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651912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583152.8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用土壤预处理装置及预处理方法,装置包括运输车,位于运输车上的预处理箱和泡沫发生箱,以及位于预处理箱一侧的取土筒,取土筒内部设有用于运输土壤的传输绞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泡沫覆盖;S2、取土筒定位;S3、土壤采集;S4、土壤预处理。本发明能够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收集、预处理以及转运,同时配合泡沫发生箱能够在土壤采集现场进行配制泡沫并注入到土壤表面,避免土壤中因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强烈刺鼻性气体的溢出,实现泡沫的注入与土壤的采集同步进行,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86418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0514156.0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B09C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缓释药剂的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用埋置桩及修复方法,包括埋置桩主体结构、设置在埋置桩主体结构内的药剂缓释机构;埋置桩主体结构包括开口朝上的主体支撑桩筒,主体支撑桩筒顶部固定设有中央控制容纳壳;药剂缓释机构包括固定在主体支撑桩筒内侧壁上的缓释机构容纳壳,缓释机构容纳壳内固定设有药剂弥散壳,药剂弥散壳上具有多个内外相通的通孔;主体支撑桩筒侧壁上具有多个与缓释机构容纳壳内相连通的药剂释放通孔;药剂弥散壳内顶部固定设有粉末喷头;整个埋置桩主体结构埋置在地下,向药剂弥散壳中弥散释放修复药剂,然后向缓释机构容纳壳内通入高压空气,通过高压气流冲击作用,将修复药剂弥散释放到土壤中。
-
公开(公告)号:CN11549549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169793.0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G06F16/2458 , G06F16/215 , G06F16/22 , G06F16/23 ,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污染场地同介质多批次海量数据的整合统计方法,属于污染场地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整合统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污染场地数据;S2、特征指标识别及更新;S3、数据归纳整合与数据统计分析;S4、输出整合统计后的污染场地数据。本发明解决了传统的场地环境数据获取、合并、清洗和挖掘方法难以满足海量数据处理要求的问题,具有大大加快数据处理速度、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54861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27751.1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LNAPL污染地下水处理的可调节循环井及方法,循环井包括井体、净化组件、可调节封隔组件、循环泵和曝气机;净化组件包括净化箱、曝气盘、浮动盘、除油滚筒和驱动电机;可调节封隔组件包括封隔盘和第一电动杆;循环泵用于将井体内底部污染地下水抽至井体内部上方;曝气机与曝气盘连通;本发明的循环井结构设计合理,利用循环泵将污染地下水从井体内底部抽至净化箱内部,污染地下水在曝气过程中,污染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污染物氧化分解,并抽出井体外;同时利用吸油毡套对污染地下水中的LNAPL进行吸附净化,净化后的污染地下水通过井体侧壁上方注入土壤中,实现了污染地下水的循环净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727425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310640189.X
申请日:2023-06-01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场地地下水修复设备及其修复方法,包括井管结构,设置在井管结构中的分段式修复机构;井管结构包括竖直延伸的竖直支撑井管,竖直支撑井管下端固定连接设有水平延伸的水平容纳井管;水平容纳井管内的右端和左端分别固定设有上游支撑环和下游支撑环;水平容纳井管内位于上游支撑环和下游支撑环之间的部分固定设有多个分隔支撑环;分段式修复机构包括固定在上游支撑环、下游支撑环以及分隔支撑环内侧的阻隔幕墙,阻隔幕墙由多个幕墙方块固定连接密铺组成;使地下水流经水平容纳井管,利用多个阻隔幕墙中设置的拦滤容纳壳体对地下水进行净化,拦滤容纳壳体中填充有活性炭,能够对地下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726941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227220.7
申请日:2023-03-1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药修复场地空气中VOCs特征分析方法及应用,属于VOCs特征分析技术领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布设VOCs样品采集点;S2、VOCs样品采样;S3、VOCs样品组分分析及准确性筛选;S4、绘制污染场地及周边VOCs浓度空间分布图;S5、获取各排放源中VOCs组分的贡献比例、各个污染源对于农药修复场地及周边空气环境的贡献值;S6、通过选取排放源特征物种和特征物种比值法获取污染物的来源。应用为:应用于农药污染地块的环境管理、规划和VOCs污染控制。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缺乏针对污染场地空气VOCs的修复/管控时序监测、时空特征变化和溯源分析综合开展的研究的问题,具有分析结果更为客观全面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19684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877691.8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底泥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受污染河床底泥的修复装置;包括安装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第一底泥修复单元和第二底泥修复单元;本发明通过曝气组件实现对河床底泥的曝气处理;通过静态修复子模块,能够在受污染的河床底泥中施加适量的修复液,实现了对河床底泥的化学修复处理;采用动态修复子模块,能够使河床底泥翻腾流入动态修复组件,提高河床底泥的修复效率;通过触发组件对按钮开关的传动作用,能够有效控制储药仓出药速度,减少药剂浪费;第一腔体内种植水生植物,能够实现对河床底泥的生态修复,有效提高河床底泥的净化效果,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适合大量推广。
-
公开(公告)号:CN119038824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527016.8
申请日:2024-10-30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9/00 , B01D53/88 , B01D53/00 , B01D53/44 , C02F103/06 , C02F1/00 , C02F7/00 , C02F1/20 , C02F1/7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地下水循环式修复设备及方法,设备包括修复井、曝气组件、水循环组件和气体净化组件;修复井包括集水井和排水井;曝气组件用于对进入集水井的污染地下水进行曝气处理;水循环组件用于将集水井内部净化后的污染地下水导入排水井中;气体净化组件用于对污染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本发明的设备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独立的集水井和排水井,保证了污染地下水的稳定、高效循环处理,降低了设备的运行难度,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可靠性以及稳定性;同时,利用气体净化组件对污染地下水中未被氧化分解的挥发性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有效避免了二次污染的产生,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性,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08010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37105.6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C02F1/00 , C02F3/02 , G01N33/18 , B09C1/08 , C02F101/30 , C02F10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污染地下水抽出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属于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抽水井、沿周向均匀分布于抽水井外围处的多个注水井、设于抽水井处的药剂混合处理组件、用于连接抽水井与各个注水井的抽出循环组件、设于抽水井与注水井之间的电极处理组件;本发明在抽水井和各个注水井之间形成外循环回灌,在混合处理筒与抽水井之间形成内循环回灌,并根据处理后的水质检测的结果,灵活选择是将净化后的水体采用外循环回灌至注水井还是通过内循环回灌将水体排入抽水井内并落入抽水井底端区域,然后重新处理,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处理效果,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65191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583152.8
申请日:2023-05-2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用土壤预处理装置及预处理方法,装置包括运输车,位于运输车上的预处理箱和泡沫发生箱,以及位于预处理箱一侧的取土筒,取土筒内部设有用于运输土壤的传输绞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泡沫覆盖;S2、取土筒定位;S3、土壤采集;S4、土壤预处理。本发明能够对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收集、预处理以及转运,同时配合泡沫发生箱能够在土壤采集现场进行配制泡沫并注入到土壤表面,避免土壤中因重金属污染带来的强烈刺鼻性气体的溢出,实现泡沫的注入与土壤的采集同步进行,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