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42084A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810499834.X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C12N15/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控基因表达的方法,包括:确定靶基因以及该靶基因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设计一具有与该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相同序列的寡聚核苷酸探针;将该寡聚核苷酸探针导入含该靶基因的系统中进行基因表达,在该基因表达过程中,该寡聚核苷酸探针通过对该靶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竞争性干扰从而调控靶基因表达。本发明基于转录因子能够与DNA序列特异性结合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和起始的理论为基础,实验设计一段与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相同的寡聚脱氧核苷酸双链为竞争性探针。该探针由于与细胞内染色体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序列相同,则探针和细胞内原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产生竞争性结合细胞内转录因子,影响基因的转录即调控基因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08384869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483097.4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四种致病弧菌的多重PCR引物组及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其检测引物组包含检测霍乱弧菌、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和鳗弧菌的引物对。本发明建立一种多重PCR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利用设计得到的所述引物组,对待测样品中提取的细菌的基因组DNA,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多重PCR反应,通过对反应产物的电泳分析来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上述致病弧菌,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25224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210959921.5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具有活性的DNA聚合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携带有目的基因的菌种划线于带氨苄抗性的LB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培养后作为种子液;2)配置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3)将种子液转接到步骤2)的发酵罐中进行培养;4)当培养至溶氧下降至30%以下时,开始加入补料培养基,控制溶氧为30%以上;5)当培养至细菌菌体湿重距最大菌体湿重4g/L时,一次性加入IPTG诱导,使IPTG终浓度为1±0.1 mM;6)达到最佳诱导时长后停止发酵,放罐,获取菌体。本发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发酵稳定性,并且减少了包涵体的产生,可实现规模化生产DNA聚合酶。
-
公开(公告)号:CN108384868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483056.5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同时检测四种致病弧菌的多重PCR引物组及检测方法和试剂盒,其检测引物组包含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哈氏弧菌和拟态弧菌的引物对。本发明还建立了一种用于同时检测四种致病弧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及试剂盒,利用设计得到的所述引物组,对待测样品中提取的细菌的基因组DNA,在同一反应体系中进行多重PCR反应,通过对反应产物的电泳分析来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上述致病弧菌,具有快速准确、成本低、特异性和灵敏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78629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456547.3
申请日:2022-11-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逆转录酶大规模生产时降低包涵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携带有目的基因的菌种划线于带抗性的LB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培养后作为种子液;2)将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3)将种子液转接到步骤2)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4)当培养至溶氧下降至50%以下时,加入补料培养基;5)当培养至细菌菌体湿重距最大菌体湿重4g/L时,一次性加入IPTG诱导,使IPTG终浓度为1±0.1mM;6)诱导6~6.5小时后停止发酵,放罐,获取菌体。本发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发酵稳定性,并且减少了包涵体的产生,可实现规模化逆转录酶的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5125224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959921.5
申请日:2022-08-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具有活性的DNA聚合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携带有目的基因的菌种划线于带氨苄抗性的LB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培养后作为种子液;2)配置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加入发酵罐中;3)将种子液转接到步骤2)的发酵罐中进行培养;4)当培养至溶氧下降至30%以下时,开始加入补料培养基,控制溶氧为30%以上;5)当培养至细菌菌体湿重距最大菌体湿重4g/L时,一次性加入IPTG诱导,使IPTG终浓度为1±0.1 mM;6)达到最佳诱导时长后停止发酵,放罐,获取菌体。本发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发酵稳定性,并且减少了包涵体的产生,可实现规模化生产DNA聚合酶。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