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0668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94919.1
申请日:2024-08-11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40/35 , G06N5/022 , G06N3/0464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信念的情感支持对话方法,利用过去的对话信息、用户性格、情绪、场景共同构成用户的特征向量,然后基于大语言模型代理和知识图谱的方式,生成发散性扩充模型,得出用户情景向量。基于心智理论的一致性算法,在信息流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前提下,生成一致性检验模型,将情景向量映射为用户的信念向量,加入到信念库中。本方法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角度,模拟了人与系统之间的认知过程,总体上分为三步——觉察、猜测、验证。在动态获取了对话的基本信息之后,利用发散性扩充模型通过生成详细的描述文本和知识链,增强了对用户的认知。随后经过一致性模型确保了信念信息的动态更新情况与用户真实情况的高度相关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06057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061428.6
申请日:2023-01-14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T17/00 , G06V40/10 , G06V10/10 , G06V10/40 , G06V10/766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终端设备的轻量级三维虚拟分身生成方法,利用手机摄像头实时采集当前用户的图像信息,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将大小裁剪至256×256并完成标准化;利用双分支网络分别提取图像的低级特征与高级特征,并完成特征融合,进而对图像进行不同粒度地刻画;采用回归模块分别输出SMPL人体模型的身体形状参数,进而恢复出三维人体模型;利用三维渲染工具,得到三维模型在相机视角K下的二维图像,并输出至用户屏幕。本发明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嵌入式设备快速地在元宇宙中创建一个自己的虚拟分身。
-
公开(公告)号:CN118364072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13641.3
申请日:2024-04-08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16/332 , G06F16/732 , G06F16/783 , G06F16/787 , G06F40/30 , G06V20/40 , G06V10/62 , G06V10/80 , G06V10/82 , G06N3/045 , G06N3/0455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视频对话生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级联时空注意力网络的高效细粒度视频对话生成方法,包括:将待处理视频输入至视觉Transformer模型中,获得视觉语义特征;将与待处理视频对应的对话上下文输入至BERT模型中,获得对话上下文语义特征;利用级联时空注意力网络,基于对话上下文语义特征和视觉语义特征,得到与对话上下文相关的视频片段集合和空间区域集合,并基于这两个集合得到视频时空特征;利用迭代式跨模态交叉注意力网络,基于对话上下文和视频时空特征,得到跨模态交互语义特征;基于跨模态交互语义特征生成对话回复,从而准确捕捉视频与对话上下文之间的语义关联,生成高质量的对话回复。
-
公开(公告)号:CN1176682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579520.8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IPC: G06F16/335 , G06F16/332 , G06F16/35 , G06N5/022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群智策略的情感引导对话内容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用户的历史对话信息确定目标用户的境遇特征和历史情感状态,根据目标用户的当前对话输入,确定目标用户的当前情感状态;基于情感融合机制对历史情感状态和当前情感状态进行融合,得到目标用户的细粒度情感融合特征;将历史对话信息及其对应的历史引导策略、当前对话输入、细粒度情感融合特征、以及境遇特征,输入至设置有交叉注意力模块的生成模型中,确定本轮引导策略,并生成相应响应,从而从对话上下文中提取并融合用户的细粒度情感状态,再结合历史引导策略来预测当前引导策略,从而生成贴切、精准的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943205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97045.6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西北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态界面增强增韧的自修复水性聚氨酯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自修复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制备水性聚氨酯乳液;将聚乙烯吡咯烷酮均匀分散于乙醇溶液中,加入多官能度硫醇和多官能度异氰酸酯,加入含氨基的咪唑类单体,得到微球粉末;将微球粉末均匀分散于水性聚氨酯乳液中,加入金属盐溶液,随后挥发水分形成膜材料,即得基于动态界面增强增韧的自修复水性聚氨酯复合弹性体。本发明通过对水性聚氨酯的结构进行设计,对微球的表面进行改性,引入动态界面二者复合,得到了综合性能优异的自修复水性聚氨酯弹性体,实现了弹性体的强度、韧性和自修复能力的同时提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