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辅助提取姜黄精油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31967A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11316745.5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酶辅助提取姜黄精油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姜黄进行机械粉碎,过筛以得到姜黄粉末;称取姜黄粉末,添加酶,再加入缓冲溶液后混匀,放入恒温摇床中酶解以得到酶解液;将酶解液装入圆底烧瓶中,加水以及玻璃珠,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置电热套中缓缓加热至沸,自来水冷却,保持微沸1h后,停止加热;开启测定管下端的活塞,将水缓缓放出,再开启活塞使油层下降至其上端恰与刻度0线平齐,收集精油,并读取姜黄精油体积;根据姜黄精油体积计算得到姜黄精油含油量。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姜黄精油含有量较高,且减少了有机试剂的使用,符合绿色环保的需求。

    姜黄红茶菌饮料及制备工艺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1664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19290.1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姜黄红茶菌饮料及制备工艺,该饮料通过将人工菌种假丝酵母菌Meyerozyma sp.、长孢洛德酵母Lodderomyces elongisporus和驹形氏杆菌Komagataeibacter sp.制成混合培养母液,接种于姜黄红茶糖水初始发酵液中进行发酵,其中姜黄红茶糖水初始发酵液含有红茶0.5%(w/v),白糖3.5%(w/v)和姜黄1.5%(w/v)。该姜黄红茶菌饮料和制备工艺将姜黄和红茶菌有机结合,兼具了姜黄与红茶菌的功能成分,并且提供用于发酵姜黄红茶菌饮料的菌源为人工菌种发酵,具有发酵周期短且性能安全稳定。

    一种高密封性监测取样用贮藏罐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022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113415.5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密封性监测取样用贮藏罐,一级罐体和二级罐体连接处、二级罐体和三级罐体连接处均设置有对应的分层封闭隔板;分层封闭隔板包括转动配合的分隔板下层板和分隔板上层板,中轴杆内安装有卡接组件,卡接组件用于与分隔板上层板卡接或分离,并且两组分隔板上层板保持互锁;同一时间内,只有相邻的两个罐体之间可连通,而其他的罐体之间保持闭合;使得一级罐体内的样品穿过二级罐体进入三级罐体内,实现在三级罐体对样品进行取样观察呼吸代谢和质量变化情况,而不影响到其他的样品,避免其余的样品与外部进行空气交流;可以方便监测内部样品呼吸代谢和质量变化情况,又可避免光照对内部样品产生影响,且可以连续取样而不影响剩余样品的避光贮藏罐。

    一种离子液体[BMIM]PF6协同酶提取姜黄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3148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17048.1

    申请日:202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离子液体[BMIM]PF6协同酶提取姜黄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鲜姜黄进行切片,置于干燥箱中干燥后进行粉碎,并过80目筛以得到姜黄粉;称取姜黄粉,按照降解酶与姜黄粉的重量比为5%~25%的比例添加降解酶,再加入pH值为3.0~6.0的缓冲溶液进行混匀;再加入离子液体进行混匀,放入恒温振荡水浴锅中充分酶解70~110min;向恒温振荡水浴锅中继续加入无水乙醇,控制在2500r/min涡旋速度进行提取5min后得到姜黄素。本发明提利用酶破坏姜黄的细胞壁,通过离子液体提高酶的活性,降低反应活化能,可缩短酶解时间,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提高了姜黄素的提取率。

    用于检测联苯吡菌胺的关键原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324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274772.8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检测联苯吡菌胺的关键原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检测试剂原料制备领域;本发明采用计算化学的方法对联苯吡菌胺本身结构进行分析,在保留其特征结构的基础上模拟可能的联苯吡菌胺检测试剂关键原料结构,获得能维持联苯吡菌胺的联苯基吡唑酰胺化学结构的关键原料,即原料1、原料2、原料3,并开发原料1、原料2、原料3的制备方法;所述关键原料既保留了联苯吡菌胺的联苯基吡唑酰胺特征化学结构,又能与载体有较好的连接,从而获得既具有免疫反应性,又具有免疫原性的原料‑载体复合物,原料‑载体复合物可通过动物免疫进程制备出大量特异性抗体,获得应用广泛的免疫检测试剂条,能对多场景下的联苯吡菌胺进行精准检测。

    一种SPI-Cur-PE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98716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0813343.9

    申请日:2023-0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SPI‑Cur‑PE纳米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大豆分离蛋白(Soy isolate protein,SPI)和果胶(Pectin,PE)作为壁材,分别配制预处理SPI溶液、预处理PE溶液以及一定浓度的姜黄素溶液(Curcumin,Cur),采用pH驱动法调节溶质所处环境的酸碱度,使Cur、SPI和PE均匀充分混合进行包埋,构建Cur输送载体,制得SPI‑Cur‑PE纳米复合物;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SPI、PE与Cur复合,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无需高温高压的制备条件,符合环境友好要求,并且可用于大批量制备;本发明所制得的SPI‑Cur‑PE纳米复合物可以有效改善Cur的稳定性、抗氧化性和缓释性,提升姜黄素的水溶性、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