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材三维拉弯成形性预测评价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4697B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710969367.8

    申请日:2017-10-18

    Inventor: 刘杰 万里翔 王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材三维拉弯成形性预测评价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预测型材在三维拉弯后及回弹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而得到型材三维拉弯成形性;S2、根据型材在三维拉弯后及回弹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评价型材三维拉弯成形性;S3、根据有限元计算模型和成形性要求,优化三维拉弯成形性参数,进而优化三维拉弯成形性。本发明可以进行型材的三维弯成形性预测、评价与优化,避免或减少开模、试模工作,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明显缩短开发周期,使拉弯成形零件更具市场竞争力。

    一种内燃机锂电池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温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119027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601459.1

    申请日:2015-09-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燃机锂电池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其包括内部带有热交换器的电池组1;锂电池内部的温度传感器2;与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相连的以实现冷热传递的空调系统5;与进出气管道和电脑控制器相连的阀系;与电池组1、空调系统5、电动机控制器9相连的电脑控制器3。本发明温度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汽车尾气对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输送热量,使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温度升高,当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温度过高时而通过空调系统5对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输送冷气,可以使得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温度降低,实现了锂电池组在不同环境下始终处于一个恒温状态下工作,有效延长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一种型材三维拉弯成形性预测评价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704697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969367.8

    申请日:2017-10-18

    Inventor: 刘杰 万里翔 王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型材三维拉弯成形性预测评价优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预测型材在三维拉弯后及回弹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而得到型材三维拉弯成形性;S2、根据型材在三维拉弯后及回弹后的有限元计算结果评价型材三维拉弯成形性;S3、根据有限元计算模型和成形性要求,优化三维拉弯成形性参数,进而优化三维拉弯成形性。本发明可以进行型材的三维弯成形性预测、评价与优化,避免或减少开模、试模工作,减少生产成本的同时明显缩短开发周期,使拉弯成形零件更具市场竞争力。

    甲醇锂电池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排气余热回返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99900A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510431730.1

    申请日:2015-07-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Y02T10/6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醇锂电池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排气余热回返系统,设置在甲醇锂电池混联式混合汽车上以回收利用甲醇发动机尾气余热,混合汽车动力由与甲醇改质气装置8气路相连的甲醇发动机和锂电池2提供,甲醇改质气装置8设置有电加热器9,其特征在于,由控制器、受控制器控制的阀系和相应的管路、为控制器1提供温度信息的温度传感器构成动力排气余热回返系统:发动机5的尾气口与第一换向阀4的进气端气路连接;第一换向阀4的出气端具有三条支路,即通过消音器11排空的第一支路、为锂电池2外腔加热的第二支路和为甲醇改质气装置8提供辅助热量的第三支路。本发明尾气热量回收利用系统,可将排气余热充分利用以达到节约不可再生能源和保护环境的目的,适用于各类载荷的混合动力汽车。

    金属波纹管的生产工艺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564958C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710050019.7

    申请日:2007-09-14

    Inventor: 吴穷 万里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波纹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波片冲裁及压延变形;②喷丸处理;③焊接;⑤热处理;⑥嵌石墨环;⑦挑环;⑧整形;⑨抛光。本发明的工艺适合单层或多层波片的金属焊接波纹管,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喷丸处理后,使波片产生一定的微变形,提高了波纹管的疲劳寿命,可降低波纹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破裂和断裂损坏;同时发明的焊接工艺方法增加了波纹管的焊接强度,减少了波纹管在焊接时的氧化;本发明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减少了波纹管热处理时产生的氧化,并使其弹性特性比较稳定。因而发明的焊接和热处理工艺方法减少了波纹管在使用过程中的失弹、破裂和断裂损坏。

    金属波纹管的生产工艺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4540A

    公开(公告)日:2008-03-19

    申请号:CN200710050019.7

    申请日:2007-09-14

    Inventor: 吴穷 万里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波纹管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①波片冲裁及压延变形;②喷丸处理;③焊接;⑤热处理;⑥嵌石墨环;⑦挑环;⑧整形;⑨抛光。本发明的工艺适合单层或多层波片的金属焊接波纹管,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喷丸处理后,使波片产生一定的微变形,提高了波纹管的疲劳寿命,可降低波纹管在使用过程中的破裂和断裂损坏;同时发明的焊接工艺方法增加了波纹管的焊接强度,减少了波纹管在焊接时的氧化;发明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减少了波纹管热处理时产生的氧化,并使其弹性特性比较稳定。因而发明的焊接和热处理工艺方法减少了波纹管在使用过程中的失弹、破裂和断裂损坏。

    一种太阳能汽车顶板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766137U

    公开(公告)日:2017-12-19

    申请号:CN201720297750.9

    申请日:2017-03-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太阳能汽车顶板,由双层钢板构成的顶板和置于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构成。一个以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嵌合安装在顶板一(1)和顶板二(5)上开设的相应矩形开孔内;矩形开口具有冲压成型的翻边;顶板一(1)和顶板二(5)的翻边对齐并焊接在一起;太阳能电池板通过类工字型封装条(3)置于顶板一(1)和顶板二(5)的翻边上。采用本实用新型太阳能顶板,在不影响汽车风阻、外观、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既充分利用了汽车外部空间,又保证了车身的强度。

    一种双结构单元的波形片

    公开(公告)号:CN209026044U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21767363.8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结构单元的波形片,该波形片为一扇形结构,扇形结构中间位置设置有一由外向内的分开槽,分开槽的一侧为第一结构单元,另一侧为第二结构单元;其在受压过程中表现为有非线性力-位移特性的波形弹簧。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可以有效加强从动盘轴向非线性刚度特性抗疲劳衰减的能力,使汽车起步平稳、换挡平顺,提高离合器接合舒适性。

    一种内燃机锂电池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温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004418U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20730134.9

    申请日:2015-09-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燃机锂电池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组温度控制系统。其包括内部带有热交换器的电池组1;锂电池内部的温度传感器2;与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相连的以实现冷热传递的空调系统5;与进出气管道和电脑控制器相连的阀系;与电池组1、空调系统5、电动机控制器9相连的电脑控制器3。本实用新型温度控制系统能够通过汽车尾气对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输送热量,使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温度升高,当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温度过高时而通过空调系统5对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输送冷气,可以使得锂电池组热交换器腔体1温度降低,实现了锂电池组在不同环境下始终处于一个恒温状态下工作,有效延长锂电池组的使用寿命。

    一种新型波形片及带该波形片的传扭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9026045U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821763557.0

    申请日:2018-10-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波形片及带该波形片的传扭装置,该传扭装置包括若干个新型波形片、两个环形摩擦片和铆钉;若干个新型波形片沿周向布置,两个摩擦片分别贴合于周向布置的波形片的两侧表面;每个波形片均通过铆钉穿过外侧铆接孔与其两侧的摩擦片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带波形片的传扭装置结构合理且安装方便,能够传递较大的扭矩,减少了传统波形片在压缩过程中应力较为集中的现象,其中波形片与摩擦片的接触面积较大且受力均匀,从而减少离合器在重复分离、接合后波形片轴向力-位移特性的衰退,提高了波形片抗疲劳衰退的性能以及摩擦片的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