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671230A
公开(公告)日:2018-10-19
申请号:CN201810473796.0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41/0052 , A61K47/60 , A61K49/0002 , A61K49/126 , A61K49/18 , A61K49/225 , A61P35/00
Abstract: 一种金纳米壳磁性PLGA微胶囊的制备方法,选用PLGA高分子微胶囊作为载体,双乳化法装载Fe3O4和(NH4)2CO3,静电吸附将金纳米粒组装于胶囊表面。通过冷冻干燥将(NH4)2CO3水相升华形成微小空穴,使得微胶囊在超声波扫描下可以产生对比增强信号,实现超声造影;装载MRI造影剂(Fe3O4)获得人体的三维结构图像,显示出发生组织病变前的功能代谢情况,实现早期诊断;并通过表面引晶技术原位形成金纳米壳层,使得在近红外光照射下产热杀伤肿瘤细胞,实现集肿瘤成像和光热治疗于一体的多功能作用。它可以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这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整合起来以减小两次注射药物所带来的副作用给患者的痛苦和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818714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134070.4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具磁热效应和原位诱导成骨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氧化石墨烯独特的结构、表面活性和生物相容性与四氧化三铁特有的磁热效应创新性的相结合,借鉴原位组织工程思想,结合共沉淀法和化学氧化法将可溶性亚铁盐及可溶性钙盐、磷酸盐均匀沉积在壳聚糖和氧化石墨烯复合载体上,对天然骨组织进行结构、组成和功能仿生,最后通过原位冷冻复合技术制备原位诱导成骨的仿生多功能生物活性复合材料,在外加磁场下,实现抑制骨肉瘤生长及转变并可原位诱导骨再生的特效。本发明所得顺磁性复合材料具有微纳3D通孔结构,机械性能优越,可塑性强并且生物学性能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新颖的治疗骨组织损伤及骨肉瘤的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80261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96639.4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70 , A61K31/12 , A61K47/36 , A61K47/46 , A61K47/34 , A61P31/00 , A61P29/00 , A61P39/06 , A61P1/16 , A61P9/00 , A61P7/02 , A61P19/02 , A61P35/00 , A61P37/04 , A61P43/00 , A61K9/50
Abstract: 一种两相混合双重功能高分子缓释膜的制备方法,选用的材料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体内可降解的特点,与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如微球、纳米粒、泡囊等联合使用来实现局部给药,在抵抗炎症迸发的同时促进皮肤再生和抗粘连,采用原位自组装制备复合材料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制备油相/水相两相均匀混合的复合材料的方法,它可以很好的降低油相/水相界面的界面能,实现油相PLGA粒子在有机基质上的均匀分散,选用壳聚糖/芦荟和载姜黄素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的组合,仿生制备具有双重功效的药物控缓释膜。
-
公开(公告)号:CN10672733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056410.1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127 , A61K47/34 , A61K47/32 , A61K47/10 , A61K47/02 , A61K47/22 , A61K31/337 , A61K31/704 , A61K48/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多功能聚合类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将聚乙丙交酯用马来酸酐通过本体反应改性,改性后的聚乙丙交酯经酰胺化反应进一步与支化聚乙烯亚胺或端氨基聚乙二醇的氨基反应,制备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接着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反应,经双乳化‑超声分散法和真空干燥技术,然后在表面接枝叶酸,最后真空干燥制成类脂质体,其具有靶向同时兼具载亲、疏水药和载基因功能。本发明制得的靶向多功能聚合类脂质体粒径可控、稳定、具有可控性和选择性药物释放的部位、速度、方式,能保护药物活性基团在体内环境不被降解,还可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有望发展成为一类新型、高效的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7802618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711096639.4
申请日:2017-11-0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70 , A61K31/12 , A61K47/36 , A61K47/46 , A61K47/34 , A61P31/00 , A61P29/00 , A61P39/06 , A61P1/16 , A61P9/00 , A61P7/02 , A61P19/02 , A61P35/00 , A61P37/04 , A61P43/00 , A61K9/50
Abstract: 一种两相混合双重功能高分子缓释膜的制备方法,选用的材料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体内可降解的特点,与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如微球、纳米粒、泡囊等联合使用来实现局部给药,在抵抗炎症迸发的同时促进皮肤再生和抗粘连,采用原位自组装制备复合材料是一种比较有前景的制备油相/水相两相均匀混合的复合材料的方法,它可以很好的降低油相/水相界面的界面能,实现油相PLGA粒子在有机基质上的均匀分散,选用壳聚糖/芦荟和载姜黄素聚丙交酯乙交酯微球的组合,仿生制备具有双重功效的药物控缓释膜。
-
公开(公告)号:CN108379243A
公开(公告)日:2018-08-10
申请号:CN201810237492.4
申请日:2018-03-2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载基因多孔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技术,选用PLGA作为成球材料,司盘-80作为乳化剂,Fe3O4/siRNA为模型药,制备得到载基因多孔磁性微球。本发明选用PLGA作为成球基质,利用其具有成球形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内可降解的特点,同时使用氨基-质子化四氧化三铁静电吸附基因,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较高的核酸装载量,可以实现磁热疗和基因治疗双协同作用。此外,本发明的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操作简便,制得的具有协同功效的多孔磁性微球,通过吸入式给药治疗肺癌。
-
公开(公告)号:CN106727330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0056410.1
申请日:2017-01-25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PC: A61K9/127 , A61K47/34 , A61K47/32 , A61K47/10 , A61K47/02 , A61K47/22 , A61K31/337 , A61K31/704 , A61K48/00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靶向多功能聚合类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将聚乙丙交酯用马来酸酐通过本体反应改性,改性后的聚乙丙交酯经酰胺化反应进一步与支化聚乙烯亚胺或端氨基聚乙二醇的氨基反应,制备两亲性的嵌段共聚物,接着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反应,经双乳化‑超声分散法和真空干燥技术,然后在表面接枝叶酸,最后真空干燥制成类脂质体,其具有靶向同时兼具载亲、疏水药和载基因功能。本发明制得的靶向多功能聚合类脂质体粒径可控、稳定、具有可控性和选择性药物释放的部位、速度、方式,能保护药物活性基团在体内环境不被降解,还可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有望发展成为一类新型、高效的药物输送和基因治疗载体。
-
公开(公告)号:CN106075590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04535.9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7/46 , A61L27/427 , A61L27/446 , A61L27/50 , A61L27/56 , A61L27/58 , A61L2430/02 , C08L5/08 , C08L89/00
Abstract: 一种有机/无机多相诱导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根据氧化石墨烯能够增强干细胞粘附,诱导干细胞分化成成骨细胞和吸附有机、无机纳米粒子的作用,以壳聚糖、牛胶原为有机基质,以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为无机基质,可溶性钙盐和可溶性磷酸盐为无机相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前驱体,采用生物学机制以及原位复合制备技术,仿生制备了有机/无机多相诱导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复合材料。本发明制备条件温和,所得复合材料孔径均匀,成孔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新颖的治疗骨质疏松的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6075589A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610604486.9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L27/46 , A61L27/446 , A61L27/50 , A61L27/56 , A61L27/58 , A61L2430/02 , C08L5/08 , C08L8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相杂化微纳结构磁性复合材料,通过以壳聚糖、牛胶原为有机基质,可溶性钙盐和可溶性磷酸盐为无机相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前驱体,以可溶性铁盐和可溶性亚铁盐为无机相超顺磁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前驱体,采用生物学机制以及原位复合制备技术制备。本发明制备条件温和,所得复合材料,孔径均匀,成孔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良好,有望成为一种新颖的修复骨肿瘤的复合材料。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