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663711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98725.4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功能Cu基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氮掺杂碳纳米片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以单原子形式分散的活性金属Cu。本发明提供的单原子Cu基脱硫催化剂呈多孔、二维薄片结构,拥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Cu与N物种之间的配位实现对Cu原子电子结构的调控和优化,在低温COS水解反应中展现出杰出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性能比商业催化剂10K2CO3/Al2O3和CuO好。同时,本发明所制备的Cu基催化剂可深度脱除低浓度的H2S,相比体相CuO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且不易中毒失活,可循环使用,有巨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2410079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25969.8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省气柜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气量常压低阻力高炉煤气脱硫系统,包括脱氯脱氧装置、水解装置和吸附装置,三者内部均为3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方气压缓冲区、填料层和下方气压缓冲区,填料层内分别填充脱氧剂、水解剂和吸附剂,上方气压缓冲区、填料层和下方气压缓冲区内体积比为1:(0.8‑2):1,高炉煤气进气口、水解进气口和吸附进气口分别设置在其所在装置上方气压缓冲区的一侧侧壁上,脱氧脱氯出气口、水解出气口和吸附出气口分别设置在其所在装置下方气压缓冲区的另一侧侧壁上。本发明系统降低了填料层的厚度,且预处理气体均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填料层的阻力降,降低了脱硫系统对高炉煤气的压力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11804293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458183.7
申请日:2020-05-26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省气柜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IPC: B01J23/06 , B01J23/745 , B01J23/72 , B01J23/75 , B01J23/755 , B01J35/10 , B01J37/08 , B01D53/86 , B01D53/48 , C10L3/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孔氧化铝负载过渡金属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脱除COS中的应用,多孔氧化铝负载过渡金属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铝的前驱体化合物、过渡金属盐和软模板进行研磨,然后滴加酸,固化,洗涤,干燥,焙烧即得。该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研磨的方式,无需加入有机溶剂,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固化后的洗涤步骤可提高催化剂的孔结构及比表面积;焙烧前的干燥步骤,可防止孔堵塞并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通过焙烧步骤可将软模板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除去,铝的前驱体化合物转化成氧化铝并负载过渡金属,进而提高其催化性能;而且制备方法简单,制得的多孔氧化铝负载过渡金属稳定性好、COS转化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663711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110998725.4
申请日:2021-08-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功能Cu基脱硫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催化剂包括氮掺杂碳纳米片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以单原子形式分散的活性金属Cu。本发明提供的单原子Cu基脱硫催化剂呈多孔、二维薄片结构,拥有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Cu与N物种之间的配位实现对Cu原子电子结构的调控和优化,在低温COS水解反应中展现出杰出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性能比商业催化剂10K2CO3/Al2O3和CuO好。同时,本发明所制备的Cu基催化剂可深度脱除低浓度的H2S,相比体相CuO催化剂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且不易中毒失活,可循环使用,有巨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213866089U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022734450.7
申请日:2020-11-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福建省气柜设备安装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气量常压低阻力高炉煤气脱硫系统,包括脱氯脱氧装置、水解装置和吸附装置,三者内部均为3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设有上方气压缓冲区、填料层和下方气压缓冲区,填料层内分别填充脱氧剂、水解剂和吸附剂,上方气压缓冲区、填料层和下方气压缓冲区内体积比为1:(0.8‑2):1,高炉煤气进气口、水解进气口和吸附进气口分别设置在其所在装置上方气压缓冲区的一侧侧壁上,脱氧脱氯出气口、水解出气口和吸附出气口分别设置在其所在装置下方气压缓冲区的另一侧侧壁上。本实用新型系统降低了填料层的厚度,且预处理气体均采用上进下出的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填料层的阻力降,降低了脱硫系统对高炉煤气的压力需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