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镁合金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83416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915866.X

    申请日:2015-12-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MgH2粉末与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的丙酮溶液混合制备胶状物质;在注射容器中‑2~‑5℃保温至少40min;注射针孔直径为100~500μm;注射容器安装在一个3D自动打印的设备上;控制3D自动打印设备按照预先设定的图案将注射容器中的胶状物质于常温下打印在SiO2玻璃基板上,获得多孔镁合金坯体;室温静置后放入真空炉中进行加热,1~3℃/min升温到180~200℃保温30~60min,升温到400~500℃保温60~120min;随炉冷却,得到所需要的多孔镁合金。本发明可以有效避免常规方法需要解决镁合金氧化和燃烧的问题,方法简单、容易控制、适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钛合金的表面强化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49934A

    公开(公告)日:2016-02-24

    申请号:CN201510915774.1

    申请日:2015-12-13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3C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的表面强化处理方法,(1)将待处理的钛合金试件放置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2)在玻璃管中放入氯酸钾和MnO2;(3)先对玻璃管进行抽真空处理,再通入氩气,使其维持在一个大气压,然后封管;(4)将玻璃管放置在密闭的加热炉中,对加热炉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通入氩气,维持在一个大气压,关闭阀门;(5)加热炉升温到900~910℃并进行保温,然后随炉冷却;(6)冷却后将所述玻璃管击碎,得到所需要的钛合金试件。本发明可以实现表面无氧化膜渗氧,消除氧化膜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影响试件的表面光亮;同时,该方法可处理复杂形状的零件;硬化效果好、均匀,且可以控制,大大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通过氢化钛来制备石墨烯增强钛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0982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726532.8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05 C22C1/10 C22C1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氢化钛来制备石墨烯增强钛基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混粉:将氢化钛粉末与石墨烯粉末按一定的比例共同放置于球磨罐中进行球磨混料,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粉体;(2)压坯:将步骤(1)中的复合粉体通过冷等静压处理压制成预制体;(3)脱氢:将步骤(2)中的预制体放入到真空炉中进行加热脱氢,脱氢结束后,随炉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坯料;(4)烧结: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的技术对脱氢后的坯料进行烧结,得到成品石墨烯增强钛基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能够避免直接使用钛粉,防止钛与石墨烯在混粉过程中发生反应,保证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优良。

    激光加工中心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414769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0822330.3

    申请日:2015-11-24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加工中心,包括控制系统、激光器、光路系统、加工机床、聚光系统、激光刀头、气源和废料接收装置,所述激光刀头活动安装在所述加工机床上,所述光路系统连接在所述激光器和所述激光刀头之间,所述激光刀头中设有保护气喷咀,所述保护气喷咀与所述气源连通,所述聚光系统位于所述光路系统与所述激光刀头之间,所述废料接收装置位于所述激光刀头的下方,所述激光器和加工机床均与所述控制系统通信连接。该激光加工中心工作效率高,加工精度高,并且节能环保。

    多孔钽工件的纤维编织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41876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133594.8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钽工件的纤维编织法,其包括:S1.建立几何模型,并进行计算;S2.加工形成钽箔条带;S3.纤维编织,形成由钽箔条带编织而成的层状结构;S4.将得到的各层状结构进行堆积;S5.加热加压;S6.烧结,冷却至室温,获得本发明的多孔钽工件。本发明的多孔钽工件的纤维编织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精确控制钽箔薄条带的尺寸,进行二维纤维编织制备成网状的纤维薄层。并通过层层堆积,加热加压,按照一定的加热烧结成形得到生物多孔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应用于医疗行业,并解决了使用粉末进行层层堆积时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其他烧结法、气相沉积法带来的有害残留物质的问题。

    激光烧结的多孔石墨烯增强钛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97091B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510726185.9

    申请日:2015-10-30

    Applicant: 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2C1/05 C22C1/10 C22C14/00 Y02P10/29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烧结的多孔石墨烯增强钛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混粉:将氢化钛粉末、钛粉末以及石墨烯粉末按一定的比例共同放置于球磨罐中进行氩气保护的间歇球磨混料,混合均匀得到复合粉体;(2)激光点阵或线阵烧结:用激光点阵或线阵多层烧结的技术对步骤(1)中的复合粉体进行烧结,使氢化钛脱氢并与钛和石墨烯烧结成一体,氢化钛粉末分解的氢气在激光烧结快速熔凝过程中起造微孔作用,激光点阵或线阵形成烧结材料的宏观孔隙,从而制备成块体多孔石墨烯增强钛基纳米复合材料。该方法能够防止钛与石墨烯发生反应,保证制备出的纳米复合材料性能优良。

    一种回转体零件再制造增减材一体机

    公开(公告)号:CN105619083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098512.5

    申请日:2016-02-2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P23/04 C23C24/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体零件再制造增减材一体机,包括箱体、动力装置、激光熔敷头和用于夹持回转体零件的左、右夹持架,左持架固定在箱体中,右持架左右移动定位在箱体中,左、右夹持架的轴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动力装置固定安装在左夹持架背向右夹持架的一侧面上,回转体零件与动力装置传动连接并转动定位在左、右夹持架上,激光熔敷头左右移动安装在箱体中,激光熔敷头位于回转体零件的正上方,激光熔敷头的后侧固设一进料管,还包括一机加工装置,机加工装置左右移动安装在箱体中,机加工装置位于回转体零件的前方。该一体机将再制造加工过程中的增、减材加工集合到同一个设备上,提高了再制造加工效率高,保证了加工精度。

    一种生物多孔镁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316515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712585.4

    申请日:2015-10-28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不锈钢丝进行编织,得到不锈钢丝编织体;B)将熔化的镁合金浇注在所述步骤A)得到的不锈钢编织体上,得到镁合金铸造体;C)将所述步骤B)中的镁合金铸造体浸入腐蚀溶液中,得到多孔镁合金,所述腐蚀溶液包括混合酸和水,所述混合酸包括HF、H2SO4和HNO3。本发明采用编织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多孔镁合金,不仅解决了粉末冶金法等烧结类方法所带来的有害物质残留的问题,同时,本方法中多孔镁合金的孔隙尺寸和形状容易控制,而且,有利于回收不锈钢废料。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加工效率高、有利于质量控制。

    多孔钽工件的纤维编织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741876A

    公开(公告)日:2015-07-01

    申请号:CN201510133594.8

    申请日:2015-03-25

    Applicant: 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钽工件的纤维编织法,其包括:S1.建立几何模型,并进行计算;S2.加工形成钽箔条带;S3.纤维编织,形成由钽箔条带编织而成的层状结构;S4.将得到的各层状结构进行堆积;S5.加热加压;S6.烧结,冷却至室温,获得本发明的多孔钽工件。本发明的多孔钽工件的纤维编织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精确控制钽箔薄条带的尺寸,进行二维纤维编织制备成网状的纤维薄层。并通过层层堆积,加热加压,按照一定的加热烧结成形得到生物多孔钽。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可以应用于医疗行业,并解决了使用粉末进行层层堆积时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其他烧结法、气相沉积法带来的有害残留物质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