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6996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21273.0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国能朔黄铁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接地网故障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该方法包括基于接地网的交叉节点上方的地表电位数据,确定区域灰色关联度,检测区域灰色关联度是否小于相应的关联度阈值;当区域灰色关联度小于关联度阈值时,确定异常区域;基于异常区域的导体中部上方的地表电位数据,确定异常灰色关联度,检测异常灰色关联度是否小于相应的关联度阈值;当异常灰色关联度小于关联度阈值时,确定异常部位;基于异常部位的地表电位数据与地表磁感应强度,利用状态辨识模型确定状态辨识结果,基于状态辨识结果确定接地网的健康状态。有效地实现对接地网的异常状态快速辨识,并精准定位故障区域,从而对变电所现场运行维护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724376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651083.6
申请日:2023-12-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管理与控制一体化的分层信息联锁方法,系统至少为3层结构,包括生产作业管理信息子系统MIS、过程控制子系统PC和现场设备子系统FDS;定义如下:生产作业系统S;生产作业信息oi;生产作业链li;作业#imgabs0#i1,i2=1,...,m1之间存在串型链式关系iff,当且仅当:系统S生产作业分层信息联锁iff:#imgabs1##imgabs2#和#imgabs3#之间最多只存在串行链式关系;分层信息联锁原则:信息完整性;信息安全性;信息高效性;分层信息联锁规则包括:顶端信息的调度规则;不同层之间信息的交互规则;底端信息的自动执行规则。本发明实现了生产作业计划的自动编制与调整、生产信息的自动分层与反馈、生产作业流程自动驱动控制系统执行等,保证了生产作业的安全、高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819008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132269.4
申请日:2023-02-2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C04B2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活性、低收缩复合矿物掺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混凝土矿物掺合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复合矿物掺合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分:锂渣15%~25%、粒化电炉磷渣30%~50%、钒铁矿渣10%~20%、镍渣10%~15%、硫铝酸盐水泥熟料5%~10%、超塑化剂0.5~1.0‰、早强型助磨剂0.3~0.5‰。本发明的掺合料充分发挥了不同类别冶渣和原料的协同互补作用,实现复合矿物掺合料在早期至后期的抗收缩能力以及较高的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918727A
公开(公告)日:2022-01-11
申请号:CN202111102984.0
申请日:2021-09-1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知识图谱和迁移学习的施工项目知识转移方法,为了克服现有的施工项目知识管理难以高效率、高质量实现跨项目知识转移等问题;本发明利用知识图谱表示施工项目知识和项目场景的内容与结构;引入迁移学习思想进行待转移项目知识选取的方法,以及使该知识适配目标场景的迁移方法;数据驱动的跨项目知识转移系统原型,为自动、智能地对转移过程中的知识选取、调整以及转移环节设置提出了可行的方案;为解决跨项目知识转移的制度化、规范化、自动化与智能化提供新的途径,为促进施工企业的项目知识共享与重用、提高其项目知识管理水平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268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0987569.1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C12N1/14 , C12N1/20 , C12N1/16 , C12R1/68 , C12R1/66 , C12R1/885 , C12R1/645 , C12R1/125 , C12R1/10 , C12R1/07 , C12R1/84 , C12R1/085 , C12R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秸秆高效降解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菌群A、菌群B和菌群C,菌群A包括烟曲霉、杂色曲霉、哈茨木霉、黄孢原毛平革菌和毛木耳;菌群B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解淀粉芽孢杆菌;菌群C包括汉逊德巴利酵母、季也蒙毕赤氏酵母、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和解硫胺素芽孢杆菌。以菌群A制备菌剂Ⅰ,以菌群A和菌群B制备菌剂Ⅱ,以菌群A和菌群C制备菌剂Ⅲ,以菌群A、菌群B和菌群C制备菌剂Ⅳ。本发明通过传统微生物学方法从自然环境中优选亲近环境,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功能的菌群A,结合菌群B和菌群C协同作用,有效提高秸秆的降解效率,对秸秆资源化利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5763377B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610214441.0
申请日:2016-04-07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步长自调整的无线局域网随机接入方法,其步骤是:A、直接接入:用户检测到信道空闲时间小于帧间距时间,转B步;否则,进行接入,如接入失败,重复本步操作;B、退避接入:B1、用户从集合{0,1,2…,CW}中随机选值作为退避计数器的计数值T,B2、当信道空闲时间每达到1个空闲时隙,则:当前空闲时隙为第N个连续的空闲时隙,如退避计数器的计数值T>步长n,n=kN,k=1或2,将计数值T减去步长n;否则,将计数值T减去1;B3、如计数值T大于0,转B2步;如当前的计数值T等于0,即进行接入;若接入失败,则转C步;C、将CW乘以2再加1作为更新后的CW;然后,重新进行B步的操作,直至接入成功。该方法的信道利用率高,接入时延低,接入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4722562B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510111362.2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控制工艺,采用分区填埋并对填埋垃圾进行曝气和渗滤液回灌操作影响场内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与酶促反应,加快城市生活填埋垃圾生物降解与沉降。曝气和渗滤液回灌操作控制在:渗滤液回灌量以体积分数计为15%~30%;回灌频率为2~3d/次,曝气频率为1:1~1:2;当前期填埋垃圾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下进行后续填埋,可有效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本发明工艺可显著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与降低污染负荷可有效加快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加速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4722562A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申请号:CN201510111362.2
申请日:2015-03-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控制工艺,采用分区填埋并对填埋垃圾进行曝气和渗滤液回灌操作影响场内微生物的生长代谢与酶促反应,加快城市生活填埋垃圾生物降解与沉降。曝气和渗滤液回灌操作控制在:渗滤液回灌量以体积分数计为15%~30%;回灌频率为2~3d/次,曝气频率为1:1~1:2;当前期填埋垃圾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下进行后续填埋,可有效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本发明工艺可显著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与降低污染负荷可有效加快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加速垃圾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
-
公开(公告)号:CN103302077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06762.2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B09B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控制工艺:采用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处理城市生活垃圾使快速生物降解,适当控制填埋垃圾的温度与压实密度,运行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条件为30~40℃,垃圾的压实密度为450~650kg/m3。采用本发明的手段,通过控制所述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和压实密度,可有效加快填埋垃圾的生物降解过程,降低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难度和处理成本,加速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增加填埋场的有效库容,对于加速填埋场地的复用和矿化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实现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8186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410335098.X
申请日:2024-03-2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C12N15/867 , C12N5/10 , C12Q1/02 , G01N33/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干细胞的神经保护药物筛选模型及其构建方法,涉及药物有效成分筛选技术领域。其构建方法为:以神经生长因子NGF为启动子,合成目的基因,连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构建质粒载体,慢病毒转染入宿主细胞,建立稳定细胞株;对何首乌主要单体成分进行神经保护作用筛选,得到活性单体;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验证;采用大鼠脑卒中后抑郁模型,进行体内药效学验证,确认其是否可以对大鼠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即得到基于干细胞的神经保护药物筛选模型。本发明成功构建具有筛选神经保护活性成分的筛选模型,能够解决中药材成分复杂,微量成分众多、药效成分不明、作用机制不清、质量控制指标与临床功效成分脱离等难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