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绘设备用导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8729123B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223480.8

    申请日:2024-09-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工程测量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测绘设备用导向结构,来解决现有装置由于设计缺陷导致无法适配于测绘仪器的水平延伸及延伸距离短的问题,包括:导向框架;滑动板,所述滑动板可滑动设于所述导向框架上,所述滑动板包括第一滑动板与第二滑动板;三脚架,所述三脚架设于所述第一滑动板下方;转动件,所述第一滑动板与所述三脚架通过转动件连接;通过导向框架、滑动板与转动件配合三脚架的结构设计,使本装置能够适配于市面上大部分测绘仪器的水平延伸,能够通过将测绘仪器固定于距离三脚架更远的第二滑动板上,实现远距离延伸的同时保证装置的稳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一种便携式浅水测深仪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84668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833416.1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浅水测深仪,属于浅水测深仪技术领域,包括两侧壁均设置有敞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两根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固定有绕线辊,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可伸缩的线缆架,所述绕线辊上缠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过线缆架连接有探头,所述壳体的顶壁上安装有放置架,用于放置主机,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壳体与主机连接;本发明实现线缆的自动收放和线缆架的自动伸缩,方便探头伸入水中测量,用户仅需单人操作即可完成测量工作,大大提高了测量的便捷性,并且由于无需人工手持线缆,确保测量时探头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人工手持时带来的测量误差。

    一种远程激光测距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163854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658191.0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距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激光测距装置,解决测量人员遗漏调平步骤的问题,包括: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于所述三脚架顶部;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顶部,所述第二支撑座重心向一侧偏移,所述第二支撑座与第一支撑座的配合分为自动调平状态与限制转动状态;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顶部,所述第三支撑座顶部设有测距仪;高度调节部件,所述高度调节部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内,用于调节所述第三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重心一侧的高度;与传统脚螺旋的调节方式不同,本发明只需两步调平步骤,在不同站点的调平步骤中,不会有遗漏步骤的问题。

    一种远程激光测距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6385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658191.0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测距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激光测距装置,解决测量人员遗漏调平步骤的问题,包括: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于所述三脚架顶部;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座顶部,所述第二支撑座重心向一侧偏移,所述第二支撑座与第一支撑座的配合分为自动调平状态与限制转动状态;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顶部,所述第三支撑座顶部设有测距仪;高度调节部件,所述高度调节部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内,用于调节所述第三支撑座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座重心一侧的高度;与传统脚螺旋的调节方式不同,本发明只需两步调平步骤,在不同站点的调平步骤中,不会有遗漏步骤的问题。

    一种基于激光脉冲检波技术的远程测距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69702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378320.4

    申请日:2024-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脉冲检波技术的远程测距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根据预设阈值分别对第一幅值序列和第二幅值序列进行划分,得到与第一幅值序列对应的第一子序列集合以及与第二幅值序列对应的第二子序列集合,将第一子序列集合中的各个第一子序列与第二子序列集合中的各个第二子序列进行作差,得到至少一个目标子序列,基于预设的拼接规则将至少一个目标子序列进行拼接,得到目标子序列,获取第一激光脉冲或第二激光脉冲的第三幅度序列,根据第三幅度序列与目标子序列的相位关系确定发射激光脉冲至反射脉冲被接收的时间间隔。能够降低环境光或杂散信号光干扰造成接收的反射脉冲存在干扰脉冲的可能,进而确定更为精准的飞行时间。

    一种远程激光测距传感器

    公开(公告)号:CN117991275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22022.6

    申请日:2024-02-28

    Abstract: 一种远程激光测距传感器,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本体,还具有接收提示设备、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包括激光手电筒、第一无线发射机构、第一无线接收机构;激光手电筒、第一无线发射机构、第一无线接收机构安装在激光测距传感器本体的元件盒;接收提示设备包括第二无线发射机构、第二无线接收机构、电机减速机构、电动推杆、固定架、控制机构、筒体;筒体下端安装在固定架上端,电机减速机构安装在筒体内,电动推杆的壳体下端安装在电机减速机构的转轴上端,电动推杆的活动杆上端和控制机构安装在一起;第二无线发射机构、第二无线接收机构安装在外壳内。本发明激光测距传感器本体的发射头对准测量点位后能及时提示测量人员,给测量人员带来了便利。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车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7952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22845.6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车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车辆管理技术的领域,获取车辆所处位置;根据相邻的时间点所获取的车辆所处位置确定车辆移动距离;判断车辆移动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车辆挪动距离;若车辆移动距离大于车辆挪动距离,则将该相邻的时间点中处于后方的时间点所对应的车辆所处位置定义为车辆后续位置,并获取人员管理位置;以人员管理位置为圆心、预设的处理距离为半径以划定搬运处理区域;判断车辆后续位置是否处于搬运处理区域内;若车辆后续位置处于搬运处理区域内,则输出正常搬运信号;若车辆后续位置不处于搬运处理区域内,则输出车辆报警信号。本申请具有提高对于电动车的安全管理效果的效果。

    一种便携式浅水测深仪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9284668B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833416.1

    申请日:2024-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浅水测深仪,属于浅水测深仪技术领域,包括两侧壁均设置有敞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上均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两根所述第一转轴之间固定有绕线辊,所述壳体的内部固定有可伸缩的线缆架,所述绕线辊上缠绕有线缆,所述线缆的一端穿过线缆架连接有探头,所述壳体的顶壁上安装有放置架,用于放置主机,所述线缆的另一端穿过壳体与主机连接;本发明实现线缆的自动收放和线缆架的自动伸缩,方便探头伸入水中测量,用户仅需单人操作即可完成测量工作,大大提高了测量的便捷性,并且由于无需人工手持线缆,确保测量时探头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人工手持时带来的测量误差。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车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379521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922845.6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动车安全管理方法及系统,涉及车辆管理技术的领域,获取车辆所处位置;根据相邻的时间点所获取的车辆所处位置确定车辆移动距离;判断车辆移动距离是否大于预设的车辆挪动距离;若车辆移动距离大于车辆挪动距离,则将该相邻的时间点中处于后方的时间点所对应的车辆所处位置定义为车辆后续位置,并获取人员管理位置;以人员管理位置为圆心、预设的处理距离为半径以划定搬运处理区域;判断车辆后续位置是否处于搬运处理区域内;若车辆后续位置处于搬运处理区域内,则输出正常搬运信号;若车辆后续位置不处于搬运处理区域内,则输出车辆报警信号。本申请具有提高对于电动车的安全管理效果的效果。

    一种电动车智慧充电方法及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48486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923713.5

    申请日:2024-12-2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车智慧充电方法及系统,涉及车辆充电技术的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用户需求模式;于用户需求模式与智能充电模式一致时控制插口通电单位时长,并于单位时长内获取车辆充电信息;将车辆充电信息输入至电量预估模型中以确定车辆剩余电量,并将车辆充电信息以及车辆剩余电量输入至车辆充电模型中以确定需求充电时长;根据需求充电时长的获取时间点以及需求充电时长确定理论结束点;判断理论结束点是否处于空闲时间段内;若处于,则根据需求充电时长以及空闲时间段确定充电起始点,并控制插口于当前时间点断电,且于充电起始点控制插口通电,直至车辆电量充满。本申请具有减少电动车充电的充电成本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