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氧化铁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4016A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10156402.5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氧化铁薄膜的制备方法。为了提供一种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具有较高透明度、均匀、稳定的氧化铁薄膜的简便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可溶性三价铁盐和可溶性草酸盐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氧化铁薄膜。本发明得到的氧化铁薄膜非常均匀,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薄膜与基底结合牢固,所使用的原料简单,成本低廉,原料本身及反应残液均无污染,大规模工业应用不会产生污染问题。工艺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低,能耗小,对膜的控制方便且灵活。

    一种氧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374519A

    公开(公告)日:2002-10-16

    申请号:CN02112887.1

    申请日:2002-04-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利用三氯化钛以及掺杂一定比例五氯化铌、五氯化钽为源物质;(2)采用溶胶-凝胶方法,添加过氧化氢强氧化剂和DBS表面包覆剂,在50℃-70℃水浴下搅拌直至形成凝胶,保温3-5小时;(3)用松油醇调制以上纳米粉体,均匀涂抹在附有刷式电极瓷管上;(4)将它置于马弗炉中,在380℃-450℃下1小时烧结之后,制备了TiO2基掺杂五氯化铌、五氯化钽纳米粉体,附上加热丝制成厚膜型气敏元件,电加热老化10天。本发明制备二氧化钛基纳米掺铌、钽的纳米半导体厚模型氧敏传感器,以实现低工作温度、高灵敏、响应快、高稳定性的氧气敏感特性,本发明与现有的氧敏粉体成分、制备方法及气敏元件的结构均不同。

    一种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125328B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11048905.8

    申请日:2020-09-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为:将六水合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进行络合反应得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将ZIF‑8进行洗涤、真空干燥后,在管式炉内分别在氩气、空气氛围下连续高温煅烧,得到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将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所制备的纳米半导体气敏传感器,在紫外光源照射下,在100‑220℃工作温度区间,用于丙酮气体检测。十二面体状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的气敏传感器在紫外光源照射下对丙酮气体气敏灵敏度呈现显著增强作用,且具有选择性好、稳定性强等特点,该类纳米半导体气敏传感器所具有的光助增敏特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苯基卟啉锌/氧化锌复合膜纳米材料的原位自组装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732781B

    公开(公告)日:2019-02-22

    申请号:CN201610994174.3

    申请日:2016-11-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四苯基卟啉锌/氧化锌复合膜纳米材料的原位自组装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在ITO导电玻璃上合成鸟巢状ZnO纳米膜材料;2)合成四苯基卟啉(H2TPP);3)将四苯基卟啉溶于三氯甲烷溶剂中;4)将附着于ITO导电玻璃上面的ZnO纳米膜材料浸渍在H2TPP溶液中,立即实现均匀旋涂附着;5)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中煅烧。在制备过程中,四苯基卟啉锌(ZnTPP)在ZnO表面上原位自组装形成,所获得有机物与无机物复合材料的界面清洁、化学键合、稳定性好,不仅拓宽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吸收频谱,同时可提高光生电荷的分离效率,大幅提高光催化降解效率,并表现出疏水性以及对有机染料的明显选择性。

    一种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氧化铁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844016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510156402.5

    申请日:2015-04-03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材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氧化铁薄膜的制备方法。为了提供一种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具有较高透明度、均匀、稳定的氧化铁薄膜的简便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可溶性三价铁盐和可溶性草酸盐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氧化铁薄膜。本发明得到的氧化铁薄膜非常均匀,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薄膜与基底结合牢固,所使用的原料简单,成本低廉,原料本身及反应残液均无污染,大规模工业应用不会产生污染问题。工艺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低,能耗小,对膜的控制方便且灵活。

    一种CdS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86028B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610135095.7

    申请日:2016-03-10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沈水发 万思 李玲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量子点的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dS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先在含有硫脲、硒源和过量Cd2+离子的微乳体系中合成出CdSe量子点,然后将此反应体系进行水热处理,利用硫脲分解产生的S2‑在CdSe表面外延生长出一层CdS,形成CdS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本发明采用微乳液法和水热处理法相结合,一步加料,两阶段反应,制得尺寸小且均一、粒度易于控制、晶化程度高、单分散性好的CdSe@CdS核壳结构量子点。工艺操作简便,对设备要求低。

    一种氧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221C

    公开(公告)日:2005-03-30

    申请号:CN02112887.1

    申请日:2002-04-1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氧敏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1)利用三氯化钛以及掺杂一定比例五氯化铌、五氯化钽为源物质;(2)采用溶胶-凝胶方法,添加过氧化氢强氧化剂和DBS表面包覆剂,在50℃-70℃水浴下搅拌直至形成凝胶,保温3-5小时;(3)用松油醇调制以上纳米粉体,均匀涂抹在附有刷式电极瓷管上;(4)将它置于马弗炉中,在380℃-450℃下1小时烧结之后,制备了TiO2基掺杂五氯化铌、五氯化钽纳米粉体,附上加热丝制成厚膜型气敏元件,电加热老化10天。本发明制备二氧化钛基纳米掺铌、钽的纳米半导体厚模型氧敏传感器,以实现低工作温度、高灵敏、响应快、高稳定性的氧气敏感特性,本发明与现有的氧敏粉体成分、制备方法及气敏元件的结构均不同。

    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多色比色检测血红蛋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3292B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111208972.6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金纳米棒刻蚀多色比色检测血红蛋白(Hb)的方法,其是利用血红蛋白自身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及金纳米棒自身优异的局域表面等离子效应,实现了Hb多色比色检测。其主要检测原理是,以Hb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分子生成二亚胺2+ 2+基离子(TMB ),利用TMB 对金纳米棒的氧化刻蚀,实现Hb的多色比色检测。本发明所提供的Hb多色比色检测方法具有裸眼可识别、高效便捷、灵敏度高、检出限低的优点,其对Hb的检出限可低至1.23μg/mL,且在2‑50μg/mL内呈现线性检测范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