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穗茎节长度控制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321644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1110293622.4

    申请日:2011-09-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稻穗茎节(倒一节)长度控制基因CSP1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了一个控制水稻穗茎节长度基因的定位、克隆、功能验证和应用。所述的CS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ID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IDNO.2所示。CSP1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和穗的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主要控制水稻穗茎节的生长发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有目的地调节该基因在水稻穗茎节中的表达量,可以调控水稻穗茎节的生长发育,解决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不育系的包穗问题,提高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施用植物外源激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该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水稻穗茎节长度控制基因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321644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93622.4

    申请日:2011-09-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稻穗茎节(倒一节)长度控制基因CSP1及其应用。具体涉及了一个控制水稻穗茎节长度基因的定位、克隆、功能验证和应用。所述的CSP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IDNO.1所示,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如序列表SEQIDNO.2所示。CSP1对水稻的营养生长和穗的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主要控制水稻穗茎节的生长发育。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有目的地调节该基因在水稻穗茎节中的表达量,可以调控水稻穗茎节的生长发育,解决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不育系的包穗问题,提高杂交稻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施用植物外源激素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因此,该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稻瘟病抗性规模化接种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182449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0962125.0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瘟病抗性规模化接种鉴定方法及其应用,首先设计的密封空间装置,是以大棚内的水泥池为基础,利用拱形(倒U型)的铁管作为支架,再用覆盖塑料薄膜整个水泥池和支架空间,最后利用水泥池上提前安装好的卡槽以及配套的铁丝封条将空间彻底密封,最终构建成了实验所需的密封空间。此外,大棚内共建有8个水泥池,一次可以进行40,000粒水稻种子的稻瘟病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品种筛选实验。这种规模化接种鉴定方法,在适宜稻瘟病发病的条件下,可补充稻瘟病发病的不利条件,又节约了人为和物力,能真实的反应品种的抗感性,可以为大规模抗性材料的筛选、抗性遗传分离等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一种稻瘟病抗性设施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897749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60965.3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稻瘟病抗性设施鉴定方法,首先进行室外育苗,待苗长至3-4叶期时,放入室内接种桶内,室内安装有加湿器、空调和光照系统,可对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严格控制。接种后严格遮光,于26℃~28℃保湿(RH=95%)培养24 h后;将密封薄膜和雨布去除,保存在室温25℃~30℃、RH>95%的高湿环境下培育,5-7天后观察症状。这种室内抗性鉴定方法,既避免了鉴定季节的影响,又节约了人为和物力,并能真实的反应水稻品种的抗感性,试验结果可以为水稻品种抗性鉴定、抗性遗传分离等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实验保障。

    水稻花器官分化与发育控制基因PS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1450965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710009944.5

    申请日:2007-12-07

    Abstract: 本发明从水稻雄蕊雌蕊化突变体中克隆并鉴定了控制水稻花器官分化与发育的基因PS。转基因功能互补实验证明PS是控制水稻花器官分化与发育的基因。氨基酸序列分析比较表明PS属于zinc-finger类转录因子。该基因在阐述转录水平调控花器官分生组织发育,特别是雄蕊和雌蕊发育具有十分重要作用。PS对水稻的营养生长没有影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有目的地调控该基因在水稻花器官分生组织中的表达,可培育出无雄蕊或少雄蕊、多雌蕊等水稻新种质,从而可提高水稻的产量、提高杂交制种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等。因此,该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水稻稻瘟病接种鉴定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074416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727973.X

    申请日:2018-08-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稻瘟病接种鉴定方法,首先进行室外育苗,待苗长至3‑4叶期时,放入室内接种桶内,室内安装有加湿器、空调和光照系统,可对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严格控制。接种水稻稻瘟病菌后严格遮光,于26℃‑28℃保湿(RH=95%)培养24h后;将密封薄膜和雨布去除,保存在室温25℃‑30℃、RH>95%的高湿环境下培育,5‑7天后观察症状。这种室内抗性鉴定方法,既避免了鉴定季节的影响,又节约了人为和物力,并能真实的反应水稻品种的抗感性,试验结果可以为水稻品种抗性鉴定、抗性遗传分离等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实验保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