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节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9114B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0880114887.X

    申请日:2008-10-17

    Inventor: 荻野明

    Abstract: 球节的制造过程中在使承窝壁的直径缩小时恰当地控制承窝和球部之间的间隙而不在承窝的外表面产生接合线或褶皱。在球节(10)的球部(14)容纳在承窝内的状态下支撑具有球部(14)的第1构件和具有承窝(16)的第2构件。一对模具(20、30)从径向外侧夹住围绕承窝(16)的开口(17)的壁(18),并反复进行接近或远离的小幅振动且渐渐接近并朝径向内侧断续地挤压壁(18)。断续挤压的各间隔中,支撑转动装置(40)使承窝(16)(第2构件(15))以其中心轴为中心仅小距离转动。结果,模具(20、30)对遍布于承窝(16)的壁(18)外表面的整个外周上的多个点进行逐一挤压,承窝(16)的壁向内侧弯曲并且其直径缩小。

    制管方法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108707A

    公开(公告)日:2013-05-15

    申请号:CN201180041413.9

    申请日:2011-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23/035 B21C23/085 B21C23/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管方法,包括:第一工序,从第一方向对工件进行第一反挤压加工,由此制作第一有底筒状体(12),其中,在进行上述第一反挤压加工时打入第一冲头(11);第二工序,从上述第一方向对上述第一有底筒状体(12)进行第二反挤压加工,由此制作第二有底筒状体(14),其中,在进行上述第二反挤压加工时,在上述第一有底筒状体(12)的内表面引导下打入第二冲头(13);以及第三工序,通过在上述第二有底筒状体(14)的底部开孔,由此制作具有贯通孔(16a)的第一筒状体(16)。

    制管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108707B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申请号:CN201180041413.9

    申请日:2011-09-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C23/035 B21C23/085 B21C23/18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管方法,包括:第一工序,从第一方向对工件进行第一反挤压加工,由此制作第一有底筒状体(12),其中,在进行上述第一反挤压加工时打入第一冲头(11);第二工序,从上述第一方向对上述第一有底筒状体(12)进行第二反挤压加工,由此制作第二有底筒状体(14),其中,在进行上述第二反挤压加工时,在上述第一有底筒状体(12)的内表面引导下打入第二冲头(13);以及第三工序,通过在上述第二有底筒状体(14)的底部开孔,由此制作具有贯通孔(16a)的第一筒状体(16)。

    球节的制造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9114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880114887.X

    申请日:2008-10-17

    Inventor: 荻野明

    Abstract: 球节的制造过程中在使承窝壁的直径缩小时恰当地控制承窝和球部之间的间隙而不在承窝的外表面产生接合线或褶皱。在球节10的球部14容纳在承窝内的状态下支撑具有球部14的第1构件和具有承窝16的第2构件。一对模具20、30从径向外侧夹住围绕承窝16的开口17的壁18,并反复进行接近或远离的小幅振动且渐渐接近并朝径向内侧断续地挤压壁18。断续挤压的各间隔中,支撑转动装置40使承窝16(第2构件15)以其中心轴为中心仅小距离转动。结果,模具20、30对遍布于承窝16的壁18外表面的整个外周上的多个点进行逐一挤压,承窝16的壁向内侧弯曲并且其直径缩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