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针长可变搅拌摩擦焊搅拌头

    公开(公告)号:CN11066633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020045.4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式针长可变搅拌摩擦焊搅拌头,包括主轴连接体和螺接于主轴连接体下端的轴肩连接体,所述轴肩连接体的中部设有轴向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下端伸出通孔的搅拌针,所述搅拌针的上端经由紧固件与轴肩连接体相固联,由于采用紧固件进行连接,即可方便对搅拌针伸出通孔的长度进行调整;所述主轴连接体的下端中部螺接有轴向限位杆,所述轴向限位杆的下端伸入通孔内并与搅拌针的顶面相抵紧,轴向限位杆对搅拌针进行轴向定位,确保搅拌针装配牢固。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不仅易于操作人员进行搅拌针长度的调整,而且方便更换搅拌头,使用方便,可明显提升焊接效率。

    TIG电弧增材成形形貌的反馈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2109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398298.0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罗键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9/044 B23K9/3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TIG电弧增材成形形貌的反馈控制装置及方法,其装置的特征在于:TIG焊机的电极夹连接焊丝;所述焊丝经霍尔电压传感器和A/D转换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送丝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巧妙地利用了电弧中带电粒子(电子)在TIG焊的焊丝上分配比例变化间接检测基体表面起伏变化,无需外加其他的检测装置,如弧长传感器等,控制系统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尤其对于增材制造而言,焊枪夹持部位结构简单,可达性高,便于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的快速成形。此外,采用此方法可在堆焊成形时实现焊丝上同时引弧,具有热丝的效果,显著增加了成形效率。

    TIG电弧增材成形形貌的反馈控制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62109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811398298.0

    申请日:2018-11-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罗键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TIG电弧增材成形形貌的反馈控制装置及方法,其装置的特征在于:TIG焊机的电极夹连接焊丝;所述焊丝经霍尔电压传感器和A/D转换器连接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送丝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巧妙地利用了电弧中带电粒子(电子)在TIG焊的焊丝上分配比例变化间接检测基体表面起伏变化,无需外加其他的检测装置,如弧长传感器等,控制系统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效果显著。尤其对于增材制造而言,焊枪夹持部位结构简单,可达性高,便于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的快速成形。此外,采用此方法可在堆焊成形时实现焊丝上同时引弧,具有热丝的效果,显著增加了成形效率。

    一种电弧增材成形与展成电解加工的复合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0743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37968.4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罗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弧增材成形与展成电解加工的复合制造方法:将零件模型分层切片后进行路径规划,路径执行文件同时传输至复合制造装备系统;自下而上增材成形10mm后,为旋转工作电极提供电解液;使工作电极距工件表面5mm,打开电源系统,进行起始点电解加工;工作电极按照设定的工艺参数以距路径外轮廓线5mm的逐点位置为运动轨迹,进行连续展成电解加工;复合制造装备系统检测工作电极与工件间电流,并与设定电流值对比,作为逐点连续电解加工的运动信号;复合制造装备系统按照分层切片的层高,与增材同向增加电解加工工作电极高度;第二Z轴增加量与第一Z轴增加量相等,该增减材复合制造过程完成。方便用于实现复杂零部件增材制造及在线精密减材加工。

    一种电弧增材成形与搅拌摩擦加工的复合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90625A

    公开(公告)日:2019-04-09

    申请号:CN201910038056.9

    申请日:2019-01-16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罗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弧增材成形与搅拌摩擦加工的复合制造方法:将机器人电弧增材系统置于动龙门式搅拌摩擦焊机上;在动龙门式搅拌摩擦焊机的搅拌头前侧竖直安置焊枪,将零件模型分层切片后进行路径规划,路径执行文件同时传输至焊接机器人电弧增材系统及动龙门式搅拌摩擦焊机上;将焊枪置于成形起点位置处,搅拌头位于焊枪后侧,搅拌头前侧与焊枪保持相位关系并与焊枪随动;焊枪起弧信号触发时,搅拌头旋转主轴开启;增材成形10cm后,按上述分层切片的路径开始执行搅拌摩擦加工;单层路径执行结束后,重复步骤(3)-(5),实现自下而上逐层增等材复合成形。可实现在线修复凝固缺陷,破坏凝固织构取向,并经强烈的塑性变形释放热应力。

    一种双气氛自适应反应溅射制备成分渐变复合涂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3251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13732.2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气氛自适应反应溅射制备成分渐变复合涂层的方法,在与目标靶材端部相邻的溅射室腔体部位设置有与单色仪相连的光导管;所述单色仪经光导管导入靶面等离子体区发射光谱,并在分辨其强度后把光谱强度信号发送至反应气氛控制器,所述反应气氛控制器根据靶面等离子体区光谱强度控制自适应反应的N2供给量;所述溅射室还与由质量流量计控制的O2气路相连;所述质量流量计通过控制O2气体输入量来干扰目标靶材处的靶面等离子体区发射光谱强度,使反应气氛控制器按相同特征光谱谱线强度的标准对自适应反应的N2供给量进行调整,从而自适应地匹配靶面等离子体区N2与O2的比例;本发明使反应气体可按既定的反应程度连续自适应匹配气体比例。

    一种钛基二氧化铱复合石墨烯和Mn-Mo氧化物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76047B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011259968.8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李毅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钛基氧化物电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基二氧化铱复合石墨烯和Mn‑Mo氧化物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钛基板预处理;热沉积二氧化铱底层;配制电沉积液;以钛基二氧化铱为电极阳极电沉积钛基二氧化铱复合石墨烯和Mn‑Mo氧化物电极。本发明制备的电极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通过添加Mo元素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跟使用寿命,整个过程工艺简单可靠,易于大批量生产。

    一种增材制造残余热应力及其诱导变形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13931B

    公开(公告)日:2021-04-27

    申请号:CN201811390036.X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罗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成形件几何精度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材制造残余热应力及其诱导变形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实验或数值模拟方法获得成形件残余应力分布及应力值;2)根据具体成形件结构形式,设计连续或非连续型柔性基底结构,使所设计的柔性结构等效应变低于许用变形量范围内,具有低于本体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3)通过设计多组柔性基底结构,实现基于柔性结构的残余应力分区释放与主动控制。4)在增材成形过程中,逐渐改变柔性结构特征尺寸,降低结构柔度系数,获得梯度柔性结构,以满足构件服役载荷要求。通过结构变形,空间离散并释放残余应力,在许用变形量范围内,实现空间宏观热应力的离散控制。

    一种钛基二氧化铱复合石墨烯和Mn-Mo氧化物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76047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1259968.8

    申请日:2020-11-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李毅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钛基氧化物电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钛基二氧化铱复合石墨烯和Mn‑Mo氧化物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对钛基板预处理;热沉积二氧化铱底层;配制电沉积液;以钛基二氧化铱为电极阳极电沉积钛基二氧化铱复合石墨烯和Mn‑Mo氧化物电极。本发明制备的电极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通过添加Mo元素提高了电极的稳定性跟使用寿命,整个过程工艺简单可靠,易于大批量生产。

    一种增材制造残余热应力及其诱导变形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1393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6

    申请号:CN201811390036.X

    申请日:2018-11-2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耿海滨 罗键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增材制造成形件几何精度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材制造残余热应力及其诱导变形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实验或数值模拟方法获得成形件残余应力分布及应力值;2)根据具体成形件结构形式,设计连续或非连续型柔性基底结构,使所设计的柔性结构等效应变低于许用变形量范围内,具有低于本体材料的等效弹性模量,3)通过设计多组柔性基底结构,实现基于柔性结构的残余应力分区释放与主动控制。4)在增材成形过程中,逐渐改变柔性结构特征尺寸,降低结构柔度系数,获得梯度柔性结构,以满足构件服役载荷要求。通过结构变形,空间离散并释放残余应力,在许用变形量范围内,实现空间宏观热应力的离散控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