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道内液态水的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66180B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610379767.9

    申请日:2016-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道内液态水的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对烟道内液态水的稳定可靠监测,进而避免因液态水而导致烟道下游的除尘器故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烟道内液态水的监测装置,包括同向延伸的探棒、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互不相接地内置在所述探棒中,所述探棒采用具备物理吸水性的绝缘材料制成,以便在吸水后导通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是否导通的检测件。

    烟气冷凝水回收除尘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55782A

    公开(公告)日:2017-07-18

    申请号:CN201710325698.8

    申请日:2017-05-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3C3/16 B03C3/0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气冷凝水回收除尘装置,包括壳体、冷凝换热管、放电极及收尘极板,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冷凝换热管、放电极和收尘极板均设置在壳体内,冷凝换热管和收尘极板均为多个,相邻两个冷凝换热管之间设有一个收尘极板,相对的两个收尘极板之间形成气流流动空间。本申请充分利用相邻冷凝换热管之间的空间,合理布置收尘极板和放电极,通过放电极放出电荷使得烟气中杂质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运动至收尘极板位置,并且借助电场形成的离子风促进在冷凝换热管外形成漩涡,加快冷凝换热管外气流扰动,提高冷凝换热管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烟气冷凝水回收除尘装置的工作效率。

    一种检测低低温电除尘器换热装置工质泄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68348B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510067234.2

    申请日:2015-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低低温电除尘器换热装置工质泄漏的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检测灵敏度高。该检测装置包括导电杆和两个固定连接于低低温电除尘器的进气喇叭口底板上的绝缘支承立柱,导电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两个绝缘支承立柱上,其中部悬吊有至少一个与底板间隙设置的探测元件,还包括报警元件,报警元件的一电极与导电杆电连接,另一电极与所述进气喇叭口侧板或底板电连接。当换热装置工质发生泄漏,工质流经进气喇叭口的底板并填充其与探测元件下端部的间隙,导通底板、探测元件、导电杆和报警元件四者形成的电流回路,引起报警元件报警,及时提醒运行人员换热装置泄漏情况,以防止低低温电除尘器灰斗堵灰、结块等问题。

    一种检测低低温电除尘器换热装置工质泄漏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56834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67234.2

    申请日:2015-02-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低低温电除尘器换热装置工质泄漏的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且检测灵敏度高。该检测装置包括导电杆和两个固定连接于低低温电除尘器的进气喇叭口底板上的绝缘支承立柱,导电杆的两端部分别连接于两个绝缘支承立柱上,其中部悬吊有至少一个与底板间隙设置的探测元件,还包括报警元件,报警元件的一电极与导电杆电连接,另一电极与所述进气喇叭口侧板或底板电连接。当换热装置工质发生泄漏,工质流经进气喇叭口的底板并填充其与探测元件下端部的间隙,导通底板、探测元件、导电杆和报警元件四者形成的电流回路,引起报警元件报警,及时提醒运行人员换热装置泄漏情况,以防止低低温电除尘器灰斗堵灰、结块等问题。

    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及其烟气除雾加热装置、电除雾器

    公开(公告)号:CN104399586B

    公开(公告)日:2017-06-16

    申请号:CN201410665857.5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及其烟气除雾加热装置及电除雾器,烟气除雾加热装置包括电除雾器和烟气加热器,用于除去烟气中的液滴并对烟气进行加热。电除雾器包括电晕放电部件和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板排;所述板排包括若干垂直地面、与烟气流动方向平行的板体,各相邻所述板排的所述板体共同形成供烟气流动的烟气通道;所述电晕放电部件在所述烟气通道内形成电场,所述液滴在电场内荷电后被捕集至各板体。本发明的烟气除雾加热装置的电除雾器通过电场捕集带电的液滴,并具有较强的电场强度和较多的捕集面积,从而能够适应高风速的烟气,相对于机械式除雾器,具有较好的除雾效果;烟气加热器进一步对烟气进行加热,以减少对后续设备的腐蚀。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电除雾器

    公开(公告)号:CN10626925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51925.1

    申请日:2016-08-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电除雾器,包括壳体及设于所述壳体内部的阳极板排与阴极管排,沿烟气的流动方向,所述阳极板排与所述阴极管排均倾斜设置。因此,当烟气进入壳体内时,其与阳极板排及阴极管排的接触面积较大,在保证该电除雾器具有较高的烟气净化率的同时,所需要的阳极板排与阴极管排的排数更少,从而使得该电除雾器的结构更加紧凑,占用空间更小,进而提高其安装的灵活性。该发明主要应用于湿法脱硫塔顶部烟气净化过程,通过合理选型,可替代湿法脱硫原机械除雾装置,独立完成湿法脱硫后的烟气除尘除雾过程。

    一种烟道内液态水的监测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866180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79767.9

    申请日:2016-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道内液态水的监测装置,能够实现对烟道内液态水的稳定可靠监测,进而避免因液态水而导致烟道下游的除尘器故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烟道内液态水的监测装置,包括同向延伸的探棒、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互不相接地内置在所述探棒中,所述探棒采用具备物理吸水性的绝缘材料制成,以便在吸水后导通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导线和所述第二导线是否导通的检测件。

    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及其烟气除雾加热装置、电除雾器

    公开(公告)号:CN104399586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665857.5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及其烟气除雾加热装置及电除雾器,烟气除雾加热装置包括电除雾器和烟气加热器,用于除去烟气中的液滴并对烟气进行加热。电除雾器包括电晕放电部件和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板排;所述板排包括若干垂直地面、与烟气流动方向平行的板体,各相邻所述板排的所述板体共同形成供烟气流动的烟气通道;所述电晕放电部件在所述烟气通道内形成电场,所述液滴在电场内荷电后被捕集至各板体。本发明的烟气除雾加热装置的电除雾器通过电场捕集带电的液滴,并具有较强的电场强度和较多的捕集面积,从而能够适应高风速的烟气,相对于机械式除雾器,具有较好的除雾效果;烟气加热器进一步对烟气进行加热,以减少对后续设备的腐蚀。

    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及其烟气除雾加热装置、电除雾器

    公开(公告)号:CN204234210U

    公开(公告)日:2015-04-01

    申请号:CN201420703004.1

    申请日:2014-11-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系统及其烟气除雾加热装置及电除雾器,烟气除雾加热装置包括电除雾器和烟气加热器,用于除去烟气中的液滴并对烟气进行加热。电除雾器包括电晕放电部件和至少两个水平布置的板排;所述板排包括若干垂直地面、与烟气流动方向平行的板体,各相邻所述板排的所述板体共同形成供烟气流动的烟气通道;所述电晕放电部件在所述烟气通道内形成电场,所述液滴在电场内荷电后被捕集至各板体。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雾加热装置的电除雾器通过电场捕集带电的液滴,并具有较强的电场强度和较多的捕集面积,从而能够适应高风速的烟气,相对于机械式除雾器,具有较好的除雾效果;烟气加热器进一步对烟气进行加热,以减少对后续设备的腐蚀。

    一种电除尘器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549834U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720140077.8

    申请日:2017-02-1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除尘器,包括阴极板和集尘换热管,所述阴极板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集尘换热管与所述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且所述集尘换热管中通有能够与烟气进行换热的冷凝水。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除尘器,其内部设有可与烟气进行换热的集尘换热管,由于电除尘器内部的空间较大,进入其中的烟气速度大幅降低,使得烟气与该集尘换热管具有充足的接触时间进行换热,可较大程度地保证与烟气的充分换热;又由于烟气与该集尘换热管的接触时间大幅延长,在保证换热效果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集尘换热管中冷凝水的压力,进而采用较为普通的管材即可满足使用要求,如此,则可大幅简化该集尘换热管的结构,并降低其制造及使用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