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用粘着片及锂离子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0922907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910888708.8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局部绝缘性下降且具有高粘着力的电池用粘着片、及使用了该电池用粘着片的锂离子电池。一种电池用粘着片(1),其具备基材(11)及设置在基材(11)的一个面侧上的含有无机微粒(121)的粘着剂层(12),在通过将粘着剂层(12)的与基材(11)为相反侧的面作为对象的图像分析而测定的、粘着剂层(12)中的无机微粒(121)的粒度分布中,在将无机微粒(121)的体积基准的累计50%粒径设为D50、将无机微粒(121)的体积基准的累计90%粒径设为D90时,所述D50为0.5μm以上、2.8μm以下,所述D90相对于所述D50的比率(D90/D50)为1.3以上、2.0以下。

    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2424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711258366.9

    申请日:2017-12-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在该附有保护胶带的粘着膜中,第一粘着剂层设置在剥离膜的表面上。树脂膜设置在上述第一粘着剂层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粗面化层设置在树脂膜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上,该粗面化层的与上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Rc)为0.5μm以上。在保护胶带中,第二粘着剂层设置在上述粗面化层的表面上,且具有15mJ/m2以上30mJ/m2以下的表面自由能;保护用树脂膜设置在上述第二粘着剂层的与上述粗面化层相反侧的表面上;上述保护用树脂膜以可与上述第二粘着剂层一同从上述粗面化层上剥离的方式而形成。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高粘着膜的制造成品率。

    双面粘合片及双面粘合片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33088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1480077796.9

    申请日:2014-03-31

    Abstract: 本发明的双面粘合片(1)具备:粘合层叠体,具备基材(20)、层叠于基材(20)的一个面侧的第1粘合剂层(21)、及层叠于基材(1)的另一个面侧的第2粘合剂层(22);第1剥离片(31),层叠于第1粘合剂层(21)中与基材(20)相反的面侧;及第2剥离片(32),层叠于第2粘合剂层(21)中与基材(20)相反的面侧,其中,基材(20)的厚度为1~5μm,第1粘合剂层(21)及第2粘合剂层(22)的厚度分别为1~5μm,第1剥离片(31)及第2剥离片(32)的剥离力为10~30mN/25mm,第1剥离片(31)的剥离力与所述第2剥离片(32)的剥离力之差为5mN/25mm以下。

    着色粘着膜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611017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710540018.4

    申请日:2017-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通过卷对卷方式加工薄型着色粘着膜时卷取适宜性优异、设计性也优异的着色粘着膜。在该着色粘着膜中,剥离膜具有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0.5μm以下的第一结构面。粘着剂层设置于上述剥离膜的与上述第一结构面相反侧的表面。树脂膜设置于上述粘着剂层的与上述剥离膜相反侧的表面。着色层设置于上述树脂膜的与上述粘着剂层相反侧的表面,被着色为黑色。粗面化层设置于上述着色层的与上述树脂膜相反侧的表面。上述粗面化层在与上述着色层相反侧,具有粗糙度曲线要素的平均高度(Rc)为0.5μm以上、相对于上述剥离膜的动摩擦因数为2以下的第二结构面。上述粗面化层含有含硫酸钡颗粒的无机颗粒和粘结剂树脂。

    再剥离性工程薄膜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78798B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申请号:CN200980109598.5

    申请日:2009-03-18

    Abstract: 一种再剥离性工程薄膜,其在基材薄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了粘合剂层,所述粘合剂层由(A)具有40~80质量%的丙烯酸丁酯单元、1~15质量%的苯乙烯单元、1~3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1~30质量%的丙烯酸甲酯单元、1~10质量%的含有羟基的乙烯类单体单元、0.1~1质量%的含有羧基的乙烯类单体单元的丙烯酸酯类共聚物,重均分子量Mw为30万~100万、分子量分布(Mw/Mn)为3.0以下,和(B)异氰酸酯类交联剂构成。该工程薄膜在覆盖体是基材薄板时,剥离后能抑制基材薄板侧的污染,剥离后与用于剥离面的粘合性薄板的粘合力足够大,进而覆盖体也能用在暴露于260℃附近高温下的玻璃部的场合。

    透明导电膜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69108A

    公开(公告)日:2012-03-07

    申请号:CN201080014352.2

    申请日:2010-03-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B1/127 H01B1/128 H01B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该透明导电膜是在基材薄膜上依次层叠(A)层和(B)层形成的,其特征在于,前述(A)层是光学调节层,该光学调节层包括:从热塑性树脂、热固化性树脂和活性能量线固化性树脂中选出的至少1种粘合剂树脂;和平均粒径为200nm以下的金属氧化物颗粒,而且前述(B)层是导电性有机高分子层。该透明导电膜不使用采用了昂贵的稀有金属铟的ITO,但是具有和该ITO同等的电性质和透射率,适合作为显示器用透明电极等,特别是作为触摸面板用电极使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