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86422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10554440.0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蚯蚓及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蚯蚓培养;S2、微生物菌剂制备;S3、土壤翻耕施加;S4、作物种植;S5、微生物菌剂二次施加。翻耕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后部两侧的驱动轮,位于壳体前部一侧的第一翻耕滚筒,位于壳体前部另一侧的第二翻耕滚筒。本发明通过将蚯蚓与两种微生物菌剂先后施加,不仅能够通过蚯蚓实现对重金属的富集、迁移、转化,还通过加入丛枝菌根真菌降低了土壤中的氮损失量,施加的球孢白僵菌能够对土壤中的害虫幼虫进行杀灭,通过翻耕装置能够配合本发明的方法进行使用,可以自动化控制蚯蚓培养土和微生物菌剂的施加以及施加量,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256482B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0285052.7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农药抑制大型溞活动的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涉及微生物农药环境影响测试技术领域,包括:试验容器,试验容器为若干个,试验容器内用于盛放试验溶液,试验容器为透明材质;观察容器,观察容器设置于试验容器内,观察容器内用于放置大型溞,观察容器上设有多个溶液通孔,观察容器为透明材质;曝气装置,曝气装置能够向试验溶液充入气体;水质监测装置,水质监测装置用于监测试验溶液;光源,光源设置于试验容器的上方;光照感应装置,光照感应装置用于感应光照强度。本发明可以能够满足大型溞的生活环境,然后利用大型溞来对微生物农药进行环境影响测试。
-
公开(公告)号:CN116863118A
公开(公告)日:2023-10-10
申请号:CN202310756649.5
申请日:2023-06-26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生生物丰富度监测设备及方法,属于生物监测技术领域。包括监测支撑架、设于所述监测支撑架上的高度调节组件、与所述高度调节组件连接的捕捞监测主体、设于所述捕捞监测主体内的智能检测组件;通过设置可展开和折叠的监测支撑架和折叠扣板,既节省了设备整体的占用空间,又将设备的各个部分进行拆分,方便运输,通过在捕捞监测箱侧壁设置捕捞进口,使该栖息点处的水生动物将各个捕捞进口处闭合的单向阀瓣冲开,并进入捕捞监测箱内,使生物移动的区域大大减小,既方便进行计数和识别,又可避免水生动物在各栖息点之间重复移动而导致监测精准性下降,提高设备对特性种类生物丰富度的监测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658642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54440.0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蚯蚓及微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蚯蚓培养;S2、微生物菌剂制备;S3、土壤翻耕施加;S4、作物种植;S5、微生物菌剂二次施加。翻耕装置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后部两侧的驱动轮,位于壳体前部一侧的第一翻耕滚筒,位于壳体前部另一侧的第二翻耕滚筒。本发明通过将蚯蚓与两种微生物菌剂先后施加,不仅能够通过蚯蚓实现对重金属的富集、迁移、转化,还通过加入丛枝菌根真菌降低了土壤中的氮损失量,施加的球孢白僵菌能够对土壤中的害虫幼虫进行杀灭,通过翻耕装置能够配合本发明的方法进行使用,可以自动化控制蚯蚓培养土和微生物菌剂的施加以及施加量,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548394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696378.9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K67/03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土壤中污染物对蚯蚓毒性试验用幼蚓分离装置,包括支撑座、第一分离组件和第二分离组件;支撑座上设有支撑杆,第一分离组件包括通过安装架设在支撑杆顶端的固定筒、套设在固定筒内部的分离网筒和设在安装架上且为分离网筒提供动力的分离电机;第二分离组件包括设在支撑座上的收集箱和设在收集箱顶端的喷淋组件;收集箱内设有阻隔网板,下端设有排污管;喷淋组件包括设在收集箱顶端的滑动套、卡接在滑动套上的喷淋管和为喷淋管提供动力的移动电机;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蚯蚓分离效果显著,提高了蚯蚓田间毒性试验的效率,适宜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5264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11123190.7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害风险评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微生物农药给药方式对蜜蜂影响程度的评估方法,主要通过“构建微生物农药对蜜蜂蜂群影响风险的评估体系→评价指标测定→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评价结果”的方式评估,核心在于评估体系的构建,所述评估体系是由农药理化性质(C1),蜜蜂健康影响(C2),微生物状态(C3)三个一级指标和所属于各个一级指标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构成;本发明将不同量纲及设计标准的影响因子实现归一化,进而使不同的给药方式对蜜蜂带来的影响能够在统一标准下做比较,得到一个能够更加真实、准确反应微生物农药给药方式对蜜蜂影响程度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3041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37516.6
申请日:2021-12-15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IPC: A01N25/00 , A01N65/28 , A01N65/12 , A01N65/10 , A01N65/08 , A01N37/42 , A01P19/00 , A01M1/10 , A01M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诱捕胡蜂的诱捕剂、制备方法及其制备装置,诱捕剂的成分按重量份数计包括:80~120份质量浓度50%的糖水、5~15份蜂蜜,4~10份柿子汁;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配制原料;S2、原料混合,先将糖水加热至30℃~50℃,30s~90s后,向加热的糖水中加入蜂蜜和柿子汁,充分搅拌混合3~5min;S3、配制辅助添加剂,所述辅助添加剂按重量份数计由6~10份金银花、4~8份杭菊花、4~6份素馨花、2~5份丁香、1~4份小茼香组合而成;制备装置包括制备罐,所述制备罐内设置有流动循环机构;本发明的诱捕剂采用更加科学的制备方式,使得该诱捕剂能够更高效的吸引胡蜂,以便于对其进行捕获,该诱捕剂扩散范围大,诱捕效率更高,本发明中的制备装置所制备的诱捕剂,其质量更加均匀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28106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1290206.8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清理死蜂的蜜蜂毒理学研究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位于试验箱内部且与试验箱上下滑动连接的收集盘,位于试验箱顶部一侧用于拉动收集盘上下滑动的电动卷扬机,试验箱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与试验箱内部连通的延展箱,试验箱的前后两内壁上两两对称共设有4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限位滑槽,限位滑槽中上部为波浪形设置,收集盘前后两端各设有两个用于与限位滑槽滑动限位连接的限位滑块。本发明能够在进行农药‑蜜蜂试验过程中及时排出死亡的蜜蜂,对服用农药状态下蜜蜂的死亡率进行实时计算,且不会对存活着的蜜蜂的生存状态造成干扰,提高了试验效率,方便试验人员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32237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2
申请号:CN202311481860.7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蜜蜂脱粉装置,包括接粉单元,通过安装单元活动安装在接粉单元上的脱粉单元,以及设置在接粉单元顶部一侧的蜂箱;脱粉单元包括用于卡接在所述蜂箱一侧的脱粉板,以及设置在脱粉板上的若干脱粉孔;蜂箱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出蜂组件;接粉单元包括接粉盒,以及设置在接粉盒顶部的挡蜂网板;本发明花粉收集、存储效率高,并且能够显著提高花粉贮存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28106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90206.8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清理死蜂的蜜蜂毒理学研究试验装置,包括试验箱,位于试验箱内部且与试验箱上下滑动连接的收集盘,位于试验箱顶部一侧用于拉动收集盘上下滑动的电动卷扬机,试验箱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与试验箱内部连通的延展箱,试验箱的前后两内壁上两两对称共设有4个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限位滑槽,限位滑槽中上部为波浪形设置,收集盘前后两端各设有两个用于与限位滑槽滑动限位连接的限位滑块。本发明能够在进行农药‑蜜蜂试验过程中及时排出死亡的蜜蜂,对服用农药状态下蜜蜂的死亡率进行实时计算,且不会对存活着的蜜蜂的生存状态造成干扰,提高了试验效率,方便试验人员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