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84040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210258167.2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预测转矩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首先从全部小虚拟电压矢量中挑选代价函数值最低的目标小虚拟电压矢量,再依此挑选目标中虚拟电压矢量,限定最终的目标电压矢量挑选范围,最后从目标小虚拟电压矢量和目标中虚拟电压矢量所限定的范围内,挑选出该范围内代价函数值最小的目标电压矢量,极大的减少了计算目标电压矢量的计算次数,不需要对每个电压矢量进行计算,大大减少了实现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的时间。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压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64292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371066.2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压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所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压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建立空间坐标系,将空间分解为扇区,在获取得到对应的最优电压矢量后,可以将电压矢量分解为零矢量以及两个边界矢量从而达到由三矢量进行对应的电压输出的情况。与以往的双矢量的分解相比,本方案通过三矢量的引入,只需要固定其中任意矢量,从而另外的两个矢量无论方向还是幅值均为可控,从而在每次电压输出前利用计算得到的最优电压矢量所处扇区中的两个边界矢量和零矢量共三个矢量去合成输出的最优电压矢量,达到输出的电压矢量幅值,方向均可控的目的,有效提升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性能。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64166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44397.X

    申请日:2024-03-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驱动方法,包括:采样k时刻的永磁同步电机的定子电流;读取k和k‑1时刻的参考电流,并读取k‑1时刻和k‑2时刻的参考基本电压矢量;多一步延迟预测后估算参考基本电压矢量;选择最优基本电压矢量;根据所述最优基本电压矢量和代价函数确定开关序列,并产生脉冲,以驱动所述永磁同步电机。与传统MPC对比,本发明完全避免了系统参数的介入,拥有较好的鲁棒性。与传统MFPC对比,本发明对参考VV进行估算,并引入了多电压矢量的方法,从而拥有更好的稳态性能。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最优占空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505821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34909.7

    申请日:2023-04-21

    Applicant: 苏州大学

    Inventor: 杨勇 李相澄 孙俊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SVM的基于永磁同步电机最优占空比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第一个周期中,测量三相电流,将测量数据经过两次坐标变换获得d轴与q轴电流;计算该第一个周期内六个基本电压矢量的最优占空比,再将六个占空比优化后的电压矢量代入预设公式,计算下一时刻的预测电流值;将六组预测电流值代入代价函数g,得到第一个最优电压矢量,所述最优电压矢量对应代价函数g值最小;在第一个周期结束后,从剩余五个基本电压矢量中再选取两个最优电压矢量,利用SVM生成脉冲信号作用到逆变器中。本发明将每周期的六次电压矢量寻优降到三次,可以在系统运行大部分时间内降低计算负担。

    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压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64292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211371066.2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压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电子技术领域。所提供的永磁同步电机三电压矢量模型预测控制方法,通过建立空间坐标系,将空间分解为扇区,在获取得到对应的最优电压矢量后,可以将电压矢量分解为零矢量以及两个边界矢量从而达到由三矢量进行对应的电压输出的情况。与以往的双矢量的分解相比,本方案通过三矢量的引入,只需要固定其中任意矢量,从而另外的两个矢量无论方向还是幅值均为可控,从而在每次电压输出前利用计算得到的最优电压矢量所处扇区中的两个边界矢量和零矢量共三个矢量去合成输出的最优电压矢量,达到输出的电压矢量幅值,方向均可控的目的,有效提升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性能。

    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17795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2310286510.9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三相电流及电机转速,对所述三相电流进行矢量变换;计算定子磁链误差矢量,并进行矢量旋转,确定定子磁链误差矢量对应的电压矢量所处三角形区域;计算候选电压矢量,依据代价函数评估最优电压矢量;根据所述最优电压矢量逆变电路输出最优开关序列给实际驱动系统。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升了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控制性能,降低了转矩脉动和电流谐波;降低了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在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中的计算负担,进一步增强了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案的实用性。

    一种微型荧光分子荧光增强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5067524A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510492958.1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荧光分子荧光增强器件,它包括基底、组装在所述基底任一表面的多个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表面且覆盖所述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高分子涂层,所述高分子涂层的厚度为40~90nm,所述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厚度为20~50nm。本发明微型荧光分子荧光增强器件,一方面在基底任一表面平铺富含自由电子的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并在基底表面形成可以覆盖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高分子涂层,另一方面精确控制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和高分子涂层的厚度,这样能够荧光分子的荧光增强,可靠性和重复性较好。

    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17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286510.9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电流预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三相电流及电机转速,对所述三相电流进行矢量变换;计算定子磁链误差矢量,并进行矢量旋转,确定定子磁链误差矢量对应的电压矢量所处三角形区域;计算候选电压矢量,依据代价函数评估最优电压矢量;根据所述最优电压矢量逆变电路输出最优开关序列给实际驱动系统。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升了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的控制性能,降低了转矩脉动和电流谐波;降低了离散空间矢量调制技术在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中的计算负担,进一步增强了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案的实用性。

    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预测转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584040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258167.2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矢量调制的永磁同步电机预测转矩控制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首先从全部小虚拟电压矢量中挑选代价函数值最低的目标小虚拟电压矢量,再依此挑选目标中虚拟电压矢量,限定最终的目标电压矢量挑选范围,最后从目标小虚拟电压矢量和目标中虚拟电压矢量所限定的范围内,挑选出该范围内代价函数值最小的目标电压矢量,极大的减少了计算目标电压矢量的计算次数,不需要对每个电压矢量进行计算,大大减少了实现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模型预测转矩控制方法的时间。

    一种微型荧光分子荧光增强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5067524B

    公开(公告)日:2018-05-15

    申请号:CN201510492958.1

    申请日:2015-08-12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荧光分子荧光增强器件,它包括基底、组装在所述基底任一表面的多个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以及形成在所述基底表面且覆盖所述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高分子涂层,所述高分子涂层的厚度为40~90nm,所述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厚度为20~50nm。本发明微型荧光分子荧光增强器件,一方面在基底任一表面平铺富含自由电子的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并在基底表面形成可以覆盖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的高分子涂层,另一方面精确控制贵金属核壳纳米粒子和高分子涂层的厚度,这样能够荧光分子的荧光增强,可靠性和重复性较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