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037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98203.X
申请日:2024-12-09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W40/02 , H04W40/12 , H04W40/24 , H04L45/121 , H04L45/122 , H04L45/12 , H04W84/06 , H04B7/1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卫星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适应网络排队时延的大规模低轨卫星动态路由方法,基于贪婪思想启发式大规模低轨卫星网络的动态路由,使用了卫星通信距离和方向、当前卫星到接收地点的预计最小跳数、网络中的平均排队时延、下一跳中继卫星的排队时延参数,提出用于寻找下一跳卫星的价值函数,函数值体现了单跳传输中向接收地点前进的距离,以及中继卫星的排队时延的大小。通过绘制传输路径时延最短时对应的权值与卫星平均排队时延的变化曲线,当平均排队时延变化时找到对应的最优权值,以达到自适应网络负载情况。经验证,本发明相比于其他允许不相邻卫星使用ISL通信的路由方式,对不同星上队列负载状况的网络均有总时延较短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776918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26442.7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边缘计算盒子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建筑的边缘计算盒子,包括保护盒,所述保护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杆,所述保护盒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旋转箱,所述旋转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电动推杆,所述旋转箱的内部活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转板,所述转板的顶部铰接有两个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均活动安装有封盖,两个所述连接板远离转板的一侧均铰接有铰接板,两个所述铰接板的相背面均固定安装有移动板,两个所述移动板的相背面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保护盒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滤尘机构,所述保护盒的顶部设置有换气机构。该智能建筑的边缘计算盒子,通过滤尘机构使设备具备了更为出色的过滤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960646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930632.7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计简单的紧凑型超宽带天线阵列,包括天线主阵面、天线反射地板、插入到天线主阵面和天线反射地板之间的密闭充气腔、射频馈电总线。所述天线主阵面有两层介质衬底结构,分别是第一层介质衬底和第二层介质衬底,第一层介质衬底是超宽带天线阵面的支撑材料,第二层介质衬底正面是射频馈电网络地板,第二层介质衬底反面是射频馈电网络。馈电网络与天线阵面平行排列,结构紧凑,减少馈电线路的长度,简化连接和降低系统复杂性,也减少了信号传输的损耗和干扰,满足了天线设计简化、结构紧凑和制造更加方便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826375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156136.0
申请日:2023-02-17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射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重构的极化去耦合的双圆极化反射阵、控制方法及应用,包括Ku波段双圆极化馈源和全金属反射阵;Ku波段双圆极化馈源位于全金属反射阵的焦平面附近,全金属反射阵包括多个周期排列的金属反射阵单元。本发明同时结合动态相位补偿技术和几何相位补偿技术对金属反射阵单元的结构进行设计,并结合简单的机械控制,实现了1比特×1比特的可调双圆极化相位补偿,进而实现了反射阵在一定空间范围去耦合的双圆极化波束扫描特性。本发明设计方法简单、设计周期短、结构稳定、加工便利、装配便捷,在车载/机载雷达和卫星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318779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532143.8
申请日:2022-12-01
Applicant: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4L9/40 , H04L41/16 , H04L67/148 , H04L69/16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迁移和深度学习的动态安全防御方法及系统,由入侵检测系统进行流量初步判别,再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流量检测模块复查并确定为恶意流量后,SDN控制器将流量转发到低交互蜜罐,当攻击深度到临界点时,蜜罐管理系统将定时快照的正常主机的副本激活为高交互蜜罐,后再使用重定向转发引擎TCP_REPAIR代理将连接切换到高交互蜜罐。本发明涉及网络防御技术领域,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流量检测技术,精准分流加密或非加密的正常和恶意流量,弥补了传统防御系统只能检测非加密流量的缺陷,同时使用TCP热迁移技术,优化了传统TCP连接切换过程中耗时长、切换不隐蔽的缺点,有效提升了系统的动态防御能力以及蜜罐集群的利用率和诱骗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414622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010222119.9
申请日:2020-03-26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21/56 , G06F16/9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针对IP固核网表的硬件后门移除方法,首先基于有向图模型,可以成功地找到硬件木马电路的起始端,即木马起始挂载节点;然后固化起始挂载节点,删除无效逻辑单元,可以成功地切断木马电路和主电路之间的连接,并将木马电路固定在未触发状态;最后向后传播固态信号,利用真值表消除冗余项方法,逐层修改木马电路。经过与木马插入前的网表文件对比,本发明可以成功删除掉硬件木马电路,且不会对网表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本发明为修复存在硬件后门的网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IP固核修正后再利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7759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169559.8
申请日:2022-09-23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紧凑型高效率双极化喇叭阵列天线,包括喇叭天线阵列、宽带正交模耦合器、上层一分三十二凸型功率分配电路和下层一分三十二凹型功率分配电路;喇叭天线阵列包括若干个阶梯型喇叭天线单元,每个阶梯型喇叭天线单元下端均设置有一个宽带正交模耦合器;所述上下层一分三十二凹凸型功率分配电路位于宽带正交模耦合器下侧,所述上层一分三十二凸型功率分配电路和下层一分三十二凹型功率分配电路共同构成了紧凑型阶梯式双路功率分配器,提升了天线阵列的空间利用率,降低了双极化喇叭阵列天线的剖面高度。本发明采用的可调式阶梯型功率分配器原型能有效多次应用于馈电电路的各级中,通过调整各级阶梯的相对高度,实现整体模型分层数量的减少。本发明采用的切削旋转层设计有效提升了天线阵列的效率并改善了喇叭天线与正交模耦合器之间的阻抗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4696837B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0149430.4
申请日:2022-02-18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H03M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FPGA安全分析的位流解压缩方法,该方法通过依次构建的预处理模块、帧地址处理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对压缩位流文件进行解压缩,其中预处理模块构建配置信息库、识别芯片型号和判断输入文件是否为压缩文件,帧地址处理模块查找帧地址并判定帧地址类型、对帧地址进行排序和标记特殊帧地址,数据处理模块依据帧地址类型进行数据处理。本发明对FPGA开发环境中生成的压缩位流文件进行解压缩,生成未压缩文件,打破了基于压缩文件无法进行比特流逆向工程的局限性,提高了比特流逆行工程的实用性,本发明实现了对压缩位流文件成功解压缩的效果,可以完整地还原出压缩位流文件对应的未压缩位流文件。
-
公开(公告)号:CN11139985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010166987.X
申请日:2020-03-11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8/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DSP处理器特点的指令集静态反汇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数据文件格式分析库和二进制映射汇编数据库;S2:读出二进制数据,得到原始二进制数据;S3:根据数据文件格式分析库处理原始二进制数据,得到属于程序段的二进制代码数据;S4:采用静态反汇编法对二进制代码数据进行反汇编,得到对应的汇编指令;S5:对汇编指令添加分支标识符,完成DSP处理器的静态反汇编。该方法将对运行于DSP处理器平台的二进制代码进行反汇编,获得汇编级的代码。本发明为了适应DSP处理器的特点,对反汇编的过程做出了改进与适应,同时为了提升反汇编的正确性,加入了汇编检测,保证了反汇编的效率和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67643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8
申请号:CN202210397011.2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电子科技大学
IPC: G06F21/5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硬件系统多维脆弱性的快速探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硬件系统的结构抽取硬件系统特征集;其次基于硬件系统特征集,构建硬件系统数据与漏洞数据库;最后通过漏洞搜索算法找到能够匹配成功的漏洞条目与硬件系统,实现多维度脆弱性探测。本发明可以基于硬件系统的设计文档和漏洞数据库进行脆弱性探测,在硬件系统的设计阶段发现系统内存在的不同维度协同工作产生的多维度脆弱性,支持在设计阶段及时更改系统架构消除脆弱性。因此,本发明为硬件系统设计中引入的漏洞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探测方法,保障了硬件系统设计的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