465kg;聚丙烯纤维0.9kg;混凝土配制时速凝剂按胶凝材料重量的3~5%加入;水胶比不大于0.5。本发明喷射混凝土在一定配量比物料协同作用下,具有比普通喷射混凝土低65~70%的导热系数,比相近抗压强度普通喷射混凝土低32~40%的弹性模量。另外,陶粒混凝土中掺加一定数量的聚丙烯纤维后形成三维网络结构,在增强增韧的同时,有效防止轻骨料上浮,增加陶粒混凝土的粘度,减小混凝土的分层离析,使混凝土材料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改善了陶粒混凝土的稳定性,尤其适合用于热害隧道施工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