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蒙砂玻璃的制备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22896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346833.2

    申请日:2023-04-03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水蒙砂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纳米SiO2微球的制备:将SiO2微球粉末存放在离心管中备用;步骤二、聚甲基氢硅氧烷改性纳米SiO2微球的制备:并加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进行催化反应,在室温下将混合搅拌,步骤三、玻璃基片的预处理:烘干后的玻璃基片放入浓硫酸和双氧水体积比为3:1的溶液中浸泡,将浸泡过液的玻璃片在蒸馏水中超声清洗烘干后标号备用;步骤四、改性纳米SiO2膜的制备:缓慢提拉离开溶液,本发明采用蒙砂工艺在玻璃表面成功形成了疏水性膜层结构,该膜层结构由尺寸均一的纳米二氧化硅材料经过改性后制备得到,具有良好的附着力及较高的疏水性能,对玻璃表面无破坏,大大拓宽了玻璃表面深加工的应用领域。

    一种连续微流合成纳米铁酸银/钛酸钡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50710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211117849.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续微流合成纳米铁酸银/钛酸钡复合粉体的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将九水合硝酸铁溶于乙二醇中,再加入硝酸银、柠檬酸,超声辅助溶解后,再加入乙醇胺,50‑60℃磁力搅拌1h;S2: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二乙二醇中,再加入八水合氢氧化钡,超声辅助溶解后,加入钛酸四丁酯和3mol/LNaOH溶液,在紫外光辐射条件下,磁力搅拌1h;S3:将铁酸银前驱体溶胶和钛钡前驱体溶胶混合均匀后,在流速为0.17ml/s的蠕动泵连续推进作用下,微波辐照反应15‑30min,离心、洗涤、真空干燥后,再于1050℃煅烧,即得。本发明通过借助蠕动泵实现连续推进,形成连续流动的反应体系,并在微波条件下加热反应体系,从而大大提高纳米铁酸银/钛酸钡复合粉体的生产效率。

    一种紫外协同合成纳米钛酸钡粉体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75394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107930.3

    申请日:2021-09-22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紫外协同合成纳米钛酸钡粉体的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将分散剂溶于正丁醇中,再加入Ba(OH)2·8H2O,超声辅助溶解后,继续加入钛酸四丁酯,在功率为120‑130W、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辐射条件下,磁力搅拌0.5‑1h,以抑制钛酸四丁酯水解缩聚,得到钛钡前驱体溶液;S2:将钛钡前驱体溶液置于40‑60℃水浴环境中,在功率为3‑5W、波长为410nm的紫外光辐射条件下,水浴搅拌反应2‑3h,离心分离出固体产物,再用水和无水乙醇交替洗涤5次,70℃真空干燥后,即得。本发明首次利用紫外辐射辅助合成钙钛矿型纳米钛酸钡粉体,在紫外线辐射作用下,原位生成羟基自由基,抑制钛的水解速度,紫外线活化钛源、钡源,因而,实现在40‑60℃常压环境中快速合成纳米晶钛酸钡。

    一种具有磨头位置补偿功能的小型湿式磨粉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473861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229378.0

    申请日:2020-11-06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磨头位置补偿功能的小型湿式磨粉设备,包括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所述第一动力轴内部贯通开设有进料轴腔,所述第二动力轴内部开设有螺钉安装腔,第一动力轴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研磨头,所述螺钉安装腔中活动设置有限位螺钉,所述第二动力轴顶部和第一研磨头之间设置有第二研磨头,所述第二研磨头与限位螺钉螺纹连接,所述第二研磨头与第二动力轴之间连接有补偿弹簧。本发明能够针对物料进行粉末制备,通过限位螺钉和补偿弹簧支撑结构,解决研磨头磨损后需要频繁更换的问题,结构简单、安装拆卸快速、使用方便并且具备补偿功能的双向转动封闭式粉末研磨装置,使得本发明的设备可以长期稳定使用。

    一种双金属镍钼硒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1585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210334376.0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绿色能源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金属镍钼硒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镍源和钼源加入到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移至反应釜中,于烘箱中进行水热反应,自然冷却后分离、干燥,得到镍钼前聚体;然后将硒粉和制得的镍钼前聚体于管式炉加热区内煅烧,得到镍钼硒化物;最后将制得的镍钼硒化物与导电剂、粘结剂的悬浮液加入乙醇中混合,研磨制成均匀的浆料并均匀涂覆到洗净的泡沫镍上,烘干即得双金属镍钼硒化物电极材料NiMoSex;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极材料的应用。本发明整体步骤简单,所制得的双金属镍钼硒化物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高、比容量高,且稳定性好,实用性强。

    一种双金属镍钼硒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715857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34376.0

    申请日:2022-03-30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绿色能源材料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金属镍钼硒化物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镍源和钼源加入到水/乙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后移至反应釜中,于烘箱中进行水热反应,自然冷却后分离、干燥,得到镍钼前聚体;然后将硒粉和制得的镍钼前聚体于管式炉加热区内煅烧,得到镍钼硒化物;最后将制得的镍钼硒化物与导电剂、粘结剂的悬浮液加入乙醇中混合,研磨制成均匀的浆料并均匀涂覆到洗净的泡沫镍上,烘干即得双金属镍钼硒化物电极材料NiMoSex;本发明还提供了该电极材料的应用。本发明整体步骤简单,所制得的双金属镍钼硒化物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高、比容量高,且稳定性好,实用性强。

    一种微米级大尺寸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55595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178532.9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米级大尺寸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技术领域。其制备方法包括:将表面活性剂、模板剂和HCl三者混合,通过搅拌使得表面活性剂、模板剂溶解在HCl水溶液中;向混合物中加入硅烷,在室温下搅拌,得到白色絮状物;将其老化一段时间,得到白色沉淀一;通过离心、干燥得到白色沉淀二;将其煅烧以去除表面活性剂,即得。结果表明,SiO2微球直径为1~10μm的球形颗粒状介孔结构,比表面积大约为775m2/g,平均孔径大约为0.5nm,为典型的介孔结构,偏光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静止状态有利于SiO2微球的长大。扫面电镜表明,微球颗粒呈单分散状态,粒径在8‑10um。

    一种精确分离纳米-微米粉体颗粒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8568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283057.6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确分离纳米‑微米粉体颗粒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称取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淀粉磷酸钠、聚氧乙烯、阿拉伯胶或果胶的一种,将其配置成粘度范围为0.01‑1000Pa·s的粘度分离溶液;将粘度分离溶液转移至分离容器中形成粘度梯度分离系统;将待分离粉体溶液粘度梯度分离系统内形成粘度梯度混合溶液;将若干组粘度梯度混合溶液抽出,获得均一性粉体颗粒,本发明采用重力沉降、离心分离结合粘度梯度溶液对待分离的粉体溶液进行多级粉体,分离精度高达50‑100nm,其相较于传统离心或沉降分离方式拥有更高的分离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分离能耗和分离成本,拓宽了粉体材料的精细化制备和应用场景。

    一种纳米硫化铜/偏锡酸锌包覆中空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63681B

    公开(公告)日:2023-10-03

    申请号:CN202111059300.3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蚌埠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纳米硫化铜/偏锡酸锌包覆中空玻璃微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1:硅烷偶联剂表面改性;S2:HF表面开孔;S3:负载偏锡酸锌:将四氯化锡溶于无水乙醇中,滴加醋酸锌溶液,控制Sn4+、Zn2+摩尔比为1:1,搅拌均匀后,加入开孔中空玻璃微珠,超声分散后,再加入NaOH溶液调节pH至12‑13,搅拌均匀后,于120‑140℃水热反应2‑10h,过滤、洗涤、干燥后,再于400‑550℃热处理6h,即得;S4:负载纳米硫化铜。本发明产品中纳米硫化铜与纳米偏锡酸锌复合成P‑N型异质结,使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向不同方向进行转移,实现二者的有效分离,进而提高光催化效率及催化稳定性,同时,纳米硫化铜禁带宽度仅2.0eV,扩大光谱吸收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