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640552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410984303.5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的冷媒泄漏检测方法、装置、空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在检测周期内,获取空调的电参数以及运行温度参数;电参数包括输入电压和工作电流;在输入电压和运行温度参数满足预设稳定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工作电流的变化情况;基于工作电流的变化情况确定空调是否出现冷媒泄漏。采用本方法能够根据空调系统中冷媒的灌注量相对较少的特点,通过监测空调这一小系统的运行情况,实现对冷媒变化的检测。相对于对空间较大的房间这个大系统内冷媒含量变化的检测,此方法能够实现更高的检测精度,由此提高空调冷媒泄漏检测的准确性,进而有效增强空调使用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82199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1221023.5
申请日:2024-09-02
Applicant: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F24F13/14 , F24F1/001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扫风组件和挂壁式空调器。该扫风组件包括底壳,设有风口;所述风口中架设有可摆动的扫风叶片;所述风口的侧壁上设有过孔;驱动杆,穿设于所述过孔中,且与所述过孔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扫风叶片铰接,所述驱动杆沿所述过孔轴向方向上往复移动时,驱动所述扫风叶片摆动。本申请通过驱动杆与过孔匹配设置,可防止冷空气经过孔窜到风口侧壁的另一侧,从而能克服另一侧上电机周边产生凝露对电机造成损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746159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411013407.8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F24F13/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扫风机构、空调器,其中扫风机构包括:扫风连杆,所述扫风连杆位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叶片,所述叶片具有多个,所述叶片活动安装在所述扫风连杆上;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壳体上,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扫风连杆位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滑板,所述滑板贯穿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滑板能够封闭所述第一通孔,所述滑板的一端与所述扫风连杆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驱动轴活动连接,沿所述第一通孔的轴向,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滑板在所述第一通孔内运动。根据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出风口的空气能通过扫风连杆的避让孔进入到扫风电机腔,导致电机损坏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3747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821427.3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F24F13/20 , F24F13/08 , F24F13/24 , F24F1/00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壳体结构、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壳体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壁具有沉台,所述主体内设置有风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沉台位于所述风叶的端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沉台具有朝向所述风叶的端部的端面,沿所述主体内壁朝向所述风叶的方向,所述端面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布置。根据本发明,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克服现有技术中上下出风空调制热时,从风叶正面和风道沉台出来气流汇合不顺畅,导致壳体内产生喘震噪音的缺陷,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
公开(公告)号:CN11971339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29408.7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F24F1/0035 , F24F11/64 , F24F11/77 , F24F13/02 , F24F13/22 , F24F110/12 , F24F110/7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器、新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和新风空调系统,该新风空调器包括:风管,包括相连的穿墙段风管和室内段风管,室内段风管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穿墙段风管的直径不小于室内段风管的直径,穿墙段风管用于将新风从室外引入室内,室内段风管用于在室内传输新风至新风出口;弱电发生器,弱电发生器与室内段风管的一端电连接,弱电发生器用于为室内段风管提供电力使其发热。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难以保证新风进风截面较大且新风管出现凝露的概率较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222012274U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323586906.X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F24F13/20 , F24F13/08 , F24F13/24 , F24F1/00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壳体结构、空调器,其中空调器壳体结构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内壁具有沉台,所述主体内设置有风叶,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沉台位于所述风叶的端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所述沉台具有朝向所述风叶的端部的端面,沿所述主体内壁朝向所述风叶的方向,所述端面朝向所述出风口倾斜布置。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克服现有技术中上下出风空调制热时,从风叶正面和风道沉台出来气流汇合不顺畅,导致壳体内产生喘震噪音的缺陷,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
-
公开(公告)号:CN11964226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924809.3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格力电器(南京)有限公司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0007 , F24F1/0033 , F24F1/0022 , F24F1/0025 , F24F1/0063 , F24F11/65 , F24F11/77 , F24F11/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室内机、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其中的室内机包括:壳体、主风机、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辅助风机,壳体上形成有主进风口、第一辅助进风口和出风口,主风机、室内换热器和第一辅助风机均安装在壳体内,室内换热器位于主风机的进风侧和主进风口之间,第一辅助进风口和出风口分别位于第一辅助风机的进风侧和出风侧。根据本发明,室内机除了设置主风机自主进风口回风和由出风口送风之外,还增设了第一辅助风机自第一辅助进风口回风和由出风口送风。由于第一辅助风机驱动的气流不经过室内换热器,因此这部分气流不会和室内换热器换热而变得干燥,则当其和主风机驱动的气流一起由出风口吹出时进行了混合,从而避免了室内机送风干燥。
-
公开(公告)号:CN1194127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12925.9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F24F1/38 , F24F1/46 , F24F1/48 , F24F11/30 , F24F11/38 , F24F11/52 , F24F13/08 , F24F11/89 , B08B3/02 , B08B5/02 , B08B1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机空调器,包括:机体组件;出风组件,设于所述机体组件的上方,所述出风组件用于使机体组件内外气体进行交换;抬升组件,连接所述机体组件和所述出风组件,所述抬升组件带动所述出风组件相对于所述机体组件抬升分离或下降接合。通过在设置在机体组件上方的出风组件连接抬升组件,在抬升组件的作用下实现对出风组件和机体组件之间的抬升分离和下降接合,使得出风组件和安装出风组件的机体组件内部能够拥有足够的清洁操作空间,从而更容易地进行清洁。
-
公开(公告)号:CN11918234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1177367.0
申请日:2024-08-2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2S20/32 , F24S30/45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光伏支架、光伏组件及其控制方法,光伏支架包括光伏板托架,用于装设光伏板,底座、动力机构,第一调整机构和第二调整机构,以底座作为光伏支架的基座,直接与安装面固定装配,使得本光伏支架整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提升光伏支架整体的防风性能,本光伏支架通过结构设计达到通过驱动件的单传动轴工作同时调整光伏板托架的周向转动朝向从而更方便追踪太阳辐射,达到实时保持接收较大量的太阳辐射,同时为随时减小光伏板托架与水平方向夹角,调整为防风模式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188963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411101226.0
申请日:2024-08-12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方向出风控制方法及除湿机,涉及除湿机技术领域,解决了单侧吹风的除湿机不利于环境快速干燥的技术问题。该除湿机包括机壳,沿机壳高度方向设置的风道;第一出风口,设置在风道顶端;第二出风口,设置在风道底端;设置在风道内的风叶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风道内且位于风叶组件下方以进行风向调节的挡板组件;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可启闭风门组件。本发明的除湿机能够实现多方向出风,在向顶部出风除湿的同时,通过向底部的风道设计,加速环境空气流动,使靠近地面的区域也能快速除湿干燥;通过采用多方向出风架构,实现通过一个风道部件多方向出热风,加速环境空气流动,提高除湿效果。
-
-
-
-
-
-
-
-
-