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氯塑料的脱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49500B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610846123.6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氯塑料的脱氯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碱性物质与含氯塑料进行热解反应,得到氯盐和烃;所述碱性物质包括铁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含氯塑料包括聚氯乙烯。本发明在含氯塑料热解过程中加入了特定的碱性物质,使含氯塑料中的氯元素生产非气相的氯盐,在保证含氯塑料顺利脱氯的同时,不产生气态氯化氢,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含氯塑料脱氯时,塑料中的氯元素几乎全部被固定于氯盐中。

    一种单晶金属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00112A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610810634.2

    申请日:2016-09-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30B29/02 C30B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晶金属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塑料与金属氧化物混合,在保护气氛中加热进行反应,得到单晶金属;所述塑料包括聚氯乙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含聚氯乙烯的塑料作为氯化剂兼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单晶金属,含聚氯乙烯的塑料经加热降解后可生成氯化氢与含碳、氢元素的小分子及单质可在较低温度下与金属氧化物发生氯化、还原反应,较低的反应温度可抑制生成的单晶金属间的融合长大,从而使得到的单晶金属的粒度可控,并且该方法还具有反应速度快、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特点。

    复合金属碳酸盐界面层、制备方法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96808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52055.4

    申请日:2025-04-1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复合金属碳酸盐界面层、制备方法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所述复合金属碳酸盐界面层设置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钙钛矿活性层和电子传输层之间,由两种不同的碱金属碳酸盐层组成,分别为第一碱金属碳酸盐层和第二碱金属碳酸盐层;所述第一碱金属碳酸盐层形成在靠近所述钙钛矿活性层的一侧,选自碳酸铯、碳酸钾或碳酸钠;所述第二碱金属碳酸盐层形成在靠近所述电子传输层的一侧,选自碳酸铷、碳酸钾或碳酸钠。本申请的双层结构不仅能够协同提升器件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而且突破了现有界面层厚度通常限制在2nm以内的设计约束,使界面总厚度可稳定达到1nm‑5nm,并在此厚度范围内仍保持优异的电荷传输性能与界面功能整合能力。

    一种含氯塑料的脱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49500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846123.6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氯塑料的脱氯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碱性物质与含氯塑料进行热解反应,得到氯盐和烃;所述碱性物质包括铁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氢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氢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含氯塑料包括聚氯乙烯。本发明在含氯塑料热解过程中加入了特定的碱性物质,使含氯塑料中的氯元素生产非气相的氯盐,在保证含氯塑料顺利脱氯的同时,不产生气态氯化氢,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进行含氯塑料脱氯时,塑料中的氯元素几乎全部被固定于氯盐中。

    一种金属微粉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16706A

    公开(公告)日:2016-12-14

    申请号:CN201610810726.0

    申请日:2016-09-0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F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微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塑料与金属氧化物混合,在保护气氛中加热进行反应,得到金属微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塑料作为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制备金属微粉,塑料经加热降解后可生成含碳、氢元素的小分子及单质可在较低温度下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较低的反应温度可抑制生成的金属微粉间的融合长大,从而使金属微粉的粒度可控,并且该方法还具有反应速度快、节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特点。

    一种硅量子点白光LED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21367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18106.3

    申请日:2015-05-0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何耀 杨柳 钟旖菱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33/56 H01L33/5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量子点白光LED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了目前传统LED技术中需要消耗稀土资源,显色性偏低,稳定性差和不够环保以及二六族或三五族量子点LED光转换器重金属含量高,污染严重等问题;该硅量子点白光LED包括散热底座、金线、硅量子点及硅胶混合物、蓝光芯片、取光透镜、填充硅胶和电极,通过将黄绿光硅量子点按比例混合于硅胶中,涂在已固好晶焊好线的蓝光芯片上,待硅胶固化后,在蓝光芯片上盖上取光透镜,之后在取光透镜内填充满填充硅胶,填充硅胶固化后即得到硅量子点白光LED。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